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辅助还原法可控制备Cu@Ag核壳颗粒及其抗氧化性能
本文选题:Cu@Ag + 核壳颗粒 ; 参考:《复合材料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研究了一种Ag包裹量可控制备Cu@Ag核壳颗粒的方法,其中利用乙二醇(EG)作为还原剂,AgNO3作为Ag源。探讨了不同分散剂,明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Cu@Ag核壳颗粒形貌的影响,其中明胶作为分散剂时的包覆效果最佳。以明胶作为分散剂,当AgNO3浓度为0.93mol/L时,制得了包裹均匀的Cu@Ag核壳颗粒,其压实薄膜电阻仅为1.6Ω/sq,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通过表面Ag的包裹,Cu@Ag核壳颗粒在空气中放置4个月后,压实薄膜电阻为12.6Ω/sq,表现出持久的抗氧化性能。醇还原法可以实现在Cu颗粒表面快捷可控地制备Ag包裹层,包覆率高,且Cu@Ag复合颗粒抗氧化性能持久,适用于工业生产。
[Abstract]:A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u@Ag core-shell particles by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Ag encapsulation was studied, in which ethylene glycol (EGG) was used as the reductant of Agno _ 3 as Ag source.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ispersants, gelatin,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 and polyvinylpyrrolidone (PVP) on the morphology of Cu@Ag core-shell 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AgNO3 was 0.93mol/L, the core-shell particles of Cu@Ag were prepared with gelatin as dispersant. The compaction resistance of the core-shell particles was only 1.6 惟 / sq.After being placed in air for 4 months, the resistance of the compacted film is 12.6 惟 / sq.The method of alcohol reduction can rapidly and controllably prepare Ag coating on Cu particles with high encapsulation rate, and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Cu@Ag composite particles is long, which is suitabl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1204082) 上海市自然基金(16ZR1410700) 上海市闵行区企校合作项目(2015MH218)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项目(YJSKC2015-32)
【分类号】:TB3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肖锴;周雅静;李亮;;核壳结构金属-有机骨架的研究[J];化学进展;2014年Z1期
2 陈军;吴唯;吴笑融;陈玉洁;何三雄;;聚(苯乙烯-丙烯酰胺)/蒙脱土核壳结构增强尼龙6[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1期
3 曹顺生;刘白玲;邓小波;;核壳结构材料表征技术[J];江西化工;2008年03期
4 俞希跃;刘刚;常振旗;李文杰;周杰;田扬超;;聚合物核壳结构微球的同步辐射显微表征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张立新,罗佳,王琳,金浦,陈乾旺;SiO_2/PE/Bi_2S_3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合成与性能(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09期
6 方玉堂;刘洪;;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超声合成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S2期
7 吴唯;陈军;何思阳;杨竹亭;陈川;;聚(苯乙烯-丙烯酰胺)/蒙脱土核壳结构材料改性聚酰胺6的性能研究[J];中国塑料;2009年12期
8 郎雷鸣;;锌基荧光量子点核壳结构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33期
9 张恺,韩坤,张学海,张俊虎,杨柏;具有无机/有机核壳结构的窄分散发光微球的合成与表征[J];科学通报;2005年11期
10 章梦娇;程培红;曲士坤;朱鑫宇;赵洪霞;;金属核壳结构在不同介质环境中的表面等离子体消光特性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浪;王静波;洪昕林;;核壳结构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粒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赵华伟;时虎;;核壳处理技术在阻燃防火中的应用[A];2011安徽省科协年会——海湾杯“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专题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鲁遥;赵鹏程;胡应乾;蒋宏亮;王利群;;同轴电纺制备生物降解多功能核壳纤维膜[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功能高分子科学前沿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刘侠侠;;吸波核壳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费翔;徐世美;王吉德;;新型核壳结构纳米复合双网络水凝胶的合成及其机械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6 马宇春;李雪梅;柳越;李广录;何涛;;基于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型正渗透驱动液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7 任召辉;;CoFe_2O_4-PbTiO_3核壳结构纳米纤维的同轴电子雾化喷涂制备与表征[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陈洁;彭呈;方大为;聂俊;马贵平;;水蒸气诱导相分离法制备核壳结构纳米纤维[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9 张洪杰;逯乐慧;王海水;席时全;;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A];2003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齐晓荣;高玲香;;核壳结构BaTiO_3/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姜恩;我国成功制备出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钛基和碳基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李洒;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调控与功能化特性[D];清华大学;2015年
3 吕强;核壳结构的磁性氧化铁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4 石变芳;新型多功能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封宾;金包覆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沈红霞;铁氧化物/金核壳粒子的制备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姚良宏;核壳结构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氨分解制氢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张涛;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和真空沉积硅薄膜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卫秀成;核壳结构纳米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曹杰;锰氧化物微纳结构的控制合成及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龙;一维核壳结构LiFePO_4/C复合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晓芳;磁性核壳结构镍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加氢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郑书红;稀土掺杂荧光温度传感材料设计与合成[D];浙江大学;2015年
4 薛芬;界面活性核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乳化性能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5 王军;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氧化物的制备与表征[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梁珂娟;核壳结构氧化物/还原氧化石墨烯基复合体系的组装及其性能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7 周正会;Cu-Cd@SiO_2双金属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8 李颖颖;核壳导电填料的多巴胺仿生方法制备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程贺;纳米结构TiO_2的可控制备及相关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10 黄红华;埋嵌型金属纳米颗粒的应变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63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763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