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煤种润湿性影响因素分析
[Abstract]:In the experiment, six kinds of surfactants were selected from 8 kinds of typical coal samples. By means of contact angle experiment and coal quality analysi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urfactant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coal elements on the wettability of coal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surfactant on the wettability of coal is affected by the liquid-solid surface tension of coal dust, the gas-liquid surface tension of solu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coal quality on the wettability of coal. The wettability formula of coal dust was obtain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分类号】:TD7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黄维刚;胡夫;刘楠琴;;表面活性剂对煤尘湿润性能的影响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3期
2 李太兴;张婷;刘振刚;;基于MATLAB的煤质元素分析通用计算模型研究[J];锅炉技术;2007年05期
3 程燕;蒋仲安;陈仲秋;郑有刚;龚子来;;煤层注水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的研究[J];煤矿安全;2006年03期
4 杨静;谭允祯;王振华;商岩冬;赵文斌;;煤尘表面特性及润湿机理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7年07期
5 刘伟;程卫民;于岩斌;刘党辉;周刚;杨旭伟;;表面活性剂抑尘性能的实验研究[J];煤矿安全;2012年12期
6 何杰;煤的表面结构与润湿性[J];选煤技术;2000年05期
7 徐英峰,冯海明;对润湿剂润湿煤尘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煤炭;2005年03期
8 孙银宇;聂容春;马帅;张林林;;煤尘润湿性影响因素的研究[J];选煤技术;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时音;桑树勋;;液态水影响不同煤级煤吸附甲烷的差异及其机理[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2 黄维刚;胡夫;刘楠琴;;表面活性剂对煤尘湿润性能的影响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3期
3 郭晓华;蔡卫;马尚权;张茂增;;表面活性剂在煤矿防降尘中的应用实验[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3期
4 胡夫;王杰;黄维刚;刘楠琴;陈丽;;煤尘湿润剂复配性能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3期
5 赵振保;;磁化水的理化特性及其煤层注水增注机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张增志;谷娜;张际飞;刘铭;;雾化Span 80溶液对甲烷吸收作用及其抑爆效果试验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7 李钢;;煤矿井下喷雾降尘机理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30期
8 刘伟;程卫民;于岩斌;周刚;刘党辉;董彬;;综放工作面表面活性剂抑尘实验与应用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6期
9 朱逢豪;李成;柳树成;付兴民;舒新前;;北京市PM_(2.5)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S2期
10 刘奎;郭胜均;龚小兵;黄维刚;胡夫;;疏水性煤尘高风速综采工作面湿润剂喷雾降尘试验[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孙晓然;陈静;;一种新型煤尘抑制剂腐植酸钠-丙烯酸树脂的合成[A];2010中国腐植酸行业低碳经济交流大会暨第九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峰;;近年选煤技术综合评述[A];首届全国选煤年评论文集[C];2003年
3 程卫民;张立军;周刚;聂文;李建华;;综放工作面表面活性剂的喷雾降尘实验及其应用[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磊;刘泽常;李敏;赵仕华;;化学抑尘剂进展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粉体工程及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5 刘峰;;选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桑树勋;张时音;黄华州;;模拟地层条件下煤储层吸附特征及其机理[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鹤;提质低阶煤型煤防水性能及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李亚峰;高浓度洗煤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3 王助良;局部流化清灰的新型颗粒层过滤装置设计和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周刚;综放工作面喷雾降尘理论及工艺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5 杨静;煤尘的润湿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6 张时音;煤储层固—液—气相间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7 王立艳;褐煤中微生物筛选及胶红酵母对细粒煤的表面改性作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8 孟君;综采工作面气水喷雾粉尘防治技术及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李艳强;综掘工作面分风降尘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10 程敢;浮选柱的多流态过程及其分选动力学[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文;综掘工作面封闭式除尘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伍修锟;呼吸性煤尘物理化学特性的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伟;综掘工作面高效除尘技术及工艺研究与实践[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曹丽琼;生态型煤尘抑制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郑军;煤层气储层敏感性实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6 徐德良;杨树废料型煤燃烧和固硫特性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王磊;化学抑尘剂抑尘性能的动力法评价及新型润湿剂的研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8 田璐佳;铁法煤业集团某矿区煤工尘肺发病规律及发病趋势预测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9 王玉刚;褶皱附近冲击矿压规律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10 王振华;煤尘润湿及吸附特性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龙哲;杨继星;欧盛南;;润湿型化学抑尘剂的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6期
2 李德文;粉尘防治技术的最新进展[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1期
3 隋金君,胥奎;湿式旋流除尘中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与风速关系的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年06期
4 郭胜均,张设计,吴百剑,李德文;气幕控尘模拟试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1期
5 黄声树;我国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的现状及进展[J];煤炭工程师;1998年03期
6 周刚;程卫民;王刚;聂文;;综放工作面表面活性剂除尘工艺[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11期
7 王彩云,梅国民,杨建国;煤的润湿性测量中煤样制备方法的探讨[J];洁净煤技术;2005年02期
8 吴超;化学抑尘剂的基础研究及在矿山中的应用[J];矿业快报;2001年12期
9 卢平,汪远东;湿润剂的除尘机理与合理浓度的确定[J];煤矿安全;1992年09期
10 程燕;蒋仲安;陈仲秋;郑有刚;龚子来;;煤层注水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的研究[J];煤矿安全;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刚;综放工作面喷雾降尘理论及工艺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鑫;煤的湿润特性及新型湿润剂的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康华,包崇玺,刘红卫;金属/陶瓷润湿性(下)[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年04期
2 李素梅,张爱云,王铁冠;原油极性组分的吸附与储层润湿性及研究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1998年04期
3 C.Drummond ,汪先珍,周昭智;表面作用力和润湿性[J];国外油田工程;2002年10期
4 牛玉行;水在玻璃表面的润湿性被破坏的一些看法[J];玻璃与搪瓷;2003年02期
5 舒小彬,刘建成,韩传见,王强;储层岩石润湿性对开发的影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06期
6 秦之铮;;利用接触角计测角评价油层润湿性[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7年03期
7 傅贵,秦凤华,阎保金;我国部分矿区煤的水润湿性研究[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8 吴志宏,牟伯中,王修林,周嘉玺,倪方天;油藏润湿性及其测定方法[J];油田化学;2001年01期
9 高芒来,王建设;分子沉积膜驱剂对油藏矿物润湿性的影响[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汪先珍;周昭智;马颖洁;;核磁共振法确定润湿性指数[J];国外油田工程;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卫东;姚同玉;肖汉敏;郑德温;杨烨;;润湿性反转剂的吸附特性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肖锋;野城清;;旨在观察熔融镍与固态多晶Al_2O_3润湿性的改良静滴方法评价[A];海峡两岸第二届工程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辉;杨继生;;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硅胶粉体系润湿性改变及模拟油回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冒海燕;周定国;杨蕊;贾,
本文编号:2122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122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