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放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oof water hazard after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in 3 coal seam of a working face, the empirical formula of coal pillar setting and coal mining rules of building, water body, railway and main shaft roadway is adopted respectively. The height of overburden water diversion fracture zone in mining face is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ree methods measured by sublevel injection method of upside-down hole. The predicted value of empirical formula is 51.1 ~ 59.0m, and the value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63.5m. The measured value is 65.4 m; The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show that the height of the overburden water-conducting fracture zone is 63.5 ~ 65.4 m under this geological condition, and the sandstone aquifer of Shanxi formation is located within the water-conducting fissure zone and belongs to the direct water-filled aquifer. But the fissure zone does not spread to the sandstone aquifer of Shihezi formation and the loose aquifer of Neogene, and normal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will not directly affect the water inflow in the face.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菏泽能化有限公司赵楼煤矿;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3CB03600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M541758)
【分类号】: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尹光志;王登科;张卫中;;(急)倾斜煤层深部开采覆岩变形力学模型及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2 杜时贵,翁欣海;煤层倾角与覆岩变形破裂分带[J];工程地质学报;1997年03期
3 陈荣华;白海波;冯梅梅;;综放面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确定[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4 靳俊恒;孟祥瑞;高召宁;陈亮;;1262(1)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数值模拟研究[J];煤炭工程;2010年11期
5 周李兵;孙骏驰;;煤矿巷道顶板离层监测系统设计[J];工矿自动化;2012年04期
6 涂敏;潘谢矿区采动岩体裂隙发育高度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正帅;邓喀中;谭志祥;;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的模糊支持向量机模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2 黄志安;童海方;张英华;李示波;倪文;宋建国;邢奕;;采空区上覆岩层“三带”的界定准则和仿真确定[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3 张茂省;董英;杜荣军;顾小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采煤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及对策[J];地学前缘;2010年06期
4 杨科;谢广祥;;综放开采采动裂隙分布及其演化特征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4期
5 马德鹏;栾元重;马少杰;;覆岩导水断裂带发育规律离散元模拟[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5期
6 范文斌;姚邦华;;布尔台矿重复采动下突水危险性数值模拟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1期
7 马保明;张宏;钱自卫;;分层开采覆岩导水断裂带高度的确定[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6期
8 李春睿;齐庆新;刘治国;;煤矿开采覆岩渗流场的有限差分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9 刘磊磊;宣以琼;杨本水;;断层条件下防水煤岩柱的合理留设[J];工程与建设;2012年01期
10 卜万奎;;关键层位置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控制作用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启蒙;胡戈;许光泉;;综放开采条件下“两带”高度探测与研究[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2 刘结高;;保护层开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研究[A];第3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8年
3 秦玉金;;邻近层卸压高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研究[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秦玉金;;上覆岩层卸压高度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9年
5 李青锋;王卫军;彭文庆;彭刚;;断层采动活化对南方煤矿岩溶突水影响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师皓宇;田多;付恩俊;牛国星;;综放面顶煤移动全过程规律研究[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7 闫寅山;;综采覆岩破断机理与强矿压显现规律研究[A];第二届“科协文化——中关村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仁伦;煤层群开采瓦斯卸压抽采“三带”范围的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孙建;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尹增德;采动覆岩破坏特征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树才;煤矿底板突水机理及破坏裂隙带演化动态探测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5 秦汝祥;高瓦斯高产工作面立体“W”型空气动力学系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6 杨科;围岩宏观应力壳和采动裂隙演化特征及其动态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7 王旭锋;冲沟发育矿区浅埋煤层采动坡体活动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8 鞠文君;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巷道冲击地压成因与防治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李振华;薄基岩突水威胁煤层围岩破坏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10 于保华;高水压松散含水层下采煤关键层复合破断致灾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乐志军;新朝川矿矿井水分布规律研究与防治对策[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呼庆华;近井筒开采引起覆岩移动变形破坏规律及其治理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睿;井筒受采空区塌落影响的破坏机理及治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文娟;采动围岩运动规律与断层活动性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继华;急倾斜中厚煤层软底综采采场矿压规律及其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吉振光;上邻近层卸压范围及瓦斯流动规律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松营;新安煤田小浪底水库下采煤地表水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8 李广培;地面群井抽采卸压瓦斯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9 朱晓东;无煤柱Y型通风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10 郭佳;张集煤矿底板穿层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华;张雪峰;蒲文龙;毕业武;;复合顶板离层分析与预应力锚杆支护参数确定[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刘新河,段文堂,杨本生;水下矿床开采的相似模拟研究[J];黄金;2001年05期
3 殷露中,乔福祥,王苇;大倾角条件初次破断薄板挠度位移初探[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6年03期
4 邹海,桂和荣,王桂梁,周庆富;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年06期
5 刘伟韬,武强,李献忠,陈东印;覆岩裂缝带发育高度的实测与数值仿真方法研究[J];煤炭工程;2005年11期
6 文振明;张宏伟;;顶板离层与监测[J];煤炭技术;2006年03期
7 程学丰,刘盛东,刘登宪;煤层采后围岩破坏规律的声波CT探测[J];煤炭学报;2001年02期
8 康建荣,王金庄;采动覆岩力学模型及断裂破坏条件分析[J];煤炭学报;2002年01期
9 张文艺,汪文革,彭卫东,冯震海,疏开生;潘谢矿区缩小防水煤柱开采实践[J];煤炭学报;2002年02期
10 弓培林,靳钟铭;大采高采场覆岩结构特征及运动规律研究[J];煤炭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仲杰;采动覆岩离层变形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召宁;急斜特厚煤层开采围岩与覆盖层破坏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学院;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达胜;;导水裂隙带高度确定方法[J];能源与环境;2008年06期
2 熊晓英,杜广森,李俊斌;注水实验法探测导水裂隙带高度[J];煤炭技术;2004年02期
3 王双美;;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方法概述[J];江苏地质;2006年01期
4 王双美;;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方法概述[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年05期
5 徐智敏;孙亚军;;水库下采煤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J];中国矿业;2008年03期
6 马亚杰;武强;章之燕;洪益清;郭立稳;田洪胜;张丽阁;;煤层开采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8年05期
7 朱由军;高明青;;四煤层采后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08年04期
8 刘振宇;刘建华;;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方法简述[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年02期
9 张彬;牟义;张俊英;李文;黎灵;;瞬变电磁法在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中的研究应用[J];煤炭工程;2011年03期
10 张卫;于仲;;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方法概论[J];煤炭技术;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邢延团;郑纲;马培智;;井下仰孔注水测漏法探测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研究[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常西坤;郭惟嘉;黄冬梅;;伊家河河堤下采煤危害性分析[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贵;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及预测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2 许春雷;沙坪矿黄河下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3 周杨;陈家沟煤矿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4 胡宝峰;富水覆岩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5 李琰庆;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研究及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明星;大平煤矿南二采区水库下开采安全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57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357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