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区隧道充填型溶洞的塌方处治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岩溶区隧道充填型溶洞的塌方处治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TSP超前地质系统 充填型溶腔 塌方 护拱法 监控量测
【摘要】:对于岩溶区隧道塌方地段,选取合理的处治方案是非常关键的。利用TSP超前地质系统对尚家湾隧道出口左洞ZK 67+390~ZK 67+270进行了探测,破译出ZK67+360附近可能赋存充填型溶腔,当施工至ZK67+360时充填型溶腔揭露并发生塌方,探测结果与现场实际揭露情况基本吻合。根据工程塌方处治实例,比较分析各种塌方处治方案的优缺点,给出了优化处治方案:护拱法配合砂浆锚杆稳固塌腔岩面。在处理段增设监测断面,通过监测隧道的水平收敛位移和拱顶沉降量以及钢拱架的内力反映隧道围岩的稳定状况,量测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内围岩达到稳定,表明采用此方法处理隧道塌方区效果良好。
【作者单位】: 湖北省保宜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TSP超前地质系统 充填型溶腔 塌方 护拱法 监控量测
【基金】: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BYXYKY 2012-003)
【分类号】:U455
【正文快照】: 2500611)1概述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交通建设已蓬勃兴起。西部地区隧道岩溶不良地质异常发育,大多数隧道无法避免要穿越岩溶发育区。由于岩溶不良地质发育情况错综复杂,在施工时塌方、涌水、突泥等灾害频发,且呈现灾害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大、演变速度快等特点,严重影响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朋;李晓红;卢义玉;康勇;周东平;;小导管注浆技术在浅埋富水岩溶隧道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2 秦茂军;;高速公路长大隧道施工塌方及处理方案研究[J];建筑技术;2009年10期
3 崔明昌;翰林桥隧道塌方处理及施工[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4 郭华平,张骏;赣龙铁路隧道塌方整治[J];上海铁道科技;2004年04期
5 毛进;赵凯;;杂谷脑河古城水电站压力管道斜井塌腔处理方法[J];四川水力发电;2011年06期
6 郭艳伟;孙琼峰;;护拱法处理隧道塌方技术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08年04期
7 赵明阶,敖建华,刘绪华,王彪;岩溶尺寸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8 吴梦军,许锡宾,赵明阶,刘绪华;岩溶地区公路隧道施工力学响应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9期
9 李术才;薛翊国;张庆松;李树忱;李利平;孙克国;葛颜慧;苏茂鑫;钟世航;李貅;;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综合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10 莫阳春;周晓军;;岩溶隧道施工围岩变形动态监测与仿真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朋;云雾山隧道浅埋岩溶段地质灾害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皓;;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位移特征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2 张生学;;穿越强岩溶地质条件的隧道安全施工初探——以宜(昌)万(州)铁路岩溶一级风险隧道为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3 武科;马明月;李术才;;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的综合物探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4 邓稀肥;陈寿根;张恒;应金星;;深圳地铁四号线隧道围岩变形控制技术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5 罗玉虎;李丹;刘亮;胡礼忠;;摩天岭隧道涌水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6 宋瑞刚;林国涛;;岩溶发育地区隧道勘察设计经验与施工对策[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7 刘斌;李术才;李树忱;聂利超;钟世航;宋杰;刘征宇;;隧道含水构造电阻率法超前探测正演模拟与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1期
8 付敬;丁秀丽;张练;;岩溶回填改善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的数值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4期
9 雷金山;苏锋;阳军生;陈福全;周灿朗;;土洞对地铁隧道开挖的影响性状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10 杨秀竹;雷金山;阳军生;苏伟;;岩溶区地铁隧道相似模拟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战平;綦彦波;李宁;;顶部既有隐伏溶洞对圆形隧道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林建宁;李庶林;焦玉勇;王伟;;TSP超前地质预报探测技术及其应用现状[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梧顺青;胡其高;汪庆桃;高经纬;;一种隧道工程应急抢修新结构[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4 汪成兵;付艳斌;叶飞;;隧道工程模型试验研究进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东明;张瑜;王耿;王元汉;;山区隧道建设中溶洞的处理与利用[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凤仪;孙久政;王维维;于超;;深埋煤层开采巷道围岩灾变及其致灾机理分析[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李新平;代翼飞;胡静;;某岩溶隧道围岩稳定性及涌水量预测的流固耦合分析[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8 赵岩;李术才;薛翊国;李为腾;丁志海;;TSP203预报胶州湾海底隧道f2-1含水断层的实践[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9 李为腾;李术才;薛翊国;赵岩;丁志海;;地质雷达在胶州湾海底隧道F_(4-5)含水断层超前预报中的应用[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10 高阳;张庆松;原小帅;许振浩;刘斌;;地质雷达在岩溶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克国;注浆控制岩溶隧道突水地质灾害的机理和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康富中;深埋超大规模地下铁路车站结构方案及关键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郭磊;浅埋暗挖水下隧道管棚作用机理及开挖的扰动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睿;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王宏伟;长壁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机理及防冲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张旭东;深部岩溶隧道溃水成灾机理及其工程处治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郭子红;地下立交近接隧道稳定性的理论分析与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王超;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马士伟;岩溶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破坏机理与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路军;隧道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合理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葛宏亮;地下水诱发的隧道灾害的处治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沈东东;乐广高速岩溶隧道稳定性及突涌水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4 王向阁;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及注浆防水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何金峰;土石交界地层隧道开挖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6 施飞;重庆铝土矿575主平窿岩溶地质灾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易介民;岩溶地区地铁隧道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马文荣;六沾复线铁路Ⅰ标岩溶地质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罗敏;岩溶蓄水构造区隧道涌突水量计算探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宋波;达陕高速公路隧道塌方机制及处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军;黄平;李生才;;2006年1—2月国内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2 吴梦军,许锡宾,刘绪华,敖建华;岩溶对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2003年01期
3 赵明阶,徐容,刘绪华,敖建华,王彪;隧道顶部溶洞影响围岩稳定性的模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2003年02期
4 顾义磊;李晓红;杜云贵;康勇;;通渝隧道K21+780涌水突泥段的治理[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5 邓仁清;;高压富水隧道注浆堵水施工技术及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6 李勇;胡学兵;;城市浅埋隧道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7 杨果林;杨立伟;;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与探测技术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8 许振浩;李术才;张庆松;刘斌;张霄;葛颜慧;;TSP超前地质预报地震波反射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9 张庆松;李术才;孙克国;许振浩;;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用现状与技术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10 胡波;王思敬;曾钱帮;彭运动;刘波;刘环宇;;贵州坝陵河大桥西锚碇区围岩稳定性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河玉;小导管注浆技术及在隧道和地下工程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李小红;渝怀铁路歌乐山隧道岩溶富水区施工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王晓形;浅埋洞室围岩压力若干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
本文编号:1048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048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