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铁路人员安全管理的思考与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铁路人员安全管理的思考与研究
【摘要】:本论文以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现状为研究背景,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相关原理,对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主要分为:人、设备、环境三大类。在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三大因素中,人为因素是引起铁路行车事故发生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人机系统中最难预测和控制的因素。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安全生产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只有抓住这个关键,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有序可控。因此,本文着重对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从人的生理、心理、团队合作等因素进行剖析,同时,也是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人的因素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针对现状将采取的改进举措和对策。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阅读对比,调查问卷的方法。与此同时,也使用了SPSS对问卷进行了分析,为本文提供了数据和定量支撑。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对文章的一个简单介绍;第二部分是对铁路人员安全管理理论的概述;第三部分是有关铁路安全分析的相关理论知识;第四部分是关于铁路人员安全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第五部分是提高铁路人员安全管理的对策;第六部分是结论,是对全文的小结。
【关键词】:铁路人员 安全管理 思考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29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
- 1.2 研究内容和目的11-12
- 1.3 研究方法12
- 1.4 本文创新点12-13
- 第2章 铁路人员安全管理概述13-21
- 2.1 铁路安全管理内涵界定13
- 2.2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3-14
- 2.3 人员在铁路运输安全中占据重要位置14-15
- 2.4 人员安全管理因素分析15-21
- 2.4.1 生理、心理因素15-17
- 2.4.2 心理保障因素17-18
- 2.4.3 团队合作的因素18-19
- 2.4.4 教育与安全培训19-21
- 第3章 铁路安全理论述论21-30
- 3.1 安全的含义21-25
- 3.1.1 安全分析的主要内容21
- 3.1.2 安全分析的方法21-25
- 3.1.3 安全分析方法的选择25
- 3.2 铁路运输安全评价25-30
- 3.2.1 铁路运输安全评价的含义25
- 3.2.2 安全评价方法及选用25-30
- 第4章 铁路人员安全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30-40
- 4.1 铁路人员安全管理现状30-31
- 4.1.1 安全管理知识和意识的缺乏30-31
- 4.1.2 安全工作执行力度不到位31
- 4.2 铁路人员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31-34
- 4.2.1 第一线职工专业素养有待提高31-32
- 4.2.2 职工习惯于惯性思维32-33
- 4.2.3 现行安全管理管理体制的不完善33-34
- 4.3 铁路人员安全管理的数据调查与分析34-40
- 4.3.1 铁路人员安全管理数据调查34-35
- 4.3.2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35-39
- 4.3.3 调查结论39-40
- 第5章 提高铁路人员安全管理的对策40-52
- 5.1 加强铁路人员思想教育40-42
- 5.1.1 加强全员责任意识教育40-41
- 5.1.2 抓好两纪教育41
- 5.1.3 加强一线职工思想教育41-42
- 5.1.4 重点帮助业务水平较低的人员42
- 5.2 强化岗位安全培训42-44
- 5.2.1 提升标准化作业能力43
- 5.2.2 提高职工自身的素质43
- 5.2.3 加强班组之间合作43-44
- 5.2.4 培养创新意识44
- 5.3 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44-45
- 5.4 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45-49
- 5.4.1 更新安全管理观念45
- 5.4.2 强化安全管理基础工作45-46
- 5.4.3 抓住安全工作的关键环节46
- 5.4.4 克服不良工作作风46
- 5.4.5 提高事故信息价值46-47
- 5.4.6 防范铁路事故的人为因素47
- 5.4.7 健全安全法制和监督机制47-49
- 5.5 重视安全技术装备的开发与应用49-50
- 5.6 做好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50-51
- 5.7 结合本岗实际工作的安全卡控措施51-52
- 结论52-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 1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国,龚建军;企业生产的安全管理[J];河北煤炭;2000年04期
2 郝志强;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是搞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J];林业劳动安全;2000年01期
3 赵正宏,王亚宏,马兆全,程富泉,倪晓阳;用改革的眼光和思维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4 王巍,王利军;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J];安全;2001年06期
5 刘峰,吴淑琴,王衍祥;强化安全管理 实现安全施工[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1年01期
6 郑温如;浅谈经常性安全管理教育中几个重点环节[J];河北煤炭;2002年01期
7 杨洪旭,姚龙江;浅谈安全管理“三要素”[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8 王巍,孙联峰,王利军;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2年01期
9 王建跃,张仁芳,沈德祥;安全管理创新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J];煤矿安全;2002年07期
10 刘怀连,李伟,江平;树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理念——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现行安全管理体系的比较[J];煤矿安全;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佳胜;;对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A];2009’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戴智旭;张勇;;新形势下如何开展车间安全管理[A];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庞振业;朱来东;;企业安全管理再认识[A];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安全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志强;;探讨安全管理新方式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A];赣闽皖苏湘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樊秀军;;矿山安全管理必须不断创新[A];鲁冀晋琼粤川六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卫东;;创新车站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A];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专集[C];2009年
7 张彩英;侯艳梅;;浅谈安全管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8 刘世峰;孙玉泉;王兆丰;;浅析煤气设施检修停送煤气的安全管理[A];2010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魏志文;;论安全管理中的以人为本[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10 王京华;;论如何克服安全管理的“六轻六重”[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邬长城;安全管理体系质量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2 雍瑞生;石化工程项目精益安全管理研究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曹庆贵;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基于ETA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2 何宗玉;A公司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3 沈成伟;A市电力公司安全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4 寿瑛琪;幼儿园安全管理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叶峰;LQ公司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6 赵维全;山东佳士博公司速冻食品生产安全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姜甬浩;基于闭环安全管理的民航公共安全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8 贺国健;陕建一建集团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孙英伟;南宁地铁H段地铁站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10 胡其虎;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05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105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