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的峡口隧道涌水来源识别
本文关键词:基于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的峡口隧道涌水来源识别
【摘要】:峡口隧道是一条位于岩溶山区的深埋特长型隧道,遭遇了历时近两年来源不明的复杂涌水过程。为查明隧道的涌水来源和充水途径,通过解读隧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对比不同涌水点的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组成差异,查明了隧道右洞北侧涌水主要来源于二叠—三叠系岩溶含水层,其他均来自于侏罗系裂隙含水层,二叠系灰岩与泥盆系石英砂岩接触部位发育的岩溶裂隙带为主要的充水途径。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
【关键词】: 峡口隧道 水化学 氢氧同位素 涌水来源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3103800)
【分类号】:U457.2
【正文快照】: 峡口隧道是宜巴(宜昌—巴东)高速第十八标段(YK107+400—YK112+063)中的重要工程,位于湖北宜昌兴山县峡口镇境内,隧道进口位于高岚河右岸,出口位于香溪河左岸,隧道整体横穿了利坊山(图1)。隧道采用分幅式,洞身主要为直线型,其左线起讫桩号ZK104+214—ZK110+670,走向方位2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平华;陈建生;;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矿井突水水源Fisher识别及混合模型[J];煤炭学报;2011年S1期
2 连会青;刘德民;尹尚先;;水化学综合识别模式在矿井水源判别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2012年08期
3 羡晨娜;刘建刚;;小王家铁矿大尚家矿区矿坑涌水水源识别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36期
4 徐则民,黄润秋,罗杏春;特长岩溶隧道涌水预测的系统辨识方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年04期
5 金新锋;夏日元;梁彬;;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岩溶突水来源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年02期
6 郭纯青;田西昭;;岩溶隧道涌水量综合预测——以朱家岩岩溶隧道为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3期
7 刘建;刘丹;;基于SVM的隧道涌水来源识别[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年05期
8 高飞;刘丹;;模糊聚类分析法在叙岭关隧道涌水来源识别中的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晓梅;桂和荣;陈兆炎;;安徽沿淮地区潮土理化性质及低养分机理研究[J];安徽地质;2004年02期
2 胡宝林;两淮煤田山西组顶部高岭石泥岩特征及其成因[J];安徽地质;1996年01期
3 李铎;周亚红;方晓峰;;铜离子在饱水细砂中的吸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4 杨兵;;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岩溶灾害的工程处治技术[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5 曹雯;夏正楷;;河南孟津寺河南中全新世湖泊沉积物的易溶盐测定及其古水文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6 张霓;刘立才;郑凡东;;北京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热泵应用适宜区划分[J];北京水务;2009年05期
7 刘立才;王建壹;张霓;郭敏丽;;长期排污河道清淤对浅层地下水环境的影响[J];北京水务;2011年04期
8 李向全,张莉,于开宁;西北干旱区深层岩溶地下水系统的水化学-同位素研究——以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水系统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4期
9 王楠,曹剑峰,姜纪沂,平建华,沈媛媛,钦丽娟;应用水化学动力学法计算磐石地下水系统渗透系数[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S1期
10 丁爱中;郝娜;程莉蓉;张丹;谭文捷;张礼中;林学钰;;四川德阳浅层地下水高含铁成因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利国;梁冰;;线性等温吸附条件下有机污染物在地下饱水带中迁移的数学模型及参数分析[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张赞勋;付林森;江东云;姚金石;;大足石刻风化物可溶盐形成及破坏作用机理[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3 熊友山;王国斌;邓长青;利奕年;;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岩溶隧道施工地质预报关键技术研究[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孟德;易连兴;;单斜构造岩溶含水层及其岩溶渗漏条件分析——以湖北n囁汉铀缯竞油宓乜槲齕A];2007年湖南水电科普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程秀明;;山东沂源土门岩溶发育的水文地球化学机理研究[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朱传峰;张维峰;;童亭矿10煤层底板灰岩充水特性与防治[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7 张东明;张瑜;王耿;王元汉;;山区隧道建设中溶洞的处理与利用[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亚斌;张建民;王家兵;付建文;郭淑娟;;天津地区地下水源热泵运行对水质的影响[A];地热能开发利用与低碳经济研讨会——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四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胡海珠;毛晓敏;王铄;;多组分溶质在饱和土壤中反应运移的试验及模拟[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郭永海;刘淑芬;吕川河;;北山地区地下水同位素特征[A];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十年进展[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克国;注浆控制岩溶隧道突水地质灾害的机理和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蒋小伟;盆地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马燕;河流渗滤系统中BTEX污染去除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陈坚;铵态氮在包气带介质中的吸附机制及转化去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雷军;宜万铁路施工期隧道岩溶突水地质灾害形成规律与危险性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蒲俊兵;重庆市地下河发育、分布的控制机制及水文地球化学区域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严耿升;干旱区土质文物劣化机理及材料耐久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王静;光纤光栅多参数传感理论技术研究及在地下工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9 徐中华;鄂尔多斯盆地南区保安群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机理[D];长安大学;2010年
10 赵慧;关中盆地地下热水地球化学及其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剑亮;西藏嘎隆拉隧道涌、突水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杜玉龙;东川因民铜矿区矿坑水水化学特征及资源化利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俊;昆明盆地北部泉水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芳;石家庄炼油厂升级改造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5 杜俊;太行山山前平原氟元素赋存状态及生态效应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6 郭小娟;钙华沉积的水化学控制因素分析及天津王四井钙华形成的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马浩;苏锡常地区水土地质环境特征及质量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刘侃;塔里木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朱巍;松嫩平原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发展趋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小元;鄂尔多斯盆地大克泊湖淖地区地下水循环和水化学形成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飞;张顶立;周烨;;隧道涌水量的预测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李秀珍;孔纪名;王成华;;多分类支持向量机在滑坡稳定性判识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徐则民,杨立中,李宽良;水-岩体系质量传输模拟[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7年S1期
4 张人权,周宏,陈植华,王恒纯,李勇,申怀俭,李怀亮;山西郭庄泉岩溶水系统分析[J];地球科学;1991年01期
5 许绍倬,王恒纯,李勇,徐恒力,周宏,董全喜,王玉环;山西龙子祠泉岩溶水系统分析[J];地球科学;1991年01期
6 秦松柏;欧阳正平;程天舜;;分层聚类分析在水文地球化学分类中的应用[J];地下水;2008年01期
7 李再兴;张凤鸣;庞良;韩国童;;有关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方法的探讨[J];地下水;2009年05期
8 梁杏,韩庆之,曾克峰,靳孟贵,张人权,孙连发;巨型水利枢纽工程岩溶水渗漏的系统分析方法[J];地质科技情报;1998年S2期
9 张人权,梁杏;构造定量分析在岩溶水研究中的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1998年S2期
10 潘国营;王素娜;孙小岩;范书凯;;同位素技术在判别矿井突水水源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忠成;陆宝宏;孙营营;汪集e,
本文编号:1068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068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