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煤尘抑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图文】:
选择实验及检测方法剂的选择主要作用是润湿煤尘,增加煤尘的亲水性,因其结水特性在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组分作用主要有两点:其一可以降低抑尘剂的表面二便是利用了其渗透、润湿、乳化、发泡等特性,面活性剂亲水基团结构变化多端,各式各样,,通过分为非离子型和离子型,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分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烷碱这四种不同类别且具有良好润湿效果的表面活性性能的效果对比,选出性能最佳的表面活性剂。定方法——沉降法
水分子和煤尘分子之间吸引力作用的大小可以通过润湿接触角 θ 来衡量。其越小则说明溶液的润湿效果越好;反之,则表明溶液的润湿效果差。喷洒过四种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后的煤样接触角的变化如下表 2.7 所示表 2.7 煤样接触角(°)保德矿煤样 接触角 唐家会矿煤样 接触角 羊场湾矿煤样 接触角水 65.4 水 63.2 水 61.50.04%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42.60.04%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34.30.04%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36.51.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1.61.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9.81.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8.50.0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9.20.0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1.40.0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2.30.06%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38.20.06%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20.30.06%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22.6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D71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海栋;张雷波;尹立峰;姬亚芹;;化学抑尘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评价[J];天津科技;2015年06期
2 潘海军;;新型高效抑尘剂的研究与应用[J];煤矿安全;2015年04期
3 王云航;蒋曙光;陈光敏;吴征艳;李亮海;;复配润湿剂提高煤层注水效果的实验研究[J];煤矿安全;2014年07期
4 王超群;林柏泉;李庆钊;代华明;;煤尘表面含氧官能团对煤尘润湿性能的影响[J];煤矿安全;2014年05期
5 蒋仲安;姜兰;陈举师;;露天矿潜孔钻泡沫抑尘剂配方及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4年05期
6 王庆国;王德明;王和堂;;矿尘的产生机理研究[J];煤矿安全;2014年02期
7 李成;朱逢豪;付兴民;付光明;舒新前;;关于抑尘剂开发及其存在主要问题的探讨[J];环境工程;2013年S1期
8 伍文聪;阮琼;吕曾云;王梦蛟;;表面活性剂在分析化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云南化工;2013年02期
9 程淑艳;程芳琴;常婷;;润湿性煤尘抑制剂在火电厂中的应用研究[J];电力学报;2012年06期
10 刘伟;程卫民;于岩斌;刘党辉;周刚;杨旭伟;;表面活性剂抑尘性能的实验研究[J];煤矿安全;201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志远;超细煤粉体的光催化氧化反应性及动力学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范冰倩;泡沫溶胶抑制煤尘特性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年亮;JA-NJ化学扬尘抑尘剂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赵迪;煤的润湿特性及其与润湿降尘剂的性能匹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4 邹伟;淀粉链/支结构对丙烯酰胺接枝共聚超吸水树脂结构与性能影响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曹丽琼;生态型煤尘抑制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6 伍修锟;呼吸性煤尘物理化学特性的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新会;煤尘抑尘剂的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0年
8 郭欢欢;芦荟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18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618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