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南矿204工作面采场瓦斯运移规律及治理技术
本文选题:厚煤层 切入点:流体力学 出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降低亭南矿204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巷的瓦斯浓度,通过对204工作面采场瓦斯运移规律及积聚区域的研究分析,针对性地采用了上隅角埋管抽采、高位巷抽采和注氮隔离瓦斯的技术措施.实验结果表明,上隅角埋管及高位巷抽采措施的联合运用使上隅角瓦斯抽采量达到了40.98 m3/min,降低了上隅角瓦斯浓度,防止了上隅角瓦斯积聚,同时缓解了回风巷的瓦斯压力.注氮隔离瓦斯技术在工作面方向形成一个瓦斯隔离带,阻止了采空区瓦斯进入采煤工作面,降低了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浓度,亭南矿204工作面瓦斯治理措施的实施成功地防止了瓦斯事故的发生,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Abstract]:In order to reduce the gas concentration in the upper corner and return air roadway of 204 face in the south of Tinan Coal Mine, through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gas migration law and accumulation area in the coal face 204 face, the buried pipe of upper corner angle is used to extract the ga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ed use of buried pipe in upper corner and drainage measures in high level roadway can make the gas extraction amount in upper corner reach 40.98 m3 / min and decrease the gas concentration in upper corner. The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upper corner is prevented, and the gas pressure in the return air roadway is alleviated. Nitrogen injection to isolate gas technology forms a gas separation zone in the face direction, which prevents the goaf gas from entering the coal mining face. The gas concentration of the coal face is reduced and the gas treatment measures of the 204 face in the south coal mine are carried out successfully to prevent the gas accident and to ensure the safe production of the mine.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工程研究分院;
【分类号】: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雯;朱炎铭;王怀勐;罗跃;曹新款;王道华;方俊华;;开滦矿区东欢坨煤矿瓦斯涌出规律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1期
2 程远平,俞启香,袁亮;上覆远程卸压岩体移动特性与瓦斯抽采技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秦玉金;罗海珠;姜文忠;田富超;;非等温吸附变形条件下瓦斯运移多场耦合模型研究[J];煤炭学报;2011年03期
4 胡国忠;王宏图;范晓刚;袁志刚;;低渗透突出煤的瓦斯渗流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5 林柏泉,周世宁,张仁贵;煤巷卸压带及其在煤和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6 卢平,沈兆武,朱贵旺,方恩才;含瓦斯煤的有效应力与力学变形破坏特性[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海飞;综放开采覆岩裂隙演化与卸压瓦斯运移规律及工程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光志;李晓泉;赵洪宝;李小双;李高帅;;钻屑量与矿山压力及瓦斯压力关系现场实验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冯康武;;松散体内气体渗流规律在煤巷周边瓦斯分布研究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5期
3 付江伟;傅雪海;蒋玉玺;;单一低透气性煤层卸压带瓦斯抽采的基础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1期
4 尹光志;王振;张东明;;有效围压为零条件下瓦斯对煤体力学性质影响的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5 王宏图;江记记;王再清;胡国忠;袁志刚;;本煤层单一顺层瓦斯抽采钻孔的渗流场数值模拟[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李晓泉;尹光志;;含瓦斯煤的有效体积应力与渗透率关系[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7 秦跃平;姚有利;刘长久;;铁法矿区地面钻孔抽放采空区瓦斯技术及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8 魏刚;;红菱煤矿保护层开采裂隙演化规律的相似模拟实验[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9 谢雄刚;车海云;朱云仓;;新安煤矿顺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技术参数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张春华;王继仁;;硬质体构造对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压力分布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波;吕存林;董山;;瓦斯压力对煤体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A];2010全国采矿科学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李高帅;李晓泉;蔡波;;突出煤样与非突出煤样三轴压缩试验研究[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振;胡千庭;金洪伟;;煤岩失稳的发生机制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4 杨松;秦勇;申建;王宝文;赵丽娟;;深部煤层孔渗特征研究现状及展望[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唐世斌;唐春安;杨天鸿;赵兴东;唐烈先;;保护煤层开采引起覆岩垮落及其被保护煤层透气性变化的数值模拟[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小双;尹光志;赵洪宝;王维忠;敬小非;;含瓦斯突出煤三轴压缩下力学性质试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拥军;于广明;路世豹;李亮;杨登峰;;近距离上保护层开采瓦斯运移规律数值分析[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陈少荣;;钻孔自然瓦斯流量衰减系数合理测定期的探讨[A];2012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袁胜利;;保护层开采穿层拦截钻孔替代底板抽采巷瓦斯治理技术探讨[A];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省(区、市)煤炭学会学术专刊[C];2012年
