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氧化碳瓦斯水合物传热分解特性研究
本文选题:高二氧化碳瓦斯 + 水合物 ; 参考:《应用化工》2015年08期
【摘要】:为了探究煤体中高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规律,根据Stefan热量传导方程和Clausius-Clapeyron方程,建立了开采煤层中水合物分解传热模型和高二氧化碳瓦斯水合物分解热计算模型;利用可视化水合物实验系统,测定了高二氧化碳瓦斯水合物相平衡参数;计算得出了高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热并分析了影响水合物分解热的因素;通过设定条件,利用水合物分解传热模型得出了煤体中水合物分解规律,并分析了工作面温度、围岩温度对煤层中水合物分解速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工作面温度对水合物分解影响较小,围岩温度对水合物的分解影响大。因此,通过对煤体中高二氧化碳瓦斯分区域水合固化,可以有效防止煤与瓦斯突出。
[Abstract]:According to Stefan heat conduction equation and Clausius-Clapeyron equation, the heat transfer model of hydrate decomposition and the heat decomposition model of high carbon dioxide gas hydrate in coal seam are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ecomposition law of high carbon dioxide hydrate in coal body. The phase equilibrium parameters of high carbon dioxide gas hydrate were measured by using a visual hydrate experimental system, the decomposition heat of high carbon dioxide hydrate was calculated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composition heat of hydrat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heat transfer model of hydrate decomposition, the law of hydrate decomposition in coal body is obtained, and the influence of working face temperature and surrounding rock temperature on the rate of hydrate decomposition in coal seam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working face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decomposition of hydrate, and the temperature of surrounding rock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decomposition of hydrate. Therefore, coal and gas outburst can be effectively prevented by hydration and solidification of high carbon dioxide gas in coal body.
【作者单位】: 黑龙江科技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51174264) 瓦斯等烃气输运管网安全基础研究国家级中心实验室开发课题(HKDGH-20140007)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2533064)
【分类号】:TD7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登林;吴强;张保勇;;表面活性剂对瓦斯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李明川;樊栓狮;;天然气水合物注热水分解径向数学模型[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3 李明川;樊栓狮;鲁明晶;;天然气水合物热水分解前缘一维质量传递数学模型[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4 闫忠元;陈朝阳;颜克凤;李小森;李清平;吕秋楠;;盐水体系中环戊烷-甲烷水合物的相平衡及分解热[J];化工进展;2010年06期
5 刘妮;王亮;刘道平;;二氧化碳水合物储气特性的实验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6 李玉星;朱超;王武昌;;表面活性剂促进CO_2水合物生成的实验及动力学模型[J];石油化工;2012年06期
7 孙志高,樊栓狮,郭开华,王如竹;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热的确定[J];分析测试学报;2002年03期
8 李玉星;陈玉亮;;SDS与THF对水合物法分离CO_2+N_2混合气的影响[J];天然气工业;2011年07期
9 李明川;樊栓狮;;天然气水合物注热水分解前缘热作用因素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2年05期
10 李鹏飞;雷新华;徐浩;向虹;;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影响因素研究[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晨;刘妮;陈伟军;刘道平;;海洋环境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的实验研究[J];低温与特气;2012年01期
2 李栋梁;梁德青;樊栓狮;杨向阳;唐翠萍;赵翔涌;;CH_4-TBAB二元水合物的分解热测定[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7期
3 李冬;陶刚;张礼敬;许丹枫;;尿素合成塔内化学爆炸机理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4 吴强;庞博;张保勇;徐涛涛;;THF对高浓度瓦斯气体水合物生成压力-温度影响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5 李金平;焦亮;张学民;王春龙;王英梅;;石英砂孔径介质中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过程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5年01期
6 钟栋梁;赵伟龙;何双毅;杨晨;;油包水乳化液滴形成甲烷水合物的动力学特性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7 闫忠元;陈朝阳;颜克凤;李小森;李清平;吕秋楠;;盐水体系中环戊烷-甲烷水合物的相平衡及分解热[J];化工进展;2010年06期
8 林曦;刘振宇;;天然气水合物的有效能量及CO_2排放强度分析[J];化工进展;2010年12期
9 吴强;朱玉梅;张保勇;;低浓度瓦斯气体水合分离过程中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高岭土的影响[J];化工学报;2009年05期
