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降解的焦糖化碳球负载锰在核磁成像和光热治疗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焦糖化碳纳米颗粒 + 光热治疗 ; 参考:《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恶性疾病,实现癌症的精确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癌症的治愈率是非常重要的。核磁共振成像具有无辐射、高的分辨率、高准确度、多参数成像的优点,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技术。在核磁成像过程中,为了提高对比度,需要用到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光热治疗是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具有精确度高和损伤小的优点,在光热治疗中具有高光热转化效率的光热治疗剂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由于纳米材料独特的光学、磁学和电学性质,使得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得到广泛研究。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分为T1和T2两种,锰的纳米材料作为磁共振成像的对比剂,可以有效的提高T1成像效果。光热治疗剂一般包括机染料物质、贵金属材料、碳类材料和半导体材料。集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纳米材料被广泛研究,但是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的毒性和代谢问题,是阻碍纳米材料在临床上使用的重大障碍,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从食品科学的角度出发,以食品焦糖化反应为合成方法,用葡萄糖合成生物相容性好的和可生物降解的焦糖化碳纳米材料,焦糖化碳纳米颗粒表面含有大量的官能团可以形成锰碳纳米材料,用于癌症的核磁成像和光热治疗研究。具体内容归纳如下:1.我们通过自牺牲氧化还原的方法合成了生物相容性的焦糖化碳纳米颗粒负载顺磁性超薄四氧化三锰纳米片的复合材料,用于肝核磁成像的T1对比剂和T1加权成像研究,这种纳米材料能够被枯否氏细胞吞噬而且有很高的弛豫率。我们研究了 Mn304-CNPs的合成以及作为磁共振成像的特征。Mn3O4-CNPs的弛豫率(r1)达到11.6mM-1s-1是临床上使用的钆的螯合物的弛豫率的近3倍。在注射纳米材料4h后,小鼠的肝脏信号增强50.1%。锰在小鼠内的含量在注射纳米材料48h后与注射前相等。因此,Mn3O4-CNPs能用于肝核磁成像的对比剂。2.我们通过离子吸附和配位作用合成了可生物降解的、具有pH响应的碳纳米颗粒负载Mn~(2+)(Mn~(2+)-CNPs)用于肿瘤的核磁成像和光热治疗。Mn~(2+)-CNPs纳米材料经过激光照射后,有很好的光热效果。在pH是5的条件下,锰离子的释放率达到45%,说明有pH响应效果。通过细胞毒性分析,证明了 Mn~(2+)-CNPs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小鼠体内注射纳米材料15分钟后肿瘤部位的成像强度增加了 64%,有很强的肿瘤成像增强效果。通过血浆和细胞降解实验,证明了Mn~(2+)-CNPs可被生物降解。因此,Mn~(2+)-CNPs在临床上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Abstract]:Cancer is a malignant disease threatening human health. Accurat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canc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MR) is a commonly used diagnostic technique with the advantages of radiation-free, high resolution, high accuracy and multi-parameter imag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ntrast agent is needed in the process of nuclear magnetic imaging. Photothermal therapy is a new method for cancer treatment,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accuracy and less damag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have a photothermal therapy agent with high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in photothermal therap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nomaterials, the applications of nanomaterials in biomedicine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due to their unique optical, magnetic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ntrast ag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T1 and T2, manganese nanomaterials as contrast ag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1 imaging effect. Photothermal agents generally include dyestuffs, precious metal materials, carbon materials and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Multifunctional nanomaterials integrated with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However, the toxicity and metabolism of nanomaterials in vivo are the major obstacles to the clinical use of nanomaterials, and have been concerned by people all the time.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ood science, using food caramel reaction as a synthetic method, we use glucose to synthesize biocompatible and biodegradable caramel nanomaterials. A large number of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caramel carbon nanoparticles can form manganese carbon nanomaterials fo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 of cancer. The detail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We synthesized the biocompatible carbon caramel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ultrathin mn _ 3O _ 4 nanocomposites by self-sacrificial redox method, which were used in the study of T1 contrast agent and T _ 1-weighted imaging of liver nuclear magnetic imaging. The nanomaterials can be swallowed by Kupffer cells and have a high relaxation rate. We have studied the synthesis of Mn304-CNPs and the relaxation rate of mn _ 3O _ 4-CNPs 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 relaxation rate of 11.6mM-1s-1 is nearly three times that of the gadolinium chelate used in clinic. The liver signal of mice was enhanced by 50.1% 4 h after injection of nano material. The content of manganese in mice was equal to that before injection for 48 hours. Therefore, mn _ 3O _ 4-CNPs can be used as contrast-agent of liver nuclear magnetic imaging. We synthesized biodegradable, pH responsive carbon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Mn~(2 / Mn-MN ~ (2 +) -CNPs) fo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 of tumor by ion adsorption and coordination. The photo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nanomaterials, such as. MNO _ 2 ~ (2 +) -CNPs, have good photothermal effect after laser irradi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H 5, the release rate of manganese ion reached 45%,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pH response effect.