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波分析的PC连续刚构桥损伤识别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小波分析的PC连续刚构桥损伤识别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PC连续刚构桥 小波变换 损伤识别 分段识别
【摘要】:为了深入对PC连续刚构桥的损伤识别进行研究,以小波变换为工具,结构曲率模态为信号,利用结构损伤前后的曲率模态小波系数差作为损伤识别指标,对一四跨PC连续刚构桥进行了损伤识别,研究并探讨了损伤识别指标在连续刚构桥单损伤、多损伤工况下的适用性。在单损伤工况下,损伤识别指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适用性,能够准确的定位损伤,并能根据损伤程度和损伤指标信息建立回归方程,对损伤程度进行估计;在多损伤工况下,随着损伤程度的增加,由于各部位特性受损伤的影响程度不同,采用整体识别时出现的伪信息,对结构损伤识别造成影响,因此提出对PC连续刚构桥进行基于损伤识别指标的分段识别方法,能有效的避免损伤识别中的误判和漏判现象。
【作者单位】: 中交瑞通路桥养护科技有限公司;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关键词】: PC连续刚构桥 小波变换 损伤识别 分段识别
【分类号】:U448.23
【正文快照】: 0前言作用于桥梁上荷载的长期效应、疲劳效应、突变效应等因素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桥梁结构的损伤累积和抗力衰减将会影响桥梁的正常运营,缩短使用寿命,严重者甚至会引发灾难性事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1]。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和损伤识别技术的研究成果可尽早发现桥梁损伤,及时作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柳春光;刘海兵;贾玲玲;;基于小波奇异性的梁结构损伤评估方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熊红霞;刘沐宇;刘可文;;小波变换与SVD方法在结构损伤监测中的应用[J];公路;2009年03期
3 侯剑;苏木标;李栋;;小波变换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义仙;戚振中;;桥梁智能监测系统[J];安防科技;2006年08期
2 胡俊,王宗红;结构振动测试的模态参数识别[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曾庆虎;邱静;刘冠军;苗强;;基于KPCA-HSMM设备退化状态识别方法的研究[J];兵工学报;2009年06期
4 张雯雯;刘黎平;阮征;葛润生;;风廓线雷达去地杂波方法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华春红;任章;张敏虎;;光纤陀螺分形噪声的预白化滤波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陈志新;徐金梧;杨德斌;;互为Hilbert变换对的正交小波构造及其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邹庆云;王国秋;王真伟;;由最优双正交小波变换矩阵决定的小波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8 李国良;郑郁正;刘潇营;;新型识别算法在孤立字词语音识别中的应用[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陈卿;刘冀成;刘翠;;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在新型语音特征横向对比中的应用[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朱桂华;基于二值化与样条插值的文字图片压缩方法[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寅;吴敏;曹卫华;何勇;;基于小波分解与图像增强的高炉红外图像处理方法[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李迎春;刘培培;侯燕;明艳杰;;管道盗警信号能量分布特征的小波包分析[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葛善虎;丁宣浩;;一种新的在图像压缩中的适度分层阈值法[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顾培英;吴亚忠;邓昌;;基于损伤应变模态的损伤程度直接指标法[A];首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江阿兰;王伟哲;;超声法检测东樱桃沟大桥盖梁混凝土质量的试验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6 郭瑞;贾丽君;;意外事故对PC连续梁桥的损伤及工程对策[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杜先峰;张爱辉;任震林;丁文霞;;一种嵌入位置随机变化的数字视频可见水印算法[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张俊峰;李兴国;娄国伟;;基于小波包的电磁干扰分析[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张书凡;张宁;刘鸿福;;基于小波分析的瞬变电磁信号消噪[A];勘探地球物理2007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郑静静;印兴耀;张广智;;基于Curvelet变换的面波压制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营;雷达图像编码器的并行处理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朱广平;混响干扰中的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沈郑燕;声纳图像去噪与分割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全惠敏;电能质量相关信号的S变换检测算法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谭林;基于动力指纹的结构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姚宗健;横向振动在周期复合结构板中传播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吴富梅;GNSS/INS组合导航误差补偿与自适应滤波理论的拓展[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8 杨溢;爆破荷载对蠕动边坡的累积效应及稳定性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焦鹏;导弹制导仿真系统VV&A理论和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曾庆虎;机械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故障预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琴;基于振动模态分析和BP网络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明军;基于小波包最优树的图像融合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庆伟;基于小波变换的阈值图像去噪方法[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田键;磁粉检测系统中图像增强的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任泉;基于光纤传感的细纱小张力检测技术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吴国曾;实时信号小波分析中边界处理方法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7 郑强;基于小波变换的VWDK已调信号抑噪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董衍堂;基于铌酸锂晶体的体全息存储与相关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邓旭华;基于小波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谭珂;斜拉桥结构施工状态下连续小波变换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正友,钱清泉;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奇异性指数计算方法及其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0年03期
2 邱颖,任青文,朱建华;基于小波奇异性的梁结构损伤诊断[J];工程力学;2005年S1期
3 薛祥;霍达;滕海文;姜雪峰;;离散空间小波分析的环境荷载下桥梁的损伤识别[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7期
4 熊红霞;刘沐宇;刘可文;;基于奇异值分解和小波分析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宝龙;小波变换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祥,霍达,滕海文;桥梁损伤识别的小波空间变换及基函数选取的理论探讨[J];河南科学;2005年06期
2 陈志刚;;基于结构振动的损伤识别技术研究进展[J];山西建筑;2007年06期
3 蒋志;;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识别[J];广西城镇建设;2007年06期
4 沈江霞;;混凝土梁损伤识别的试验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年11期
5 温高峰;;混凝土梁损伤识别的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年03期
6 何云;;梁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年06期
7 卢亚臣;李守凯;;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箱梁损伤识别[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5期
8 赵启林;李志刚;陈浩森;;混凝土桥梁损伤识别的理论与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S1期
9 张吉刚;刘红绪;胡跃兵;;基于模态应变能的桥梁损伤识别[J];四川建筑;2007年04期
10 冉志红;李乔;;基于模糊聚类和支持向量机的损伤识别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健;;不同尺度上桥梁损伤识别的信息分布特征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薛祥;霍达;滕海文;李宁波;;应用于桥梁损伤识别的小波空间变换基函数敏感性探讨[A];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效尧;;桥梁损伤识别的静态RBE神经网络法[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1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孙砚飞;姜德生;王玉华;;基于FRF和SOM网络的钢箱梁焊缝损伤识别[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5 关文阁;林皋;魏翠玲;;基于柔度阵的简支梁桥损伤识别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6 张清华;李乔;;斜拉桥结构损伤识别的概率可靠度法[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7 孙宗光;栗燕娜;石健;伍雪南;苏健;;悬索桥损伤识别模型试验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峻;基于振动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2 尚鑫;基于动力测试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3 程良彦;拱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及损伤结果可视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施洲;基于动力测试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及性能评定理论与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孙砚飞;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桥梁损伤识别与评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闻骥骏;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反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马辉;基于计算智能方法的简支梁桥损伤识别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荆龙江;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损伤识别理论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熊红霞;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辨识与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王英;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损伤识别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晓杰;钢管混凝土模型桥的试验模态分析及损伤识别算法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2 王建江;基于贝叶斯统计方法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曹水东;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茂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损伤识别[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谭珂;斜拉桥结构施工状态下连续小波变换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禹丹江;桥梁损伤识别的动态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7 吴万忠;基于时域法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王玉珏;基于柔度法的损伤识别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黄鹏;基于神经网络和模态分析的桥梁损伤识别[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刘名;大跨斜拉桥损伤识别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36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036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