安全风险叠加评价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安全风险叠加评价模式研究
【摘要】:在风险管理领域,对单一风险的研究文献较多,对其可能性及严重性的理论较为成熟,但是,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在某一个空间区域内多风险同时存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现有的多风险叠加研究多是基于单个风险评价结果的直接加和,对于叠加风险中的各个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缺乏考虑,结果导致评价结果不科学。本文在充分研究了国内外区域风险评价的现状以及当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首先,运用系统安全辨识、评价方法,对系统进行详细的风险分析,运用事故致因理论探讨危险源与安全风险之间的关系,结合企业事故统计资料以及事故风险定性评价方法RAC矩阵,辨识出安全风险叠加所要研究的企业重大事故类型。其次,借鉴场论的相关概念,把研究对象抽象成重大事故危险源,建立区域风险场模型并证明了场具有可叠加性,将安全风险叠加建立在空间三维框架下考虑。在多风险叠加情况下,探讨从可能性和严重性两维角度综合确定在空间场中多风险叠加对目标对象造成的风险情况,在论证的同时,指出传统风险场个人风险简单叠加计算的不足。最后,基于重大事故模型,抽象出研究同一区域内存在多个重大危险源事故的相互作用对个人风险的影响,引入传递函数的概念以定量描述重大事故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最终对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中的个人风险计算方法进行修正。
【关键词】:风险叠加 安全评价 系统安全 风险传递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91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11
-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2-14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3
- 1.3.3 国内外研究存在问题13-14
- 1.4 研究的可行性14
-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14-17
- 1.5.1 研究目的14-15
- 1.5.2 解决的方法及步骤15-17
- 第2章 安全风险叠加量化建模17-25
- 2.1 风险17
- 2.1.1 风险的定义17
- 2.2 危险源17-18
- 2.2.1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17-18
- 2.3 研究对象的确定18
- 2.4 风险叠加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18-19
- 2.4.1 风险叠加18-19
- 2.4.2 核心概念的界定19
- 2.5 风险叠加分析过程19-20
- 2.6 确定系统研究的边界条件20-21
- 2.7 安全风险类型的确定21-23
- 2.7.1 危险性辨识分析21
- 2.7.2 风险分析矩阵21-23
- 2.8 系统风险叠加事故FTA状态图23-25
- 第3章 三维风险场个体风险叠加建模25-50
- 3.1 三维风险场的定义及其数学表达25-27
- 3.1.1 风险场的定义25-26
- 3.1.2 三维风险场的性质26
- 3.1.3 个人风险26
- 3.1.4 三维空间上风险场的相关概念26-27
- 3.1.5 点状源的风险场理论模型27
- 3.2 风险场传统个人风险叠加模型27-28
- 3.3 重大危险源事故风险叠加分区28-32
- 3.4 考虑危险源相关性的风险叠加建模32-35
- 3.4.1 风险相关性机理分析与相关性刻画32-34
- 3.4.2 风险叠加效应分类34-35
- 3.5 风险传递系数35-38
- 3.5.1 事故发生概率的确定37-38
- 3.6 典型事故H(x,y,z)传递函数模型的确定38-43
- 3.6.1 火灾事故模型39-41
- 3.6.2 爆炸事故类型41-42
- 3.6.3 毒物泄漏中毒事故后果模型42-43
- 3.7 事故发生条件概率的确定43-44
- 3.8 考虑两个危险源的个人风险计算44-46
- 3.9 多风险共同作用个体死亡率的确定46-48
- 3.10 多危险源个人风险值的修正48-50
- 第4章 实例验证50-59
- 4.1 某油库情况介绍50
- 4.2 储罐区定量风险评价50-59
- 4.2.1 罐区危险品风险辨识50
- 4.2.2 RAC风险评价50-51
- 4.2.3 事故发生概率的确定51-53
- 4.2.4 传递系数53-57
- 4.2.5 个体死亡率的确定57-58
- 4.2.6 A_1和A_2罐事故相互作用个人风险值的计算58-59
- 结论59-61
- 参考文献61-63
- 致谢63-64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明;试论系统安全[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4年03期
2 俞正声;在全国建设系统安全工作紧急电话会议上的讲话[J];建筑安全;2000年01期
3 张金钟;;系统安全——系统获取最佳安全性的有效途径[J];现代职业安全;2003年02期
4 虞和泳;;从系统安全的目的谈起——读《最新安全科学》(三)[J];现代职业安全;2007年03期
5 宋佩洪;;系统安全状况评价[J];冶金安全;1984年03期
6 张金钟;“系统安全”及有关术语的探讨[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1997年01期
7 吕先昌;;冶金部举办系统安全工程训练班[J];冶金安全;1983年06期
8 王志民;还“系统安全”本来面目[J];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9年05期
9 ;建设部发出关于开展全国建设系统安全生产检查的紧急通知[J];建筑安全;2000年08期
10 ;河北省建设系统安全工作会议在廊坊市召开[J];建筑安全;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卓军;;系统安全探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5:现代社会危机管理与风险决策[C];2009年
2 李小玲;;系统安全理论在原油外销计量管理中应用[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2011)[C];2011年
3 潘振宇;;浅谈医院信息系统安全[A];2009年浙江省医学工程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武俊芳;郑秋生;;重要信息系统安全测评工具的研究与设计[A];计算机研究新进展(2010)——河南省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海峰;张晓梅;李嵩;孙铁;;信息系统安全测评工具的设计与实现[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5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叶明芷;刘相坤;;铁路客票预订与发售系统安全技术的应用与发展[A];第十六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7 王晓程;;系统安全工程模型概述[A];第十六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8 万峻;戴云;;北京市血液中心信息系统安全解决方案[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9 李飞;罗珊;;我军信息系统安全与防护能力分析[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周泽岩;姚洪磊;祝咏升;张彦;;铁路信息系统安全仿真平台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14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CCSSTA’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华;商务系统安全督查月活动启动[N];大同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婧;我省展开教育系统安全大检查[N];发展导报;2006年
3 记者 原亮亮;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会召开[N];汉中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高超;系统安全是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3年
5 赵晓辉 高亢 张辛欣;安卓系统安全隐患令人忧[N];国际商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张苗苗;六安烟草:大力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免疫”[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4年
7 向衍荪(作者系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原秘书长);安全评价要重视“系统安全”[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8 秦洋;省政府召开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N];山西日报;2004年
9 刘权永;甘孜国税五强化促信息系统安全[N];甘孜日报(汉文);2009年
10 曹斌;企业系统安全的基本要素[N];网络世界;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兵;RFID系统安全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方玲;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技术选择与配置优化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3 余志伟;面向业务过程的信息系统安全需求识别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陈辰;VANET系统安全的关键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欣;WEB应用系统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罗景峰;基于可变模糊集的系统安全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7 高汉军;虚拟计算环境下系统安全增强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义夫;RFID系统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安沛;企业OA系统安全机制的研究与应用[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3 杨琪;地铁车站静态导引标识系统安全功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顾汉珂;安全风险叠加评价模式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5 李凤强;齐鲁乙烯系统安全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6 张振远;系统安全工程在系统开发阶段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曹学民;城市通卡系统安全体系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高娅玲;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网络财务系统安全方案研究及实现[D];四川大学;2003年
9 林忠泽;金融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09年
10 刘果生;保障网上电子报税系统安全的PKI/CA体系的研究与实现[D];同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45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045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