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天池矿102综放孤岛工作面以风治火技术

发布时间:2018-04-12 22:41

  本文选题:综放孤岛工作面 + 数值模拟 ; 参考:《科技导报》2015年22期


【摘要】:为了防治天池煤矿15#煤层102综放孤岛工作面采空区煤炭自燃发火,基于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标准和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流体力学COMSOL计算软件,研究了工作面不同进风量时采空区氧化升温带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氧化升温带的范围,得到工作面供风量与氧化升温带宽度的拟合曲线。通过现场实践,研究了加强封堵和均压等以风治火技术对103回风闭墙采空区CO体积分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I型102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发火主要是由采空区漏风引起;氧化升温带宽度随着工作面供风量的增加而增加;均压后,103回风闭墙采空区的CO体积分数由最开始的超过20×10~(-6)降至5×10~(-6)。在102综放孤岛工作面的现场实践表明,运用以风治火技术防治天池煤矿采空区遗煤自燃是可行的,对于类似综放孤岛工作面防止遗煤自燃有一定借鉴意义。
[Abstract]:In order to prevent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in goaf of 102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island face in 15# coal seam of Tianchi coal mine, based on the standard of "three zones" division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goaf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he fluid dynamics COMSOL calculation software is used.The variation law of oxidized heating zone in goaf with different air intake is studied, the range of oxidized heating zone is determined, and the fitting curve between the air supply and the width of oxidized heating zone is obtained.Based on the field practice, the effect of strengthening plugging and equalizing pressure on CO volume fraction in goaf of 103 return air closed wall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goaf of No. 102 working face is mainly caused by air leakage in goaf, and the width of oxidation heating zon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ir supply.The CO volume fraction of the goaf in the goaf of 103 return air return wall after homogenization is reduced from more than 20 脳 10 ~ (-6) to 5 脳 10 ~ (10) ~ (-6).The field practice of 102 fully mechanized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island face shows that it is feasible to prevent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left in goaf of Tianchi coal mine by using the technology of wind and fire control, whi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similar fully mechanized coal caving island face to prevent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the coal left behind.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矿山热动力灾害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煤炭资源部;阜新市新邱区煤炭工业管理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4115,51274113)
【分类号】:TD75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柏发松;方昌才;陈宿;时创新;;综采工作面架间高位插管注浆防灭火应用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05期

2 Pan Rongkun;Cheng Yuanping;Yu Minggao;Lu Chang;Yang Ke;;New technological partition for “three zones” spontaneous coal combustion in goaf[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年04期

3 郝朝瑜;王继仁;廉振山;任仲久;邓存宝;;综放采空区特性与氧浓度分布关系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4 李树刚;林海飞;;采动裂隙椭抛带分布特征的相似模拟实验分析[J];煤;2008年02期

5 秦波涛;王德明;;矿井防灭火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年12期

6 秦波涛;王德明;毕强;马魁;徐宏;;三相泡沫防治采空区煤炭自燃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许家林,钱鸣高;岩层采动裂隙分布在绿色开采中的应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杨胜强,张人伟,邸志前,张迎第,王春耀;综采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规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李树刚,石平五,钱鸣高;覆岩采动裂隙椭抛带动态分布特征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9年Z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宇;郑建国;于贵生;赵怀璞;游国强;金潮;;难抽采自燃煤层综放采空区综合防灭火技术[J];煤矿安全;2016年10期

2 岳军文;吕目晓;;近距离坚硬层间岩层上行开采底板沉降规律分析[J];中州煤炭;2016年10期

3 冯良兵;徐超;高星星;刘大虎;;胶体防灭火技术在深井综放工作面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6年09期

4 孙来;;浅析石炭系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自然火灾预防[J];技术与市场;2016年09期

5 李树刚;丁洋;安朝峰;李昊天;蔚晓雯;;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覆岩裂隙形态及其演化规律实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6年05期

