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事故树定量分析法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Abstract]: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the theory of accident cause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accident tree analysis method, the basic model of water inrush tree of coal seam floor is established, and the risk assessment method of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i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ccident tree. Combined with Huatai Coal Mine, the water inrush accident tree model of coal seam floor is established, and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basic event probability important coefficient and critical importance coefficient of coal seam floor water inrush are calculated, and the main ways to prevent floor water inrush are foun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fault tree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in the evaluation of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is feasible and reasonable.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4135;51428401)
【分类号】: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生;江文武;徐国元;;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预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姜成志;张绍兵;;建立在神经网络基础上的煤矿突水预测模型[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李丽;程久龙;;基于信息融合的矿井底板突水预测[J];煤炭学报;2006年05期
4 白晨光,黎良杰,于学馥;承压水底板关键层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J];煤炭学报;1997年02期
5 边凯;李飞飞;牛磊;;煤层底板承压水导升规律数值模拟[J];煤炭技术;2014年10期
6 邱秀梅,王连国;煤层底板突水人工神经网络预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7 靳德武,陈健鹏,王延福,曾艳京,王晓明,周崇军,郑纲;煤层底板突水预报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的研究[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王长申;孙亚军;杭远;;基于事故树分析的煤矿潜在突水危险评价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9 王连国,宋扬;煤层底板突水组合人工神经网络预测[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10 江东,王建华,陈佩佩,杨木根;基于神经网络的煤矿底板突水预测[J];灾害学;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启言;杨天鸿;于庆磊;唐春安;冷雪峰;;基于渗流-损伤耦合分析的煤层底板突水过程的数值模拟[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3期
2 王焰;;疏水降压在龙王庄矿井水害防治中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4期
3 杨天鸿,唐春安,刘红元,朱万成,冯启言;承压水底板突水失稳过程的数值模型初探[J];地质力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张自政;杨勇;田立娇;陈见行;李杨;;模糊评价分类模型在矿井底板突水判别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6期
5 黄辅强;王义海;司庆红;;济宁某井田矿井构造突水机理及防治措施[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4期
6 中国生;江文武;徐国元;;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预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7 臧思茂;张德辉;李刚;;煤层开采对底板的破坏规律及其水害防治技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曹红;刁玉杰;;多源信息复合技术在矿井水害预防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8年05期
9 杨长瑞;于威;王磊;;矿井水灾的事故树分析[J];安全;2013年03期
10 张风达;孟祥瑞;高召宁;;煤层底板导升突水机理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江晓益;虞登梅;;人工神经网络在矿井水文地质中的应用初探[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2 姚宪华;张英梅;程珍珍;;多数据融合方法用于评价煤矿水害安全状态的研究[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小城;陈秋南;阳跃朋;张志敏;;可拓理论对复杂条件下岩溶隧道的风险评估[A];《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9 No.5[C];2013年
4 ;Water-Inrush Prediction of Coalbed Floor Based on the Limit Equilibrium Theory of Rockmass[A];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Proceedings of 2012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C];2012年
5 杨小军;任禄红;庞永贵;;超厚砂砾岩含水层综合防治水技术在斜井中实践[A];第十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专题三:地质与测量[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睿;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乔伟;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孙建;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于小鸽;采场损伤底板破坏深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尹立明;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机理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胡耀青;带压开采岩体力水学理论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7 卢奇;技术增长理论与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8 张文泉;矿井(底板)突水灾害的动态机理及综合判测和预报软件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9 尹尚先;煤矿区突(涌)水系统分析模拟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2年
10 罗一忠;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的重大危险源辨识[D];中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桂海;基于突变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明;深井底板突水判别和预测系统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文娟;采动围岩运动规律与断层活动性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伟杰;基于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裂隙型底板突水机理及危险性预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津京;煤矿矿井瓦斯风险综合评价算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黄静静;基于多含水层水力联系的奥灰水突水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群利;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岩溶矿区矿井突水危险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8 邢冬梅;矿山透水事故致因模型构建及防治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9 颜恭彬;断层采动效应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善成;潘三煤矿西翼8煤水文地质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文颉,窦丽华,陈杰,杜丽辉;融合多特征信息的模式识别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李东升,王炜,黄冰树;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J];地震;1995年04期
3 王希良,彭苏萍,郑世书;深部煤层开采高承压水突水预报及控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王连国,宋扬;煤层底板突水突变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5 魏永强,梁化强,任印国,刘伟;神经网络在判别煤矿突水水源中的应用[J];江苏地质;2004年01期
6 景广军,梁雪梅,范训礼;遗传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设计及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09期
7 雷西玲,张景,谢天保;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煤矿突水预测[J];计算机工程;2003年11期
8 纪常伟,荣吉利,黄文虎;基于故障树和神经网络模型的航天器智能诊断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9 丁彩红,黄文虎,姜兴渭;基于最小割集排序的航天器故障定位方法[J];空间科学学报;2000年01期
10 罗春红;谢贤平;;事故致因理论的比较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德武;我国煤层底板突水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02年06期
2 王连国,宋扬,缪协兴;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3 靳德武;华北型煤田煤层底板突水预测信息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J];中国岩溶;2003年01期
4 王凯,位爱竹,陈彦飞,俞启香;煤层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5 王吉松;关英斌;;煤层底板突水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煤炭技术;2006年01期
6 武强;张志龙;马积福;;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Ⅰ——主控指标体系的建设[J];煤炭学报;2007年01期
7 裴振江;解淑寒;蒙健姝;;多因素评价煤层底板突水中数据的无量纲化[J];山东煤炭科技;2007年04期
8 王立平;;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及评价[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尹会永;魏久传;刘同彬;郭建斌;;基于多源信息复合的煤层底板突水评价[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张小鸣;;煤层底板突水动态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煤炭工程;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郭全龙;;影响潘西矿19号煤层底板突水主要因素分析[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2 关永强;;煤层底板突水可预测性分析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3 张向东;韩大为;刘世君;;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及“下三带”分布特征[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4 靳德武;郑纲;樊娟;张雁;;煤层底板突水实时监测预警技术基础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何均伟;;河南永夏矿区特高压水上开采防治水技术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6 关永强;;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型矿井水害成因与水害治理[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守强;煤层底板突水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2 朱宗奎;基于风险评估及突变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3 刘再斌;岩体渗流—应力耦合作用及煤层底板突水效应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4年
4 李子林;大采深条件下徐、奥灰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5 李云龙;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姚桥矿水害防治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再斌;基于数据挖掘分类技术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2 刘桂海;基于突变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颖;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方法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4 刘士强;登封煤田白坪井田二_1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5 周卫;朝川矿水文地质规律及己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6 胡茂流;朱庄煤矿六煤层底板突水防治技术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
7 吕春峰;煤层底板突水的数值模拟试验及其工程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8 孙晓光;煤层底板突水预测及防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9 尹会永;潘西煤矿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及预测预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10 陈晓磊;基于自适应鲁棒性证据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14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14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