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9 11:07

  本文关键词: 矿井水害 煤层开采 导水裂隙带 计算方法 出处:《中国科技论文》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煤层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面倾向长度、岩性以及岩层破裂边界角等因素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公式。首先利用FLAC3D模拟软件证明工作面倾向长度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具有重要影响,然后基于煤层开采后地下空间岩石碎胀填充达到应力平衡的基本原理,通过求解微分方程推导出煤层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公式。将该公式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且本文计算公式较现有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更为准确。该公式可为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计算提供思路和方法。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height of the overburden water conducting fissure zone in coal seam mining, a new method based on working face inclination length is proposed.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height of water-conducting fracture zone is given by lithology and fracture boundary angle. Firstly, the FLAC3D simulation software is used to prove that the length of face inclination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height of water-conducting fissure zone. Then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stress balance of rock dilatation and filling in underground space after coal seam mining. By solving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a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development height of the water-conducting fracture zone of coal seam mining overburden is derived. The results of the calculation are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results in the fie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o formula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ach other. The formula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existing empirical formula, which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height of overburden water conductivity fracture zone.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现代煤炭开采技术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72234) 陕西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2014K13-03)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013JK0850)
【分类号】:TD82;TD745
【正文快照】: 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也称裂隙带)发育高度是影响矿井涌突水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近年来诸多煤炭工作者关注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1-3]。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高度的预计方法种类繁多,安泰龙等[4]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求解;张文忠等[5]通过相似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黄庆享;马龙涛;董博;沈滨和;;大采高工作面等效直接顶与顶板结构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2 魏久传;肖乐乐;牛超;尹会永;施龙青;韩进;段法坦;;2001—2013年中国矿井水害事故相关性因素特征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2015年03期

3 张文忠;黄庆享;;浅埋煤层局部充填开采上行裂隙发育高度研究[J];煤矿安全;2014年04期

4 王连国;王占盛;黄继辉;周冬磊;;薄基岩厚风积沙浅埋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5 王苏健;侯恩科;冯洁;卫勇峰;赵平;;黄陵一号煤矿2号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分区预测[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安泰龙;王连国;浦海;姚邦华;;浅埋煤层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0年01期

7 郭广礼;缪协兴;查剑锋;马占国;周振宇;;长壁工作面矸石充填开采沉陷控制效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年11期

8 张杰;侯忠杰;;厚土层浅埋煤层覆岩运动破坏规律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9 黄庆享;浅埋煤层的矿压特征与浅埋煤层定义[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刚;罗海珠;王继仁;田富超;王帅;;近浅埋大采高工作面关键层破断规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2 侯志成;;浅埋近距离下层煤综采面过上覆采空区煤柱动压防治技术[J];煤炭工程;2016年04期

3 宋利杰;张欣杰;;煤层重复采动关键层失稳与地表移动规律研究[J];煤炭工程;2016年04期

4 来兴平;王春龙;单鹏飞;崔峰;康延雷;;采动覆岩破坏演化特征模型实验与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5 田水承;寇猛;金梦;;煤矿水害险兆事件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6 陈俊杰;南华;闫伟涛;郭文兵;邹友峰;;浅埋深高强度开采地表动态移动变形特征[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03期

7 周海丰;;基于等压开采的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空巷防冒顶技术[J];煤炭工程;2016年S1期

8 肖剑儒;;神东矿区房采采空区下综采工作面动载矿压防治技术[J];中国矿业;2016年03期

9 杨胜利;王兆会;蒋威;杨敬虎;;高强度开采工作面煤岩灾变的推进速度效应分析[J];煤炭学报;2016年03期

10 卞正富;雷少刚;刘辉;邓喀中;;风积沙区超大工作面开采生态环境破坏过程与恢复对策[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强;;我国矿井水防控与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问题和展望[J];煤炭学报;2014年05期

2 吴晓华;潘卫东;;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调查[J];中国科技论文;2014年05期

3 周光华;伍永平;来红祥;崔峰;;覆沙层下大采高工作面覆岩运移规律[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4 张彦;冯启言;孟庆俊;李庭;;溶解性有机质对煤矿区重金属迁移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文;2013年03期

5 张志龙;高延法;武强;魏思民;;浅谈矿井水害立体防治技术体系[J];煤炭学报;2013年03期

6 刘锦荣;袁永;;坚硬顶板大采高综采面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7 金铌;;我国煤矿事故的特征及微观原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年06期

8 徐友宁;徐冬寅;张江华;陈华清;;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响应差异性研究——以陕西潼关、大柳塔及辽宁阜新矿区为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年01期

9 武强;赵苏启;李竞生;傅耀军;尹尚先;刘守强;;《煤矿防治水规定》编制背景与要点[J];煤炭学报;2011年01期

10 齐庆新;彭永伟;汪有刚;李宏艳;李春睿;;基于煤体采动裂隙场分区的瓦斯流动数值分析[J];煤矿开采;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遗南;;预计导水裂隙带的应力分析方法[J];煤炭学报;1982年01期

2 李洋;李文平;刘登宪;;潘谢矿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与采厚关系回归分析[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3 鲁建国;;导水裂隙带研究现状浅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年06期

4 李海峰;;高头窑煤矿河流下开采导水裂隙带数值模拟[J];山西煤炭;2011年05期

5 胡小娟;李文平;曹丁涛;刘满才;;综采导水裂隙带多因素影响指标研究与高度预计[J];煤炭学报;2012年04期

6 杨校培;李志刚;马莉萍;;强径流带内导水裂隙带的防治水技术研究[J];中州煤炭;2012年05期

7 刘s,

本文编号:1473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473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1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