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高对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影响
本文选题:埋深 + 采高 ; 参考:《煤炭学报》2015年S2期
【摘要】:随着埋深增大,原底板破坏深度经验公式对不同采高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的预计误差增大。以赵固二矿为背景,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底板破坏规律进行研究、采用矿井对称四极电剖面法对不同采高底板破坏深度进行实测并运用Spass软件对4个底板采动破坏影响因素与底板破坏深度的关系进行多元统计回归分析。研究得出,煤层埋深较大时采高对底板破坏深度的影响明显;随着采高的增大,底板垂直应力减小,围岩竖直位移增大,位移等值线梯度减小,底板破坏深度增大;考虑采高因素的底板破坏深度线性回归公式对煤层开采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的预计准确率高,适用性强。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of buried depth, the prediction error of the original floor failure depth empirical formula for different mining height working face is increased. Taking Zhaogu No. 2 Mine as the background, the failure law of bottom plate is studied by means of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 In this paper, the symmetrical quadrupole electric section method is used to measure the failure depth of different mining floor, and the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Spass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mining failure and the depth of floor damage. With the increase of mining height, the vertical stress of bottom plate decreases,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surrounding rock increases, the gradient of displacement isoline decreases, and the depth of floor damage increases. The linear regression formula of floor failure depth considering mining height has high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strong applicability to the depth of floor failure in coal mining face.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门克庆煤矿;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13CB2279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1YZ08)
【分类号】: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金才;刘天泉;;论煤层底板采动裂隙带的深度及分布特征[J];煤炭学报;1990年02期
2 施龙青,韩进;开采煤层底板“四带”划分理论与实践[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忠建;魏久传;郭建斌;徐建国;隋岩刚;;运用突水系数法和模糊聚类法综合评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1期
2 刘健;刘泽功;高魁;;巨厚煤层高位钻孔抽采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瓦斯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年03期
3 李忠建;魏久传;李娜娜;官云章;施龙青;;应用多源信息复合法评价突水影响因素[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6期
4 叶世雄;贾明涛;潘传鹏;陈建宏;;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年01期
5 郑伟;文广超;;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年02期
6 杜文堂;杨会双;贾向新;;煤层隔水底板稳定性可靠度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陶军;;浅谈煤层底板突水理论研究现状[J];科技信息;2010年34期
8 段宏飞;姜振泉;朱术云;张蕊;邵明喜;刘近国;;综采薄煤层采动底板变形破坏规律实测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9 段宏飞;姜振泉;王一栋;邵明喜;赵丽娟;朱前林;;岩石膨胀界限抗渗强度及在底板突水评价中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10 林远东;涂敏;;无断层底板关键层破断后的稳定性分析[J];矿业工程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施龙青;于小鸽;尹会永;魏久传;朱鲁;刘同彬;;“下四带”理论及其在底板突水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2 Yueming QI;Xiaoer ZHAO;Bin LUO;Menglang LUO;;GA-SVR Prediction of Failure Depth of Coal Seam Floor Based on Small Sample Data[A];第五届全国计算机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赵庆彪;;华北型煤田深部开采底板突水机理与区域治理关键技术[A];第十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专题二:安全技术及工程[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建;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惠功领;煤矿深部近距低采高上保护层开采瓦斯灾害协同控制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于小鸽;采场损伤底板破坏深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尹立明;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机理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子林;大采深条件下徐、奥灰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6 景继东;巨厚砾岩顶板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振华;薄基岩突水威胁煤层围岩破坏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8 李昂;带压开采下底板渗流与应力耦合破坏突水机理及其工程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9 刘守强;煤层底板突水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10 范书凯;华北型煤田南部底板突水评价与对策[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桂海;基于突变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彦军;复杂围岩条件极近距离薄煤层群开采相关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曾庆铭;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机理和保护对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原伟强;焦村矿水文地质条件及二_1煤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兴;固液耦合作用下底板突水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6 韩云春;基于采动效应研究的注浆工作面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尚欢;孙疃煤矿承压水上采煤底板破坏特征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8 杭涛;采动对底板巷道的动态影响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9 徐铖辉;不同岩性环境底板应力场及变形破坏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佳佳;跨采底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施龙青,张东,尹增德;隔水底板应力溶蚀机理[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张金才;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的理论与实践[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9年04期
3 施龙青,高延法,尹增德,宋扬,吕朋菊;肥城煤田滑动构造在矿井水害中的作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延春;杨扬;;大埋深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统计公式及适用性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9期
2 梁建民,姜兴阁,王希良,蒋勤明;综采、综放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的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1996年01期
3 高庆;叶元辉;;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发育规律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33期
4 李海梅,关英斌;综采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的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2年03期
5 杨彦利;关英斌;王卫东;王勇;韩立强;;陶二煤矿2~#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年01期
6 王秋生;姜玉海;;底板破坏深度动态监测技术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1年12期
7 易洪春;虞金林;陈玉玖;王健;吴国庆;;采场底板破坏带电法动态监测实验[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3期
8 魏大勇;;恒源煤矿Ⅱ6112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测试与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3年04期
9 王春秋;潘立友;华永芳;;支柱对煤层底板破坏机理的研究及应用[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10 李文彩,张义顺,王洪志;松软底板条件下柱鞋的设计[J];煤矿设计;199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玉海;;底板破坏深度动态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永杰;李增力;;煤层开采后底板破坏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C];2008年
3 李晓斌;何有巨;;复杂区深部A组煤底板岩溶及其防治[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4 王健;;综采面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5 关英斌;李海梅;杨彦利;;承压水上近距煤层开采的底板破坏深度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6 张文泉;李加祥;温兴林;;回采参数与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关系的研究[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7 许延春;姚依林;陈胜然;柳昭星;;深部承压水上大采高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理论研究[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8 翟晓荣;吴基文;;煤层底板注浆前后采动效应数值模拟分析[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作宇;;顶底板岩体移动的理论与实践[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10 孟祥瑞;徐铖辉;高召宁;王向前;;采场底板应力分布及破坏机理[A];全国大型煤炭企业综采技术发展成果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小鸽;采场损伤底板破坏深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2 付宝杰;水—岩耦合作用下采场底板综合分区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3 徐德金;高承压含水层上煤层开采底板断裂活化致灾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4 梁盛开;黔北矿区承压水分布特征与安全开采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5 陈新明;大埋深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工作面防治水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浩;煤层底板隐伏充水断层扩展的模拟实验研究[D];华北科技学院;2015年
2 崔胜;显德汪矿9~#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3 李冲;邯邢地区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4 李锋;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破坏特征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5 吴涛;潘二矿A组煤开采底板破坏规律并行电法测试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6 杨彦利;陶二煤矿2~#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9年
7 彭永贵;承压水体上厚煤层开采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8 安康;陈四楼煤矿底板破坏及突水预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9 武龙飞;朱村矿承压水上膏体充填开采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10 苏明金;A组煤层底板破坏规律及灰岩含水层疏放性评价[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94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094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