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桥矿区红层的研究
本文选题:红层 切入点:隔水层 出处:《煤炭技术》2015年12期
【摘要】:对煤系上覆晚第三系"红层"进行了水文地质补勘,并对谢桥矿区的水文地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煤层露头上方新生界中部隔水层隔水性能良好,在留设防水煤岩柱时,应把中隔与"红层"组成的复合隔水层(组)一并作为防水岩柱利用。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late Tertiary "red bed" of coal measures is surveyed, and the hydrogeology of Xieqiao mining area is studied deep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 insulation in the middle of the Cenozoic zone above the outcrop of coal seam is good. When the waterproof coal and rock pillar is set up, the composite waterproof layer (group) composed of the middle partition and the "red bed" should be used as the waterproof rock column.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菏泽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834004) 菏泽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XY14KJ01)
【分类号】:P641.461;TD7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志才;彭华;;广东红层形成及其发育规律研究[J];热带地理;2006年03期
2 F.V.Chukhrov ,丁暄;从矿物学和地球化学上判断红层的成因[J];地质地球化学;1974年11期
3 陈兴海;;四川红层成分分析及成因解释[J];四川建筑;2009年S1期
4 高忠坛;江西红层含水特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1年04期
5 文宝萍,王思敬,王恩志,张建民,吴玉庚,王兴林;黄土—红层接触面滑坡的变形特征[J];地质学报;2005年01期
6 黄绍槟,程强,胡厚田;四川红层分布及工程环境特征研究[J];公路;2005年05期
7 郭天龙;对“滇西红层”认识的探讨[J];云南交通科技;2002年05期
8 朱春林;邢志会;饶春富;胡国华;;滇中红层含盐层水文地质特征[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年06期
9 冯启言,韩宝平,曹丁涛,张崇良;红层的微观结构与工程地质特性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4年05期
10 郭永春;谢强;文江泉;;我国红层分布特征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广秀;任国林;;湖北省丹江口地区红层的某些工程地质性质[A];全国首届工程地质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79年
2 骆银辉;饶春富;杨广珠;;云南红层地下水贮存特征与开发利用研究[A];地下水勘查技术现场研讨会暨第四届全国水文物探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乔建平;;四川乐山地区红层滑坡特点研究[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边坡变形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4 彭柏兴;王星华;;湘浏盆地红层软岩工程特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梦启;周志明;狄乾生;章至洁;;某矿区红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及建井方法探讨[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6 汪双红;;抱子石水电站红层地基特性与工程处理[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福存;李旭峰;安永会;鄢毅;朱春林;刘安云;;中国西南地区红层特征及其供水水文地质意义[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8 曹丁涛;;兖州矿区侏罗系红层水文地质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9 王晓明;张桂祥;;合肥“红层”盆地的演变与江淮分水岭地下水的富集特征[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卷)[C];2005年
10 程文斌;顾雪祥;胡修棉;董树义;李有核;;西藏江孜地区田巴B剖面大洋红层主量元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通讯员 赵海燕;重庆红层区:山脚打水山上喝[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赵士振 李晓晨;红层渐成油气勘探热点[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记者 熊熙玲;红层找水 给世界一个奇迹[N];中国财经报;2006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白文起 本报记者 刘兰宁 邓晓勤;“红层打井热”的冷思考[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刘金光;红层地下水,百姓可以放心喝[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6 卢和举;福建:红层地区找到煤[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郑荣;让七百万人喝上好水[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8 本报通讯员 燕文 兰叶;红层区的“水仙子”[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9 记者 罗会江 通讯员 谢钺;成都水文队受四川省政府嘉奖[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左文贵;湖南白垩系、第三系红层工程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2 朱春林;滇中红层地下水富集规律及开发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刘小伟;引洮工程红层软岩隧洞工程地质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陈曦;白垩纪大洋红层时代、类型及环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李俊;湖南红层地区顺层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及处治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石骏;云南玉溪—普洱红层区泥岩滑坡的形成机制及防治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智诚;长沙红层工程性质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3 高芳芳;云南红层分布及其边坡工程病害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单灿灿;合肥市红层的工程性质研究及基岩工程地质分区[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5 魏安辉;川中红层工程地质特性与路用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叶朝汉;合肥市红层的工程性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7 王晓欣;四川红层地区水—岩作用时效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8 刘世雄;第三系红层高边坡失稳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曾萱;白垩纪大洋红层的时空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10 闵维康;罗江县红层弱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及饮用水安全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14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71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