6 郭临明;;河东煤田放顶煤开采采空区三带分布探析[J];中州煤炭;2016年07期

7 高飞;邓存宝;王雪峰;武司苑;;电厂烟气注入采空区封存的可行性[J];环境科学研究;2016年07期

8 董强;周西华#教授;李昂;徐丽娜;王海东;雷云;;低透自燃煤层综放采空区瓦斯与火共治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年07期

9 宋向前;沈春龙;王健;王临茹;;黄土防灭火智能注浆系统的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年07期

10 罗新荣;唐冠楚;李亚伟;丁振;;CFD模型下采空区瓦斯抽采与注氮防灭火设计[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进超;;某地下矿充填管道选型设计及充填能力校核[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3年04期

2 王升宇;宁连江;陈维良;李德才;孙羽;;大倾角综采工作面综合预防自然发火技术[J];煤矿开采;2011年06期

3 金龙哲;姚伟;张君;;采空区瓦斯渗流规律的CFD模拟[J];煤炭学报;2010年09期

4 杨胜强;徐全;黄金;褚廷湘;;采空区自燃“三带”微循环理论及漏风流场数值模拟[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5 黄金;杨胜强;褚廷湘;徐全;黄军碗;;采空区自燃三带漏风流场的数值模拟[J];煤炭科学技术;2009年06期

6 时国庆;王德明;奚志林;邓小林;;基于FLUENT对采空区氧气浓度场的数值模拟[J];煤炭科学技术;2009年06期

7 陈晨;齐庆杰;;矿井火灾防治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煤炭技术;2009年03期

8 魏引尚;王蓬;;基于数理统计的采空区自燃特性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4期

9 牛会永;周心权;;综放面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特点及环境分析[J];煤矿安全;2008年08期

10 孟凡龙;;大同塔山矿石炭系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防火技术实践[J];煤矿安全;2008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芳;;东庞矿大倾角孤岛工作面开采技术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2 黄海生;;孤岛工作面回采技术及管理经验[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9年04期

3 石教武;孙永田;周永超;王华伟;李保平;;26081孤岛工作面上、下巷维护实践[J];煤;2010年07期

4 吴松;;大倾角孤岛工作面回撤通道支护技术[J];现代矿业;2012年02期

5 宋艳芳;唐治;潘一山;李晓燕;罗浩;;孤岛工作面应力分布规律的数值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年04期

6 常开志;;复杂条件下孤岛工作面开采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13年04期

7 海林鹏;;孤岛工作面上行开采安全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18期

8 朱忠彬;;孤岛工作面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与实践[J];山东煤炭科技;2013年03期

9 曹安业;窦林名;张小涛;张军;王玉刚;巩思园;;某矿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分析及其监测[J];煤炭工程;2007年02期

10 赵建敏;;综放孤岛工作面开采技术实践[J];山西建筑;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平;;孤岛工作面应力变化数值模拟分析[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2 王少华;;孤岛工作面两巷的综合治理[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20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3 王宏伟;姜耀东;高仁杰;刘帅;;长壁孤岛工作面冲击失稳能量场演化规律[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4 黄建华;;孤岛工作面下分层顶板灾害防治理论研究与实践[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李超;李伟民;付英涛;;深部非对称孤岛工作面沿空送巷支护技术[A];山东煤炭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煤矿地热防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施现院;;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孤岛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A];第3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8年

7 徐俊峰;;煤矿孤岛工作面顺槽掘进窄煤柱支护技术[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8 刘涛;闫显运;韩跃勇;;半孤岛工作面掘进期的冲击地压危险监测[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尹东光;范东强;李庆华;张震波;;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测量技术[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国平;郑武;谷海静;;高预应力支护技术在泾河下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魏东 通讯员 朱兴忠 商於任 王海涛;许厂煤矿4303孤岛工作面安全产煤近190万吨[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佃平;煤矿边角孤岛工作面诱冲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2 王宏伟;长壁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机理及防冲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兵兵;孤岛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超前支护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2 孙超;孤岛工作面采场结构特征及其对巷道的影响[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3 刘淑;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矿压特征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4 魏红;孤岛工作面内错尾巷加强支护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同锁;近距离煤层群小煤柱孤岛综采面瓦斯综合治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41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741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6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