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拟驾驶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基于模拟驾驶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道路交通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近10年来,我国道路里程增长了2倍;同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却异常严峻,2002~2011年期间,我国因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年死亡的人数为8.7万人。道路交通安全已成为人民普遍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大约四分之一的交通事故是因交通要素中人与道路/环境不协调引发的。交通安全成为交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需要通过安全评价方法分析其安全现状,分析交通事故深层次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因此,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成为交通安全工作者面临的首要任务。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是对道路工程项目以及交通工程项目和任何与道路用户有关的其他项目的安全审查,并给出项目在建或已经建设存在的或潜在的安全问题,,最终给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措施,这种一系列连续工作的综合,可达到预防交通事故发生、降低交通事故的严重度和经济损失的目的。 本文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基于模拟驾驶和交通心理学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重点对比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基于模拟驾驶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主要考虑驾驶人在模拟驾驶条件下,对其在使用道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进行提前获取,结合驾驶人主观安全感受,对道路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道路设计施工提出可靠的意见建议,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
【关键词】:道路安全评价 驾驶模拟器 驾驶负荷 驾驶表现 成果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492.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1章 引言9-22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9
- 1.2.1 基于交通事故数据的安全评价12-15
- 1.2.2 基于交通系统的交通安全评价15-16
- 1.2.3 基于模拟驾驶的交通安全评价16
- 1.2.4 驾驶人行为分析方法16-19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9-20
- 1.3.1 研究目的19
- 1.3.2 研究意义19-20
-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的主要结构20-22
- 1.4.1 研究内容20-21
- 1.4.2 论文主要结构21-22
- 第2章 现有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分析22-29
- 2.1 交通安全评价体系22
- 2.2 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分析22-25
- 2.3 交通心理学与交通安全25-28
- 2.3.1 心理反应特性25-26
- 2.3.2 生理反应特性26-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基于驾驶模拟器的驾驶行为实验方法29-42
- 3.1 驾驶人风险行为29-30
- 3.2 虚拟重现技术30-31
- 3.3 实验方案设计31-34
- 3.3.1 实验平台31-33
- 3.3.2 实验方案33-34
- 3.4 实验场景选择及生成34-37
- 3.4.1 道路生成34
- 3.4.2 地形生成34-35
- 3.4.3 地形与道路拟合35-36
- 3.4.4 道路场景的仿真效果36-37
- 3.5 虚拟现实实验及数据采集37-41
- 3.5.1 被试选取37
- 3.5.2 实验过程37-38
- 3.5.3 数据采集与处理38-41
- 3.6 本章小结41-42
- 第4章 基于驾驶行为的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42-59
- 4.1 驾驶人的生理、心理参数分析42-47
- 4.1.1 生理、心理指标43-45
- 4.1.2 驾驶负荷表征指标的量化分析45-47
- 4.2 驾驶表现数据分析47-51
- 4.2.1. 车速47-48
- 4.2.2 横向偏移48-49
- 4.2.3 转向同时刹车49-50
- 4.2.4 油门50
- 4.2.5 制动50-51
- 4.3 主观安全感受评价51-52
- 4.4 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关系52
- 4.5 评价体系的建立52-57
- 4.5.1 指标选取52-53
- 4.5.2 指标权重53-57
- 4.5.3 评价计算模型57
- 4.6 本章小结57-59
- 第5章 应用和评价59-68
- 5.1 应用目标59-62
- 5.1.1 补充完善现有安全评估理论59-60
- 5.1.2 指导道路相关决策60
- 5.1.3 黑点安全改善60-62
- 5.2 工程应用情况62-67
- 5.2.1 新建项目应用62-65
- 5.2.2 改扩建项目应用65-67
- 5.3 本章小结67-68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8-70
- 6.1 总结68-69
- 6.2 展望69-70
- 致谢70-71
- 参考文献71-75
- 附录 1:基于驾驶人特性的道路安全评价方法指标比较表75-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项目情况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涛;魏朗;;道路行车安全性虚拟评价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6期
2 郑柯,任福田;高速公路顺直路段上驾驶员行车紧张性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马骏;论驾驶员的感知特性及安全管理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2000年05期
4 高振海,管欣,郭孔辉;驾驶员轨迹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的仿真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0年06期
5 孔繁森,杜春梅,王羽,刘玉梅,李江;驾驶适应性的神经模糊综合测评系统[J];公路交通科技;2000年06期
6 丁立,熊坚,陈泽林,雷茜;面向人-车-环境系统的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开发和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6期
7 郭应时;袁伟;付锐;;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特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8 杨昌明,张志刚,任存喜;论驾驶适性在汽车驾驶训练中应用的核心内容[J];公路交通科技;1996年03期
9 寇学智;汽车驾驶员心理训练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1998年02期
10 马艳丽;裴玉龙;;基于实验心理学的驾驶员驾驶特性及其综合评价[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应时;交通环境及驾驶经验对驾驶员眼动和工作负荷影响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模拟驾驶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90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