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透水沥青混凝土单轴冲击压缩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17:00

  本文关键词:透水沥青混凝土单轴冲击压缩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透水沥青混凝土 SHPB 聚酯纤维 应变率 冲击抗压强度


【摘要】:为研究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动态力学特性,采用鐖74 mm钢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不掺纤维和掺0.3%聚酯纤维的透水沥青混凝土进行了不同应变率的单轴冲击压缩试验。研究表明,透水沥青混凝土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试件压缩率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提高,掺聚酯纤维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压缩率是不掺纤维的1.2倍左右;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破坏阶段。从试件的破坏形态可以看出,集料的断裂是透水沥青混凝土破坏的主要原因。在透水沥青混凝土中掺加聚酯纤维能够延缓裂缝的出现和开展,提高材料的冲击抗压强度,增幅最大为45.1%。
【作者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透水沥青混凝土 SHPB 聚酯纤维 应变率 冲击抗压强度
【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3A082)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透水沥青路面的空隙率为18%~25%,路表水可进入路面横向排出或渗入至路基内部[1],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能够迅速排除路表积水,提高雨天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其粗集料高达80%,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其较大的空隙率能够吸收噪音,为低噪声沥青路面。因此,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陶志平;;改性沥青胶结料性能试验研究[J];石油沥青;2009年01期

2 鲁强;郑汝海;;玄武岩纤维增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冲击压缩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08年S2期

3 李文宇;;水泥砂浆的动态力学性能的数值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4 罗鑫;许金余;李为民;张军;;应力脉冲在SHPB实验中弥散效应的数值模拟与频谱分析[J];实验力学;2010年04期

5 许金余;李为民;杨进勇;白二雷;;纤维增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6 徐庆峰;;中海36-1沥青不同材料改性的比较[J];山西交通科技;2012年06期

7 张志伟;;纤维种类对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性能的影响[J];山西交通科技;2013年04期

8 李欢欢;张俊发;陶磊;张家维;;屋面防护落石冲击缓冲材料评述[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吕晓聪;许金余;张龙;张磊;;大直径SHPB系统角闪岩的冲击动力试验[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刘石;许金余;范飞林;范建设;;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静动态力学性能及应用前景[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白二雷;许金余;高志刚;;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变形特性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项笑炎;张春晓;何翔;王武;张磊;;大变形时温度和应变率对沥青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王林涛;;多孔沥青路面研究及应用现状评述[A];2012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骁;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流变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其磊;密封用磁性NBR/Fe_3O_4复合材料与NBR/SrO·6Fe_2O_3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与磁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易军艳;基于界面行为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叶群山;纤维改性沥青胶浆与混合料流变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付极;玻璃纤维对沥青混凝土界面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张鸿;聚苯胺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与应用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朝辉;沥青路面加铺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李平;基于胶浆特性的沥青混合料设计[D];长安大学;2007年

9 许淳;玻璃纤维—硅藻土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高春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性能研究与增强机理微观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红瑛;大空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J];石油沥青;2003年01期

2 王文杰;;纤维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研究[J];石油沥青;2006年04期

3 刘孝敏,胡时胜;大直径SHPB弥散效应的二维数值分析[J];实验力学;2000年04期

4 王道荣,胡时胜;骨料对混凝土材料冲击压缩行为的影响[J];实验力学;2002年01期

5 孟益平,胡时胜;混凝土材料冲击压缩试验中的一些问题[J];实验力学;2003年01期

6 陈德兴,胡时胜,张守保,巫绪涛,余泽清;大尺寸Hopkinson压杆及其应用[J];实验力学;2005年03期

7 O.S.Lee;S.H.Kim;Y.H.Han;;Thickness Effect of Pulse Shaper on Dynamic Stress Equilibrium and Dynamic Deformation Behavior in the Polycarbonate Using SHPB Technique[J];实验力学;2006年01期

8 刘剑飞,王正道,胡时胜;低阻抗多孔介质材料的SHPB实验技术[J];实验力学;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J];技术与市场;2009年09期

2 王建斌;;沥青混凝土拦水缘石的设计分析[J];民营科技;2010年02期

3 ;韩国成功开发出低碳沥青混凝土[J];建材发展导向;2010年02期

4 余立新;;浅谈热拌沥青混凝土的施工[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年12期

5 林树心;;关于公路沥青混凝土的实验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8期

6 金春梅睿;马睿;;浅谈彩色沥青混凝土在北方城市道路中的施工与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6期

7 刘风林;周良荣;;浅析沥青混凝土设备各部件的控制措施[J];民营科技;2011年07期

8 封文琦;;高密实沥青混凝土[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8期

9 范建民;;多碎石沥青混凝土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年10期

10 林益恭;周岳华;虞将苗;陈少幸;;薄层热拌沥青混凝土技术的研究[J];广东公路交通;201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伟民;郭忠印;;新型高强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2 薄遵彦;;对提高沥青混凝土耐热性的论证[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3 郝巨涛;孙志恒;杜振坤;贾金生;;我国水工沥青混凝土工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A];水力发电工程与水工建筑物学术论文集[C];2000年

4 陈美祝;吴少鹏;刘至飞;米轶轩;;道路沥青混凝土的绿色化探讨[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岳跃真;杜振坤;郝巨涛;;水工沥青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特殊工程上的应用[A];2002年水工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2年

6 刘少伟;;薄层沥青混凝土罩面施工的质量控制[A];第六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建旭;林桂仪;陈虹洁;;粒料对沥青混凝土性能之影响[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8 谭发茂;;大粒径沥青混凝土试验段施工总结[A];2002年道路工程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徐敏;宋云霞;;浅析橡胶沥青混凝土的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海;汤文辉;石志勇;张若棋;;几种沥青混凝土本构关系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邰举;韩成功开发低碳沥青混凝土[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何海铭 通讯员 陈静;福清首条沥青混凝土道路通车[N];福州日报;2010年

3 广州市市政工程维修处 吴兆勇;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改革[N];广东建设报;2004年

4 张东平;潍坊公路建设首用橡胶沥青混凝土技术[N];中国建材报;2010年

5 王庆远;秋冬季节沥青混凝土道路的施工[N];中国建设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汪汀;让废旧沥青混凝土“重生”[N];中国建设报;2004年

7 ;公路橡胶砂沥青混凝土减振降噪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8 元元;橡胶沥青混凝土“亮相”沪渝高速公路[N];中国建材报;2009年

9 杨慎勤;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达到新水平[N];中国水利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高平;林秋与“黑色变革”[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兴一;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模型及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0年

2 刘小明;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机敏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李芬;沥青混凝土路面细观结构和水破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方向阳;某橡胶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珊;玻璃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效果分析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高宇星;碳纤维石墨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与导电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胡小虎;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4 季晗豪;新型旧沥青混凝土回收料干燥加热装置设计[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5 赵科;水工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4年

6 李文涛;传导型沥青混凝土的流变特性与疲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庞辉;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试验系统开发及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黄海龙;冲击荷载作用下橡胶沥青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磨炼同;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唐宁;埋入式压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及其电学输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07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007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a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