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综采工作面双尘源多场耦合模型及仿真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16:11
   综采工作面粉尘运动是多尘源、多场、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现有理论对粉尘在气-固-液耦合下运移研究甚少;为更深入研究这方面理论并将理论动态直观的模拟展现,本文以综采工作面双尘源(移架和割煤)在气流场、粉尘场和雾滴场环境下的呼吸性粉尘为研究对象,建立耦合模型,开展相似实验,确定系数并验证模型,再编程进行仿真模拟,最后开发系统软件,理论成果和动态仿真模拟可为喷雾降尘设施的改善提供决策支撑。在综采工作面特定环境下,结合气固两相流理论,建立单移架、单割煤和双尘源在气-固耦合下呼吸性粉尘扩散的三维数学模型;同时结合喷雾降尘理论,提出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喷雾降尘模型,建立单移架、单割煤和双尘源在气-固-液耦合下呼吸性粉尘扩散的三维数学模型。为获取求解耦合模型系数的数据,运用相似理论,搭建综采工作面的实验模型,确定气水喷雾降尘系统,选取实验测点位置,并分析割煤机道、运输道和人行道在不同尘源气-固-液耦合下的风速分布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喷雾对气流场和粉尘场及气流场对粉尘场的影响明显,相同尘源和喷雾条件下,不同位置不同高度的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布不同;不同尘源和喷雾条件下,相同位置相同高度的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布亦不同,说明掌握已有喷雾条件下的整个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布是有效抑尘的关键。将实验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极大似然法和梯度下降法求解气-固耦合紊流扩散系数,采用线性回归法和梯度下降法求解双尘源气-固稱合系数,采用最小二乘法和梯度下降法求解气-固-液耦合喷雾降尘模型系数。为确定更佳的耦合模型系数值,优化耦合模型的精度,运用拉格朗日插值法以不同倍数增强训练集数据,采用平均相对误差评估测试集数据与理论值,得到优化后的耦合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单移架尘源气-固耦合为1 8.99%,单割煤尘源气-固耦合为22.1%,双尘源气-固耦合为25.73%,单移架尘源气-固-液耦合为24.63%,单割煤尘源气-固-液耦合为26.02%,双尘源气-固-液耦合为30.64%,验证了耦合模型的可靠性。根据确立的双尘源多场耦合模型,运用Matlab编制仿真模拟软件并进行系统设计,选取割煤机道、运输道和人行道为研究对象,从3D立体图、2D切面平面图和切面浓度等值线图等不同视角仿真模拟呼吸性粉尘浓度时空分布情况;仿真模拟系统可更直观便捷的确定不同条件下呼吸性粉尘浓度聚集区域,为防尘降尘提供更有效的理论依据。
【学位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D714
【部分图文】:

尘肺病,职业病,数据,煤工尘肺


2017年全国共报告新增职业病26756例,其中尘肺病新病例为22701??例,占84.84%,2016年新增尘肺病为27992例,其中煤工尘肺为16658例,??矽肺为10072例,占新增尘肺病的95.49%。如图2-1为2012?2017年官方报??告统计的职业病及其不同病种的数据图[1]。??35000??■新增职业病■新增尘肺病■新增煤工尘肺??_??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份??图2-1?2012?2017年职业病及尘肺病新增数据??从图中可知,每年新增尘肺病占新增职业病总数的84%以上,煤工尘肺??和矽肺占尘肺病总数的93%以上,煤工尘肺占新增职业病总数的44%以上,??可见煤矿呼吸性粉尘对煤工生命危害极大。二是煤尘爆炸危害:煤矿粉尘爆??炸事故一旦发生,伤亡损失惨重,有时还会发生二次爆炸,造成极大的破坏??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通报的2018年12月下旬以来发生的煤矿事故死亡??-2-??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尘源


?2.5.3技术路线??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2-2。??^?:??尘源构成、喷g激设S、工作^构造尺寸、粉尘粒径分布等?,?;??研?1?-^—1114--1?——」—-....—J??理?综采工作面双尘源多场槁合模型達立??论?士?....?mi?"in?^?1?....ui?^??要?论丨?丨哦论?1?|??综采工作面双尘源多场舱相似实检一??实?,?丨丨?^?^???I?效喊对风泫法场分布婉”SIS土浓度??究???..…?■厂"?…?J???气-固?液桷合下呼吸性粉尘实检数据分析?丨??1?-—?I"???双尘源气?固搞合模型泵法扩?双尘源气-固偶合横型双尘源气_固-法埚合??散系数求解?W合系鈞求解?喷霖降尘模型系数求解??仿?\?1.__□??5?优度评估及系数??模?1?v,????拟?,?X?,??丨?15%3

示意图,雾滴,捕尘,粒度


4点后与雾滴表面接触,随后即被雾滴捕截而沉降。??^辦(重力或电力)??图3-1喷雾降尘机理示意图????xf??粉尘顆粒?y?-Q??W^??图3-2粉尘颗粒在雾滴颗粒附近运动示意图??由前人的研宄可知,雾滴颗粒的捕集效率与雾滴颗粒的粒度、雾流的速??度、粉尘的粒度成反比,与接触系数成正比。??现阶段喷雾降尘机理主要有扩散捕尘、惯性碰撞捕尘、静电捕尘等。??(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季,周心澄,周建忠,韩春阳;沙尘暴尘源形成及分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戴丽燕;无组织尘源的治理与实践[J];劳动保护科学技术;2000年04期

3 角田素男 ,门会伸行 ,金子誉 ,何建国;煤堆场扬尘的测定[J];交通环保;1988年06期

4 角田素男 ,林泰造 ,何建国 ,赵立群;煤堆场短时扬尘理论和试验研究[J];交通环保;1988年S1期

5 何建国;化学添加剂与风屏对短暂粉尘控制的相对效果[J];交通环保;1988年S1期

6 赵益芳;长壁工作面尘源评价[J];煤矿安全;1988年02期

7 FRANK TERMINE ,JOHNR FAVILLA ,仲昭谋;采用化学方法减少易飞散的粉尘[J];吉林电力技术;1988年02期

8 ;超高压静电装置及其应用[J];重庆环境科学;1988年05期

9 谭振祥;王继忠;邱林;;单板计算机在开放性尘源速度、温度场测试中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防尘;1989年11期

10 郝宪孝;崔保欣;;静电技术在环保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198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雅;综采工作面双尘源多场耦合模型及仿真模拟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琦;基于卫星遥感的河南省中原城市群扬尘源颗粒物排放及空间分异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2 叶晓江;高大空间变动尘源气流组织模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3 陈英义;北方农牧交错带沙尘源植被恢复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孙伶俐;武汉理工大学南校区TSP源解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陈智贤;河北省城市大气降尘矿物学特征及环境意义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1年

6 费振玲;密集焊接作业电焊烟尘扩散特性与控制数值模拟[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7 黄晓波;SMOKE模型时空分配处理方法改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曾辉;矿山回采面粉尘测定及危害防治措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张美秀;长春市秋季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源解析及其分布特征[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彭康;珠江三角洲铺装道路扬尘源污染物排放及特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53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853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c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