10 李海贵;刘立州;李宏;;煤巷掘进工作面巷帮应力分布规律研究[A];瓦斯地质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太升;黄沙矿上保护层开采卸压释放作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马强;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春光;温度—压力耦合作用下深井煤样中吸附气体运移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王宏伟;长壁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机理及防冲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王磊;应力场和瓦斯场采动耦合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振;煤岩瓦斯动力灾害新的分类及诱发转化条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黄伟;基于流固耦合动力学的矿压显现与瓦斯涌出相关性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周军平;CH_4、CO_2、N_2及其多元气体在煤层中的吸附-运移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李定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治理现状评价方法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王学滨;应变软化材料变形、破坏、稳定性的理论及数值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静;高压空气冲击煤体气体压力分布的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胡守涛;顺层长钻孔区域预抽瓦斯工艺参数优化及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姚念岗;运裕矿井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成伟;坚硬顶板采场瓦斯涌出与周期来压关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郑平;松软煤层回采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集中带分布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家彪;新安矿采空区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代建兵;综掘工作面巷帮煤体瓦斯含量分布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国俊;淮南矿区水力冲孔技术参数优化及效果考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华敬涛;预留变形量水力压裂石门快速揭煤技术[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魏二剑;王行庄煤矿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确定及保护效果考察[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志安;童海方;张英华;李示波;倪文;宋建国;邢奕;;采空区上覆岩层“三带”的界定准则和仿真确定[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2 丁继辉,麻玉鹏,赵国景,陆文;有限变形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的固流两相介质耦合失稳理论[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3 徐涛,杨天鸿,唐春安,唐世斌;含瓦斯煤岩破裂过程固气耦合数值模拟[J];东北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梁运培;邻近层卸压瓦斯越流规律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1期
5 刘泽功;开采煤层顶板抽放瓦斯流场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3期
6 聂百胜,何学秋,王恩元;瓦斯气体在煤孔隙中的扩散模式[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5期
7 王恩营;;分层开采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及预测[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6期
8 王忠奎;;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及瓦斯来源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3期
9 程瑞端,陈海焱,鲜学福,王国超;温度对煤样渗透系数影响的实验研究[J];煤炭工程师;1998年01期
10 林海燕,袁修干,王恩元,何学秋;含瓦斯煤断裂电磁辐射的实验研究[J];煤炭工程师;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树刚;林海飞;成连华;;采动裂隙椭抛带中瓦斯浓度分布规律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黎明;苏凯;;工作面封闭过程中气体的运移规律[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年09期
2 叶飞;韩明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研究[J];河南科技;2014年02期
3 施春红;欧盛南;金龙哲;;矿井粉尘运移规律性的试验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4 王锦山,尹伯悦,谢飞鸿;水—气两相流在煤层中运移规律[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马威;刘勇;邹常富;黎志;;综掘机割煤产尘运移规律研究及其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1期
6 李旭光;杨波;孙晓峰;;关井侵入气体运移规律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14期
7 李雨成;刘天奇;李智;赵勉;;爆破掘进空间内粉尘非稳态运移规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年06期
8 李广培;戴广龙;袁树杰;张树川;;煤岩裂隙中脉冲释放示踪气体运移规律分析[J];煤矿安全;2011年01期
9 孙燕;杨胜强;凌志迁;褚庭湘;;大采长综放面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分析[J];煤矿安全;2009年08期
10 张大明;马云东;;巷道内皮带输煤系统粉尘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辉;;三峡工程施工期漂污物运移规律及其治理研究[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2 田利军;呼更新;;忻州窑矿综放工作面瓦斯运移规律研究[A];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C];2007年
3 杨慧明;唐兵;文光才;;煤巷炮掘过程中围岩应力运移规律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部分)[C];2009年
4 陶建;宋凯;冯德谦;;七星矿采空区有害气体运移及控制技术研究[A];第四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9年
5 富向;王魁军;何俊忠;;构造煤的瓦斯放散特征[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红梅;饱和-非饱和土中氟运移规律动态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薛万来;微润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4年
2 赵启峰;缓倾斜多煤层开采围岩应力场及岩层运移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3 康银红;黄土塬灌区包气带NO_3~--N运移规律的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胡爱军;甲烷气体在煤体中运移的核磁共振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5 顾润红;综放采空区3D空间非线性渗流及瓦斯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6 肖海燕;采空区流线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47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64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