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粘土防渗尾矿库地震永久位移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8-03-13 15:41

  本文选题:尾矿库 切入点:粘土垫层 出处:《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目前的防渗尾矿库数量越来越多,但对其动力分析相对较少。结合工程实际,使用FLAC2D软件建立了有限差分数值模型,对采用粘土垫层防渗的尾矿库进行二维地震动力响应分析,并将计算得到的坝顶最大水平位移与传统简化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数值分析考虑了尾矿坝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通过有限差分数值模型计算的水平位移比简化方法的计算结果大60%。参数分析表明:防渗垫层的抗剪强度对于尾矿库动力响应影响较大,其虽有一定隔震作用,使得防渗层上部的最大水平加速度低于其下部的最大水平加速度约5%~30%,但随着防渗垫层抗剪强度的降低,尾矿库的失稳模式由经过尾矿内部的圆弧形滑动向经过防渗层的楔形滑动转变,尾矿库的屈服加速度显著降低,永久水平位移从小于5cm增加到近70cm,可能造成震陷等灾害。该分析方法和结果对于地震区防渗尾矿库工程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There are more and more anti-seepage tailing reservoirs in China at present, but the dynamic analysis is relatively few.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finite difference numer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FLAC2D software. Two dimensional seismic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tailings reservoir with impervious clay cushion is carried out, and the calculated maximu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dam top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raditional simplified method. The amplification effect of tailing dam on seismic wave is considered in the numerical analysis.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calculated by the finite difference numerical model is 60%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implified method. The paramet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impervious cushion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tailings reservoir, although it has a certain isolation effect. The maximum horizontal acceleration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impermeable layer is lower than the maximum horizontal acceleration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impermeable layer about 5%, but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impervious cushion, The instability mode of tailings reservoir changed from circular arc sliding through tailings to wedge sliding through impervious layer, and the yield acceleration of tailings poo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permanent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increases from 5 cm to nearly 70 cm, which may result in earthquake subsidence and other disasters. The analysis method and results have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sign of seepage control tailings reservoir in earthquake area.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382)
【分类号】:TD926.4;TD7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栋;吴宗之;蔡嗣经;;尾矿库地震液化机理及抗震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年06期

2 陈云敏,柯瀚,凌道盛;城市垃圾填埋体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J];土木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3 刘君,孔宪京;卫生填埋场复合边坡地震稳定性和永久变形分析[J];岩土力学;2004年05期

4 邓学晶;邹德高;孔宪京;;城市垃圾填埋场振动台试验的数值模拟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02期

5 李亚俊;张志军;刘玄钊;韩艳杰;常健;;某尾矿坝稳定性的FLAC模拟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玉辉;王涛;李胜昔;;垃圾填埋处置法中的岩土工程理论研究进展[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孟云伟;汪洋;;垃圾土的工程性质研究现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3 刘红帅,薄景山,刘德东;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研究评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1期

4 刘红帅,薄景山,吴兆营,刘德东;土体参数对地表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的影响[J];地震研究;2005年02期

5 刘红帅;薄景山;刘德东;;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熊健;陈健云;徐强;;重力坝坝头孤立坝体在地震作用下的抗滑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7 于小娟;蒋吉方;;污泥填埋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年04期

8 崔广强;林从谋;涂帆;;现代垃圾填埋场稳定性研究现状[J];环境卫生工程;2007年05期

9 方玲;林从谋;刘春;胡美莉;;垃圾填埋场转动破坏研究进展[J];环境卫生工程;2008年04期

10 陈云敏;高登;朱斌;陈仁朋;;垃圾填埋场沿衬垫界面的地震稳定性及永久位移分析[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云敏;;环境土力学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2 邓学晶;孔宪京;;城市垃圾填埋场地震响应特性与稳定性评价(英文)[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永芬;复杂高边坡的动力和静力稳定性分析及空间变异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2 原鹏博;城市固体废弃物大型单剪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冯世进;城市固体废弃物静动力强度特性及填埋场的稳定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4 刘红帅;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5 邓学晶;城市垃圾填埋场振动台模型试验与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董建华;地震作用下土钉支护边坡动力分析与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7 杨昌民;脱水污泥的环境与工程性质及其填埋处置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王飞跃;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尾矿坝稳定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吕大伟;冰水堆积物特性及其路用性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曾国红;竖向及水平增强体对粉土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及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华;降雨条件下膨胀土与土钉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周碧辉;地震作用下超孔隙水压力对土石坝稳定安全影响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韩晶晶;地震力和地下水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D];西华大学;2011年

4 张学东;黄土边坡动力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马玉梅;汶川大地震对紫坪铺工程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监测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俊;地震作用下边坡安全系数确定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宪;GCL防渗特性及填埋场防渗系统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8 江进;太原西山大佛岩质边坡地震作用动力稳定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帅海乐;垃圾填埋场的地震响应特性分析及稳定性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滕建奎;高填方路堤的抗震性能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敦毅;邵树强;潘建平;;自然状态下尾矿坝边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2 敬小非;尹光志;魏作安;黄滚;;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对尾矿坝稳定性综合预测[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林玉山;张卫;;尾矿库地质灾害与危险性评估[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杨家亮;叶明;李红印;;地震危险性评价中余震活动的影响—以邢台余震区为例[J];华北地震科学;2006年02期

5 锁志文;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对策[J];环境保护;1997年04期

6 陈云敏;高登;朱斌;陈仁朋;;垃圾填埋场沿衬垫界面的地震稳定性及永久位移分析[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8年01期

7 张兴凯;王启明;相桂生;;金属非金属尾矿库安全现状及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年02期

8 郑欣;秦华礼;许开立;;导致尾矿坝溃坝的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年01期

9 李全明;王云海;张兴凯;赵军;;尾矿库溃坝灾害因素分析及风险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年03期

10 郑欣;许开立;魏勇;;尾矿坝溃坝致灾机理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学晶;城市垃圾填埋场振动台模型试验与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炳阳;含土工膜夹层土坡地震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07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607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b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