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近期文献综述
本文关键词:公共自行车近期文献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自行车 公共自行车政策 使用者特征 阻碍 自行车调度 未来方向
【摘要】:提供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城市数量快速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末屈指可数发展到如今超过800个。通过综述近期公共自行车文献,总结公共自行车研究领域的若干议题。便捷性是出行者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主要动机。省钱是促使低收入群体使用的原因,与停放站间距离是预测会员数量的重要指标。在一些国家,只有不到半数会员每月使用率少于一次。男性使用率高于女性,但性别失衡情况并未如私人自行车那样显著(至少在自行车使用率低的国家)。年会员最普遍的出行目的是通勤。与私人自行车使用者相比,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不常佩戴头盔,但在法律强制佩戴头盔的国家,其使用水平则受到影响。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相比私人自行车使用者不易受伤。未来发展方向包括电动自行车集成、GPS全球定位系统、无停放站系统和改进的公共交通一体化。指出应开展更多研究量化公共自行车在出行方式选择、尾气排放、拥堵和健康方面的影响。
【作者单位】: 乌得勒支大学地质学院人文地理与空间规划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公共自行车 公共自行车政策 使用者特征 阻碍 自行车调度 未来方向
【分类号】:U491.225
【正文快照】: 1前言rebalarcing)研究,并综述公共自行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关键知识缺陷及研究重点。公共自行车在过去10年发展迅速。这本文强调当前公共自行车知识结构的局限一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出现,提供性,在自行车调度、非公共自行车使用者抽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城市数量从20世纪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云;驶上高速路的德国自行车[J];中国建设信息;2003年24期
2 李贞刚;;自行车时代应该重回中国[J];安全与健康;2006年10期
3 汤传稷;苏子川;;“自行车王国”与自行车道[J];安全与健康;2006年16期
4 谢一;;骑车为何“矮”人一等?[J];安全与健康;2006年24期
5 刘少才;;德国兴起自行车热[J];道路交通管理;2008年05期
6 韩慧敏;张宇;乔伟;;里昂公共自行车系统[J];城市交通;2009年04期
7 余勇;;自行车也疯狂[J];环境;2009年10期
8 戴菲;刘婕;胡剑双;;全国第一个设立免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武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研究[J];建设科技;2010年17期
9 ;自行车的故事[J];道路交通管理;2011年02期
10 王亚;;自行车的辉煌与无奈[J];道路交通管理;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翔;李娅;;无锡中心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划布局探索[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钟红梅;熊瑶;;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建设探讨——以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3 郑嘉盈;田珍绮;苏振维;邱显明;高锡钲;;东部自行车路网示范计划经验移转应用在西部地区之探讨[A];构建生态人文交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4 李康;;国内外城市公共自行车建设比较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简海云;邓正芳;;基于湖滨城市特征的自行车专用道规划设计——以昆明环湖自行车专用道设计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6 程文;王宇飞;;哈尔滨市自行车道路系统设计初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3年
7 陈学台;畲吉昌;赖仁宗;何承谕;陈诗韵;;台北市生活化自行车道[A];构建生态人文交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8 甘靖中;吴世江;;北京市延庆县自行车发展规划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石晓凤;;集约型城市中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构想[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10 张昱;王正;刘学敏;;对北京市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调研与思考[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津英;法国自行车“挤”上马路[N];发展导报;2005年
2 辛华;荷兰自行车管理[N];人民公安报;2002年
3 冯坚;荷兰自行车管理令人刮目相看[N];中国建设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牛建宏;自行车道:要保留而不是取消[N];中国建设报;2005年
5 邓海建;假如城市没有自行车[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王纳 肖欢欢 鲍文娟 李天鸿 李少威 邱伟荣;自行车道正逐步回归珠三角[N];广东建设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易运文 通讯员 汤燕琴;城市该不该恢复自行车道[N];光明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欣瑶;自行车:与城市渐行渐远[N];甘肃日报;2007年
9 记者 刘畅邋通讯员 崔嵩 徐升;深圳“第一路”首增自行车道[N];广州日报;2007年
10 撰文 本报记者 崔志强;别拿自行车不当回事儿[N];哈尔滨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梁肖;自行车微观行为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张华;低碳交通方式创新的消费者采纳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梁春岩;自行车交通流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景春光;平面交叉口机非冲突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国;城市公共自行车车辆调配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黄建德;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宋明珠;公共自行车调度模型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4 王东锋;公共产品视角下的广州公共自行车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秦孝敏;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及配置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夏超;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成本效益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钱进;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借还需求预测与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8 张译文;城市公交专用道及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成忠荟;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和优化技术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杨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自行车流建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03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03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