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舱乘务员疲劳风险综合量化评价体系研究
本文选题:客舱安全 + 乘务员疲劳 ; 参考:《计算机仿真》2015年06期
【摘要】:在客舱乘务员疲劳风险评价问题的研究中,为了对航空安全提供保障,应对成乘务员疲劳风险进行系统的定量评价。由于乘务员疲劳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权重确定是比较困难的。通过理论分析、专家调查和向各年龄段乘务员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总结了影响乘务员疲劳的多方面因素,以工作负荷因素、生理因素因素、管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5个因素为准则,构建了乘务员疲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序关系分析法(G1法)对疲劳状况进行评判,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客舱乘务员疲劳风险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第三层子因素的疲劳指标进行分级量化,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疲劳指标分别对应不同的疲劳程度。根据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乘务员疲劳自测调查问卷,通过问卷结果统计分析疲劳指数分布情况,合理划分疲劳程度对应疲劳指数区间,实现了客舱乘务员疲劳风险综合量化评价。为乘务员疲劳风险评价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思路。
[Abstract]:In the study of passenger cabin crew fatigue risk evalu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aviation safety, a systematic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rew fatigue risk should be carried out. Because of th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flight attendants' fatigue influencing factors, it is difficult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determine the weight.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expert inve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 distribution to flight attendants of all ag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crew fatigue, including workload factors, physiological factors, management factors, etc.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flight attendants fatigue risk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five factors: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order relation analysis (G1), the fatigue condition was evaluated,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in the index system was determined, and the three-leve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assenger cabin flight attendants' fatigue risk was established. The fatigue index of the third layer subfactor is divided into five grades, and each fatigue index corresponds to different fatigue degre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flight attendants' fatigue self-test questionnaire is compiled. The distribution of fatigue index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rough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 fatigue degree corresponding to fatigue index interval is reasonably divided. The comprehensiv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abin crew fatigue risk is realized. It provides a feasible way to evaluate the fatigue risk of flight attendants.
【作者单位】: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分类号】:V3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类淑菊;孙佳;李彤;蒋仲安;;基于G_1法的飞行疲劳风险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年04期
2 袁礼;黄洪;周绍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系统安全保护能力评价模型[J];计算机仿真;2011年05期
3 牛小梅;张银玲;;层次分析法在电力客户信用风险中的评价[J];计算机仿真;2011年05期
4 牛丽;陈珂;程媛;;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在就业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11年05期
5 高扬;靳珊珊;刘俊杰;;基于改进TOPSIS方法的飞行员疲劳风险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年02期
6 陈瑾红;;试论民航乘务职业心理疲劳[J];空运商务;2008年02期
7 王璐;;客舱部安全隐患消除之我见[J];空运商务;2009年10期
8 刘俊杰;高扬;靳珊珊;;基于G_1法的飞行疲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09期
9 詹发尚;;疲劳研究的现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2期
10 曹雪亮,孙云峰;航空环境中睡眠不足的原因及其对抗措施[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琳;高建中;赵金燕;;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对社员农业现代化贡献性实证研究[J];北方园艺;2012年06期
2 韩文强;胡文东;文治洪;李晓京;马进;王涛;;飞行疲劳的生理心理因素及对策[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徐朝艳;成守珍;陈妙虹;张振路;;超时工作对护士疲劳感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8年10期
4 李泽安;姚滢;;基于层次分析与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3年01期
5 类淑菊;孙佳;李彤;蒋仲安;;基于G_1法的飞行疲劳风险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年04期
6 李雷鸣;卢冉冉;刘丙泉;;天然气市场客户信用评价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7 鲍学英;王起才;王恩茂;;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在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优选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年02期
8 何涛;李志强;鲁潇阳;梁旭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直扩信号安全性能评估模型[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4年02期
9 李海燕;李永建;;民航飞行疲劳致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11期
10 陈永春;耿宜佳;王晓辉;;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用于淮南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各指标权重的确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严浪;莫其强;陈剑波;;学科博客知识服务评价研究[A];风雨50载 薪火永相传——广东图书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系列活动获奖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窦学俊;怒致病条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少莲;怒及其相关心理、体质因素在Graves甲亢发病中的作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赵广金;煤田地质钻探员工的可靠性因素测试及不安全行为的评估[D];天津大学;2012年
4 邹蔚萌;民航飞行疲劳中医证候特征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尚倩;基于心理负荷的生产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华;基于心电脉搏信号的VDT精神疲劳识别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方金铭;人工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作业疲劳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井琛;基于体能消耗规律的游憩道路设计和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郭庆军;大鼠游泳运动疲劳模型力竭标准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5 李楠;热环境中影响人体耐受能力的生理参数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刘孟传;S航空公司客舱乘务员疲劳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向阳;军事航空医学若干前沿问题发展态势研究与思考[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8 郭夏言;电力企业集控运行员工疲劳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刘富强;养路工劳动过程中的粉尘危害及其对疲劳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柯熹;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对心理咨询需求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力刚,韩福荣;不同类型显示器及其表示方式对视觉疲劳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宋春雳,冉伦,李金林;熵权双基点法在武器装备研制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周敏;王进东;蒋国璋;;用层次分析法评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7年02期
4 戴欢欢,岳巍,申得民;冬季教室空气质量对学生疲劳的影响[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6期
5 韩文强;胡文东;文治洪;李晓京;马进;王涛;;飞行疲劳的生理心理因素及对策[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单士睿;朱瑞祥;;改进的AHP法在评价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中的应用[J];中国农机化;2006年02期
7 翁锡全,林文_",邓树勋;赛场噪声对定量负荷时机体疲劳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8 汪勇;魏巍;;电子商务网站的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构建[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李雪冰,肖桂蓉,魏岚;空勤疗养员疲劳测试分析[J];航空军医;1997年05期
10 王立文;长时间飞行疲劳的原因[J];航空军医;199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巩航军;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张菊玲;基于SSE-CMM的定量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伟;王家见;路荣博;;模糊综合评价在油田联合站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3年05期
2 张永来;矿井自然灾害的综合评价[J];煤矿安全;1997年12期
3 魏建民,刘建民;用模糊数学的原理评价安全工作[J];铁道运输与经济;1989年10期
4 许晨霞;成连平;郗军锋;;煤矿安全投入模糊综合评价[J];陕西煤炭;2010年03期
5 黄继红 ,茅清希 ,黄斌香 ,茅卫东;覆膜滤料性能的综合评价及优化选择[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1年05期
6 侯立峰;何学秋;;事故损失分析与综合评价[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年02期
7 何湛;;化工企业突发事件信息传递效能模糊综合评价[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年05期
8 冯利华,赵浩兴,瞿有甜;灾害等级的综合评价[J];灾害学;2002年04期
9 杨玉中,吴立云,张强,景国勋;煤矿运输安全性的灰熵综合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09期
10 王婉秋;方守恩;孙道成;;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设施多层模糊综合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白云飞;;基于F-AHP法的城市应急减灾能力综合评价模型[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2 孙楠楠;;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后果的模糊综合评价[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曹毅;地震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综合评价及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王海丰;赛什塘铜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94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794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