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Mn~(2 was proved by cytotoxicity analysis. The imaging intensity of tumor site was increased by 64% after 15 minutes of injection of nanomaterials in mice, and the enhancement effect of tumor imaging was very strong. The biodegradation of Mn~(2 was demonstrated by plasma and cell degradation experiments. Therefore, MNS-CNPs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umor.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3;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纳米材料[J];新型建筑材料;2000年09期
2 杜仕国,施冬梅,邓辉;纳米材料的特异效应及其应用[J];自然杂志;2000年02期
3 ;纳米材料 新世纪的黄金材料[J];城市技术监督;2000年10期
4 ;什么是纳米材料[J];中国粉体技术;2000年05期
5 邹超贤;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J];广西化纤通讯;2000年01期
6 吴祖其;纳米材料[J];光源与照明;2000年03期
7 ;纳米材料的特性与应用方向[J];河北陶瓷;2000年04期
8 沈青;纳米材料的性能[J];江苏陶瓷;2000年01期
9 李良训;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应用[J];金山油化纤;2000年01期
10 刘冰,任兰亭;21世纪材料发展的方向—纳米材料[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少强;邱化玉;;纳米材料在造纸领域中的应用[A];'2006(第十三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宋云扬;余涛;李艳军;;纳米材料的毒理学安全性研究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4 钟家湘;葛雄章;刘景春;;纳米材料改造传统产业的实践与建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5 高善民;孙树声;;纳米材料的应用及科研开发[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6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7 金一和;孙鹏;张颖花;;纳米材料的潜在性危害问题[A];中国毒理学通讯[C];2001年
8 张一方;吕毓松;任德华;陈永康;;纳米材料的二种制备方法及其特征[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古宏晨;;纳米材料产业化重大问题及共性问题[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10 马玉宝;任宪福;;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建人;我国出台首批纳米材料国家标准[N];中国建材报;2005年
2 记者 王阳;上海形成纳米材料测试服务体系[N];上海科技报;2004年
3 ;纳米材料七项标准出台[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4 通讯员 韦承金邋记者 冯国梧;纳米材料也可污染环境[N];科技日报;2008年
5 廖联明;纳米材料 利弊皆因个头小[N];健康报;2009年
6 卢水平;院士建议开展纳米材料毒性研究[N];中国化工报;2009年
7 郭良宏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江桂斌 中国科学院院士;纳米材料的环境应用与毒性效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记者 任雪梅 莫璇;中科院纳米材料产业园落户佛山[N];佛山日报;2011年
9 实习生 高敏;纳米材料:小身材涵盖多领域[N];科技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李军;纳米材料加速传统行业升级[N];中国化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杨;功能化稀土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生物成像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艳丽;基于氧化钛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量存储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3 吴勇权;含铕稀土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及其生物成像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曹仕秀;二硫化钨(WS_2)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与光吸收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廖蕾;基于功能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催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胥明;一维氧化物、硫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功能化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7 李淑焕;纳米材料亲疏水性的实验测定与计算预测[D];山东大学;2015年
8 范艳斌;亚细胞水平靶向的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9 丁泓铭;纳米粒子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理论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10 骆凯;基于金和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生物分子化学发光新方法及其应用[D];西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芸颉;卟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刘武;层状纳米材料/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小芳;基于纳米材料/聚合膜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应用于生物小分子多组分的检测[D];西南大学;2015年
4 王小萍;基于金纳米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郭建华;金纳米材料的修饰及其纳米生物界面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魏杰;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的光热毒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华艳;改性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8 胡雪连;基于纳米材料的新型荧光传感体系的构筑[D];江南大学;2015年
9 黄樊;氧化钴基催化材料形貌、晶面控制与催化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10 周佳林;新型核壳结构金纳米材料用于肿瘤的近红外光热治疗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98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1798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