10 吴强;张保勇;王海桥;;煤矿瓦斯固化防突及低浓度瓦斯固化分离新技术[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乐;祁影霞;邢艳青;喻志广;;CO_2置换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洪伟;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条件模拟实验及探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宁伏龙;天然气水合物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3 郝文峰;天然气水合物生成过程及其反应器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张凌;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地层钻井液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5 谷娜;表面活性剂有机聚集体对甲烷的吸收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6 涂运中;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井的钻井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明举;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自保护机理及热动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2 孙晓杰;天然气水合物地层物理力学性质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马庆涛;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剪切强度及井壁稳定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田辉;水合物钻井过程中稳定性的理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岳英洁;热-TDR技术测试沉积物中水合物热物理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潘克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稳定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7 梁华杰;干水的性能及水合物储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天乐;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井用聚合醇钻井液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9 杨晓云;天然气水合物与海底滑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孙肖媛;添加剂对水合物膜法捕集二氧化碳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西;丁静;杨建平;徐勇军;刘燕锋;;水合物分离二氧化碳气体的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杨明军;宋永臣;刘瑜;;多孔介质及盐度对甲烷水合物相平衡影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王淑红,宋海斌,颜文;外界条件变化对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曲线及稳定带厚度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3期
4 苏正;陈多福;冯东;刘芊;;天然气水合物体系的相平衡及甲烷溶解度计算[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1期
5 祝有海;张永勤;文怀军;卢振权;王平康;;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基本特征[J];地球学报;2010年01期
6 张寒琦,金钦汉;微波化学[J];大学化学;2001年01期
7 吴传芝;赵克斌;孙长青;孙冬胜;徐旭辉;陈昕华;宣玲;;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究现状[J];地质科技情报;2008年01期
8 吴强,梁栋;甲烷其它相态及其意义[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石定贤;赵建忠;赵阳升;;水合物合成喷雾强化机理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孙志高,郭开华,王如竹,樊栓狮;甲烷水合物形成促进技术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明川;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注热水分解理论及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旭光;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影响因素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2 邱钰文;气体水合物相平衡机理及分离技术[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春秋,袁士义,叶继根,吕选鹏;一种实用有效的三相相平衡计算方法及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3年05期
2 А.Н.Моргунов;陈克平;;水—低分子酸—氧化蜡体系的相平衡研究[J];日用化学品科学;1980年01期
3 N.J.Trappeniers;J.A.Shouten;高占笙;;简单体系的汽—液和气—气相平衡Ⅲ、氖—氪体系[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79年04期
4 J.A.Schouten;A.Deerenberg;N.J.Trappenier;高先培;;简单系统的汽-液和气-气相平衡 Ⅳ、氩—氪体系[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80年03期
5 F.R.包伊德 ,必西;近代超高压技术(续七)——第八章 高压和高温下硅酸盐系统中的相平衡:装置与若干选列结果[J];人工晶体;1979年01期
6 梁保民;;四元水盐体系等温单变相平衡的图解法[J];化学通报;1979年03期
7 刘圢烈;;化学工程热力学讲座 第七讲 物相平衡(一)[J];陕西化工;1983年01期
8 蒋楚生;国际巴黎相平衡数据会议综述[J];化工进展;1985年06期
9 朱利凯,陈赓良;低温下甲烷-二氧化碳体系相平衡的模型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88年02期
10 刘进荣,张晨鼎,张通,王红旺,李管社;五元体系NaOH-Na_2CO_3-Na_2SO_4-NaCl-H_2O 150℃下的相平衡研究[J];化工学报;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毕玉敬;丁秀萍;时历杰;孙柏;李武;宋彭生;;CaCl_2-SrCl_2-H_2O体系25℃相平衡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2 倪培;丁俊英;;低温下人工合成包裹体中流体的相平衡研究[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宋彭生;;水盐体系相平衡数据的评价[A];第十二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乔占平;卓立宏;;CsCl-LuCl_3-HCl-H_2O(25℃)的相平衡[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徐美倩;钱仁渊;;汽液两相双循环加压相平衡测定装置[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6 郑朝贵;王双艳;;MgO-La_2O_3-TiO_2体系相平衡化合物与电性质[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7 郭瓦力;赵长伟;于萍;毕颖;高丽娜;;基于转化法生产硫酸钾的水盐体系相平衡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张维敬;;溶体相的溶解间隙及其在相平衡、相转变中的影响和表征(综述报告)[A];第九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9 乔占平;党员林;陈欣;;相平衡RbCl-NdCl_3-HCl(~13%)-H_2O(298.15 K)和新固相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10 阴冠伟;李淑妮;翟全国;胡满成;;298.15 K T[C_3mim]Br+Rb_2CO_3/Cs_2CO_3+H_2O双水相体系的相平衡研究[A];2011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自然与人工创造相平衡的未来可持续性校园[N];中华建筑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红梅;合成硝基麝香相平衡和结晶分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于t熈,
本文编号:2010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010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