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作用条件下瓦斯解吸特征实验研究
本文选题:红外 + 瓦斯吸附/解吸 ; 参考:《煤矿安全》2015年06期
【摘要】:为了研究红外作用条件下的颗粒煤吸附/解吸特征,采用自主研发的红外条件下的吸附/解吸装置,通过不同红外温度条件下颗粒煤解吸实验以及红外和水浴条件下颗粒煤解吸对比实验,结合不同吸附/解吸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外能够促进颗粒煤解吸,增大解吸速率,增加解吸量;在相同的吸附条件下,红外作用下的解吸总量是水浴条件下的1.3~1.4倍;红外作用下颗粒煤的解吸符合有上限单调递增函数,且王佑安式能很好的描述解吸特性。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 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ranular coa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rared action, the adsorption / desorption device under infrared condition was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The experiment of desorption of granular coal at different infrared temperature and the contrast experiment of desorption of granular coal under infrared and water bath conditions were carried out.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fitted and analyzed with different adsorption / desorption formula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frared can promote the desorption of granular coal, increase the desorption rate and increase the desorption amount, and under the same adsorption conditions, the total desorption amount under the same adsorption condition is 1.3n4 times as high as that under the water bath condition. The desorption of granular coal under infrared irradiation accords with the upper bound monotone increasing function, and the Wang Youan formula can describe the 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very well.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资助项目(13A440320) 2014年度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重点科技项目(henan-066-2013AQ)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13-003)
【分类号】:TD7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红;冯明涛;周东平;夏彬伟;;空化水射流声震效应强化煤层瓦斯解吸渗流的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许进堂,邵阶荪,何延才;热辐射率测试装置的研究[J];红外技术;1980年01期
3 李建楼;严家平;;声波作用下煤层瓦斯解吸效应的物理试验装置[J];煤炭科学技术;2010年07期
4 姜永东;鲜学福;易俊;刘占芳;郭臣业;;声震法促进煤中甲烷气解吸规律的实验及机理[J];煤炭学报;2008年06期
5 何学秋;交变电磁场对煤吸附瓦斯特性的影响[J];煤炭学报;1996年01期
6 夏会辉;杨宏民;王兆丰;陈立伟;;注气置换煤层甲烷技术机理的研究现状[J];煤矿安全;2012年07期
7 刘纪坤;王翠霞;;瓦斯解吸过程温度变化实验测量研究[J];煤矿安全;2013年11期
8 刘晓;张双斌;郭红玉;;煤矿井下长钻孔水力压裂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03期
9 张建国;;深化瓦斯区域防治“一矿一策”方略[J];煤矿安全;2014年05期
10 聂百胜,何学秋,王恩元,张力;电磁场影响煤层甲烷吸附的机理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东;秦勇;桑树勋;;不同煤级煤及其萃余物吸附性能的研究[J];地球化学;2006年05期
2 彭守建;许江;陶云奇;程明俊;;地球物理场中煤岩瓦斯渗流研究现状及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2期
3 刘保县,鲜学福,徐龙君,李秀清;地球物理场对煤吸附瓦斯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4 刘保县;熊德国;鲜学福;;电场对煤瓦斯吸附渗流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5 李晓红;冯明涛;周东平;夏彬伟;;空化水射流声震效应强化煤层瓦斯解吸渗流的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刘明举,何学秋;突出煤的电磁响应特征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7 于永江;张春会;王来贵;;超声波干扰提高煤层气抽放率的机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姜永东;鲜学福;刘占芳;;声震法提高煤储层渗透率的实验与机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9 许勤堂,邵介荪,符瑞华;700K—1200K涂层及材料的红外光谱法向发射率的测定[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4年01期
10 肖晓春;潘一山;吕祥锋;杨新乐;;超声激励低渗煤层甲烷增透机理[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毛飞;唐建新;赵宁德;李志强;陈久福;;重庆地区煤体孔和裂隙特征与特低渗透的关系[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梁汉东;;煤与瓦斯突出的化学本质:从原理和证据到现场预报途径[A];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地质分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何学秋;王恩元;;矿井瓦斯灾害研究新发展[A];世纪之交的煤炭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太升;黄沙矿上保护层开采卸压释放作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李建楼;声波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与放散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伟;基于流固耦合动力学的矿压显现与瓦斯涌出相关性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周军平;CH_4、CO_2、N_2及其多元气体在煤层中的吸附-运移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黄启翔;卸围压条件下含瓦斯煤岩力学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易俊;声震法提高煤层气抽采率的机理及技术原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曹伟伟;碳素电热元件的电热辐射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张天军;富含瓦斯煤岩体采掘失稳非线性力学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9 林海飞;综放开采覆岩裂隙演化与卸压瓦斯运移规律及工程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10 陆卫东;煤与瓦斯突出微观机理的基础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强;瓦斯抽排电磁激励装置研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2 方小娥;电磁激励瓦斯抽放监控系统[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松;含瓦斯煤体振动增透技术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勇;煤吸附/解吸瓦斯的低频振动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5 阳兴洋;声震法促进煤层气解吸扩散流动的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刘鑫;辐射率在线测量系统软件设计与补偿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臣;煤岩变形损伤破坏及其与透气性的关系[D];重庆大学;2012年
8 郑权;煤与瓦斯突出孔洞形成机理及突出能量源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9 赵国飞;无烟煤瓦斯解吸的块度效应及其电化学作用效果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10 武雁林;辐射冷顶板表面发射率的研究和室内热环境分析[D];湖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自强,周大庄,施行觉,马福胜,席道瑛,程纯杰,周志文;岩石破裂中的电子发射[J];地球物理学报;1988年05期
2 邵军;突出危险煤层温度变化的研究和应用[J];煤炭工程师;1987年04期
3 刘保县,鲜学福,徐龙君,任松;延迟突出煤吸附甲烷特性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2期
4 张力,何学秋,聂百胜;煤吸附瓦斯过程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6期
5 王恩元,何学秋,,林海燕;瓦斯气体在煤中的赋存形态[J];煤炭工程师;1996年05期
6 程瑞端,陈海焱,鲜学福,王国超;温度对煤样渗透系数影响的实验研究[J];煤炭工程师;1998年01期
7 刘保县,鲜学福,徐龙君,李秀清;地球物理场对煤吸附瓦斯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8 徐龙君,刘成伦,鲜学福;注入增产法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理论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9 王宏图,杜云贵,鲜学福,罗平亚;地电场对煤中瓦斯渗流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10 刘保县,鲜学福,王宏图,徐龙君;交变电场对煤瓦斯渗流特性的影响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宏民;井下注气驱替煤层甲烷机理及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婷;EMD算法研究及其在信号去噪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28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828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