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川煤矿奥灰水突水机理及其防治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5 19:51
【摘要】:水害防治在近年来的煤矿开采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奥灰水突水事故在近年来频繁发生,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的一大瓶颈。由于水害形成的突水机理的研究还不成熟,其预测预报滞后,而矿井突水灾害的形成具有瞬发性、多样性,难以做到有效预防。因此,加强水害防治,尤其是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水害研究,保证矿井实现安全、高效的生产十分必要,具有长远的意义。 本文从黄玉川煤矿特有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出发,详细分析了影响该矿奥灰水突出的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了该矿所处的区域地层、井田地层、含煤地层底板强度及稳定性、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状况。借助西安水文研究院、西安矿业学院等科研院所的技术手段开展物探、钻探,查明矿井边界条件、奥灰水富水区域和奥灰补给来源及通道。通过开展五次三维地震勘探、电法勘探和井巷掘进中的实际揭露,基本摸清了该矿的水文地质状况,,得出了井田内褶曲、断层比较发育,存在陷落柱。同时本文又从影响奥灰水突出的诸多因素中抽取了主要影响因素,即陷落柱和断层,利用当前广泛使用的流体软件FLUENT进行了建模与数值模拟计算,最后给出了该矿奥灰水防治的综合建议。 本文的研究对黄玉川煤矿后续的工作面布置、巷道掘进、综合机械化采煤实践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在工作面和巷道的设计中与之相结合能合理规避水害风险,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提前采取适当地防治水措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该矿后续的工程采掘实践证明,通过将本文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后续4#、6#的工作面的布置中后,现场揭露情况与理论分析相符,只要在掘进中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防治水原则,按规程施打探放水孔进行疏放,待水压值达到安全值范围后,即可进行带压开采,实践证明本文的研究切实起到了水害防治的理论指导,降低了该矿安全生产成本,效果显著。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图 5.1 FLUENT 前处理网格划分中的动/变形网格技术主要解决边界运动的问题,的边界条件,余下的网格变化完全由解算器自动生缩式、动态铺层式以及局部网格重生式。其局部,而且用途广泛,可用于非结构网格、变形较大问完全由流动所产生的力所决定的问题[37];具有强大的网格支持能力,支持界面不连续的网格网格等;包含三种算法:非耦合隐式算法、耦合显式算法、包含丰富而先进的物理模型,使得用户能够精确地型包含 Spalart-Allmaras 模型、k-ω 模型组、k-ε 模涡模拟模型(LES)组以及最新的分离涡模拟(DES)和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图 5.2 断层的几何模型.2 利用 FLUENT 软件对断层引发的突水进行解算定义求解器为默认参数,入口边界条件定义为压力及流体源,出口定义为汇边界包含 6 段,采用默认值,即完全自由流出。而后初始化迭代得残差图,如 所示。残差图指以残差为纵坐标,以任何其他指定的量为横坐标的散点图。“”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为横坐标,以残差为纵坐标,将每一个自变量的残差描在面坐标上所形成的图形。当描绘的点围绕残差等于 0 的直线上下随机散布,说直线对原观测值的拟合情况良好。否则,说明回归直线对原观测值的拟合不理想图 5.3 可知,连续性残差曲线逐渐趋向于 0,说明计算次数越多效果越理想,经 次迭代计算,已经达到预计精度。同样,x 方向和 y 方向的速度残差曲线也逐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D745
本文编号:2514838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图 5.1 FLUENT 前处理网格划分中的动/变形网格技术主要解决边界运动的问题,的边界条件,余下的网格变化完全由解算器自动生缩式、动态铺层式以及局部网格重生式。其局部,而且用途广泛,可用于非结构网格、变形较大问完全由流动所产生的力所决定的问题[37];具有强大的网格支持能力,支持界面不连续的网格网格等;包含三种算法:非耦合隐式算法、耦合显式算法、包含丰富而先进的物理模型,使得用户能够精确地型包含 Spalart-Allmaras 模型、k-ω 模型组、k-ε 模涡模拟模型(LES)组以及最新的分离涡模拟(DES)和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图 5.2 断层的几何模型.2 利用 FLUENT 软件对断层引发的突水进行解算定义求解器为默认参数,入口边界条件定义为压力及流体源,出口定义为汇边界包含 6 段,采用默认值,即完全自由流出。而后初始化迭代得残差图,如 所示。残差图指以残差为纵坐标,以任何其他指定的量为横坐标的散点图。“”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为横坐标,以残差为纵坐标,将每一个自变量的残差描在面坐标上所形成的图形。当描绘的点围绕残差等于 0 的直线上下随机散布,说直线对原观测值的拟合情况良好。否则,说明回归直线对原观测值的拟合不理想图 5.3 可知,连续性残差曲线逐渐趋向于 0,说明计算次数越多效果越理想,经 次迭代计算,已经达到预计精度。同样,x 方向和 y 方向的速度残差曲线也逐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尚先;武强;;陷落柱概化模式及突水力学判据[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2 高卫东,渠立权;基于GIS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J];测绘通报;2003年12期
3 谭志祥;断层突水的力学机制浅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1999年03期
4 王连国,宋扬;煤层底板突水突变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5 阎海珠;利用突水系数指导带压开采的实践[J];河北煤炭;1998年04期
6 靳德武;采煤工作面煤层底板突水预报泛决策分析理论研究综述[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7 施龙青,曲有刚,徐望国;采场底板断层突水判别方法[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年02期
8 张金才;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的理论与实践[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9年04期
9 王秀辉;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预报的多参数测试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年S1期
10 刘蕴祥,陈祥恩,张胜利;永城矿区煤层底板裂隙灰岩突水机理[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建;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14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14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