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级配纤维微表处路用性能
本文关键词:间断级配纤维微表处路用性能
更多相关文章: 间断级配 微表处 纤维掺量 路用性能 油石比
【摘要】:为探讨间断级配对微表处性能的影响,通过湿轮磨耗、轮辙变形试验对比研究欧盟(EU)、俄亥俄州(OH)2种间断级配微表处路用性能与纤维掺量、油石比的关系;通过构造深度、渗水试验对比分析MS-3型连续级配与EU、OH间断级配微表处抗滑性能、防水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EU型微表处的抗车辙性能优于OH型,而耐磨耗性、抗水损害性能恰好相反;与连续级配相比,间断级配微表处路用性能同样满足规范要求,且EU型抗滑性能相对较优,OH型封水效果更好;间断级配纤维微表处路用性能优劣取决于纤维掺量及油石比,二者分别为0.10%~0.25%、7.0%~8.0%时路用性能最佳.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间断级配 微表处 纤维掺量 路用性能 油石比
【基金】: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0Y11) 陕西省交通科技资助项目(2014-01K)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间断级配[1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滑性能然而施工时易出现离析现象,而且施工和易性较差[、7].微表处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措施,但在工程应用中会出现耐久性不足、抗反射裂缝效果不佳等问题.研究表明[、9],纤维的加入克服了间断级配混合料常见的施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麻旭荣;李立寒;;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判别指标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2 刘国耘;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的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陈华鑫,张争奇,胡长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4 侯曙光;侯强;;纤维微表处混合料性能试验[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5 李立寒;麻旭荣;;级配离析沥青混合料性能的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2期
6 杨瑞华;许志鸿;张超;李淑明;;沥青混合料分形级配理论[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期
7 关永胜;谈至明;张志祥;;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榕彬;张远航;吴国雄;;改性沥青和聚酯纤维对AC低温性能影响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王卫东;;纤维对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影响的探讨[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杨绍猛,徐良英,温日琨;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6期
4 张俊;杨保兴;;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在路面修补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07期
5 郭乃胜;赵颖华;郭扬;;单周期荷载作用下纤维沥青路面的动态响应[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陈静云;丁银萍;周长红;;基于料堆试验的沥青混合料离析影响因素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王真;黄晓明;赵永利;;集料衰变规律及机理[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8 王今朝;;聚合物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J];低温建筑技术;2006年02期
9 宋毅;王端宜;;无核密度仪和数字图像离析评定方法在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监控中的应用[J];广东公路交通;2009年04期
10 岳红波;吴少鹏;叶群山;;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广东建材;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岳红波;吴少鹏;叶群山;;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A];南方七省(区)硅酸盐学会第25届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乃胜;张洪涛;赵颖华;;纤维沥青混凝土等效模量的探讨[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郭乃胜;赵颖华;;不同纤维掺量沥青混凝土的抗疲劳特性研究[A];纤维混凝土的技术进展与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郭晓英;李青山;刘璐璐;王万琪;王晨;张佳昀;管国全;曹军;曾宇;;负离子橡胶改性沥青纳米路面材料及其测定[A];全国第十四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夏英志;;纤维增强沥青路面封层防反射裂缝试验研究[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6 郏付堂;;纤维增强沥青路面封层抗裂性能形成机理分析[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7 刘剑刚;;纤维沥青封层层间粘结强度形成机理实验研究[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郏付堂;王海有;张丹;杨松;;纤维沥青应力吸收层抗渗性能实验研究[A];2014年10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国强;姚吉虹;;纤维沥青应力吸收层组成材料及粘结性能实验研究[A];2014年11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骁;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流变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斌;纤维沥青胶浆流变特性及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王珏;机场沥青道面施工质量变异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丁智勇;纤维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谭发茂;沥青混合料离析及其对路面结构均匀性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8年
6 孙雅珍;沥青混凝土路面粘弹性损伤演化与防裂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7 封基良;纤维沥青混合料增强机理及其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高雪池;滨州黄河公路大桥桥面铺装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郭乃胜;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的静动态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10 张鹏;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鹏;剑麻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性能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2 郑建华;氯盐浸蚀下沥青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张军伟;碎石封层早期粘结性能试验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郭娇;混凝土骨料级配的抗冻性的分形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5 彭俊威;基于纤维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及其施工工艺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马莉莉;矿物复合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王光东;多年冻土地区钢丝网加筋半刚性基层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欧祖敏;RA抗车辙剂路用性能及施工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9 马宏岩;AASHTO沥青路面低温开裂预估模型的验证与改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郎森;秸秆复合纤维材料路用性能试验及评价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世法;罗晓辉;孙中阁;;SBS改性乳化沥青温拌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陈静云;丁银萍;周长红;;基于料堆试验的沥青混合料离析影响因素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林贤福,陈志春;沥青的纤维增强改性及其改性剂的研究[J];公路;1999年01期
4 侯曙光;黄晓明;;击实温度对沥青混合料参数影响分析[J];公路;2006年11期
5 徐江萍,陈庆亭;矿料级配类型对半刚性基层材料早期强度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1999年03期
6 沈金安;关于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和离析问题[J];公路交通科技;2001年06期
7 张久鹏;黄晓明;王晓磊;;基于粘弹塑性理论的沥青路面车辙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10期
8 张裕卿;黄晓明;;重复荷载下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粘弹性力学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4期
9 姜海涛;罗青;曾国东;刘洪海;;沥青路面离析的表现形态与机理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11期
10 王翼;黄卫东;;美国橡胶沥青使用现状介绍[J];中外公路;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发茂;沥青混合料离析及其对路面结构均匀性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晓;对间断级配混凝土的理论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1998年02期
2 郭炳坤;;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在黄骅新城起步工程中的施工技术[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5期
3 沈旦申;;颗粒级配——现代混凝土技术特写之九[J];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1982年05期
4 黄国强;喻永梅;;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09年20期
5 吴初航;顾民治;;透水性多功能混凝土研发与应用前景[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02期
6 ;[J];;年期
,本文编号:1003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003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