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城市标志性景观道路营建探索

发布时间:2016-09-09 16:08

  本文关键词:城市标志性景观道路营建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2期高飞等城市标志性景观道路营建探索

201

走、开车、甚至从楼上向下观赏道路空间的景观。1.3功能扩展:从交通功能到休闲功能

道路与交通是供求关系中一对衍生物。道路是人类在户外停留时间最长的空间载体,它是人们走出建筑空间,首先置身于其中的空间,无论是上班、下班,还是探亲访友,都离不开道路提供的交通功能。美国城市研究者简 雅各布斯说“狭窄热闹的和有多种功能的街道是人性生长、人际互动的空间,正是这种人与人、人与城市之间的和谐互动,为城市注入新的血液”。如今随着道路景观价值的开发与道路形态的多元化,景观道路又成为继公园以后人类又一开放式休闲空间,成为人们自由地交流感情、欣赏景色、认知城市、体验生活的户外空间载体。2

言的,这些景观由于都具有一定的围合措施,所以其公共性只是针对一部分人群而言。小区中心绿地通常只供小区内居民享用;公园、旅游区虽然可供任何人进入,但是它有自己的门票管理制度和围栏,其公共性大打折扣。而景观道路的公共性最彻底的,具备城市意义上的公共性,在不违反既定规则的情况下,它属于任何一位公民。2.2景观道路选址

城市景观道路的选址经历着从重视自然景观到重视人文景观,又从重视人文景观回到重视自然景观的变化过程,最后回归到在尊重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构人文景观,这是历史客观的运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征,同时也证明景观道路的建设有其辩证的发展过程和被证明了的必要性。景观道路的选址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的因素,并且至少要具备其中的一个因素。

2.2.1位置因素选择在城市中占据重要交通地位的道路,如联系城市不同分区的区间道路、区内重要的交通主干路,使景观道路的营建能够最大程度的改善环境、起到城市景观示范的窗口作用;或者是选择滨水、靠山的道路地段,使道路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背景,具有创建景观道路的天然因素。

2.2.2人文因素选择城市中历史遗留比较集中的道路环境,如北京的王府井、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上海的南京路等;或是现代城市文化设施比较集中的地段,如城市中图书馆、剧院、运动场所等的所在地。

2.2.3经济因素选择城市中商业比较繁荣的街道,这类街道由于购物、各种消费与休闲的多重需要,吸引大批人流聚集、分流,很容易成为标志性的景观道路,如哈尔滨市的鸿翔路是酒店的聚集区、南岗区的果戈里大街的精品购物店的聚集区。2.3景观道路的类型

2.3.1步行街步行街通常会选择在城市人文氛围最浓的历史街区或商业比较集中的闹市区,这里不允许机动车通行,只允许徒步经过,人们在这个地方通常会选择慢行和细品。像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上海的南京路都是以历史街区与商业街共同著称的步行街。沈阳的中街则是以商业街著称的步行街。

2.3.2车行街车行街一般选择在车流比较繁忙的地段,如城市中区与区交界的道路、城市新兴开发区、城市的出人口,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车行空间,一般要求道路有足够的宽度与长度。如长安大街宽约100余m,长约46km,是北京市交通最繁忙的车

景观道路

“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

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简 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消亡与生长"一书中对街道作了这样的描述,因此景观道路就是城市空间中占有一定的特殊地理位置、历史地位、经济优势,并且经过人工精心设计使其空间形态具有艺术性、空间氛围动人、富有吸引力,它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体现城市的区位特色。景观道路的建成使道路空间与城市其他景观形态保持景观连续性,共同提升城市空间景观品质,改善道路空间的车行、步行、散步的环境。2.1景观道路的特点

2.1.1可识别性人们对于城市环境、城市形态、城市风貌、城市历史、城市文脉的认知很大程度是从道路来开始的。景观道路是城市空间最典型、最直接的表述,它是一个城市环境、形态、风貌、文脉的缩影,浓缩了城市精华,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与整体特征。

2.1.2排它性城市景观道路应突出城市自身的形象特征。每个城市都有共性的形象特征,如所包含的城市组成要素大同小异;每个城市也有个性的特征,如都有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地形和气候,城市居民有不同的观念,不同的生活习惯,在景观道路营建过程中,道路景观应充分体现这种此城非彼城的差异性,不要将其他城市成功的设计方案改头换面植入其中,这种简单的不经过任何论证的移植,很容易像没有经过严格配型的手术,产生排斥反应。

2.1.3公共性景观道路的公共性是一种完全的公共性,是相对于住宅区中心绿地、公园、旅游区而

Word文档免费下载:城市标志性景观道路营建探索 (下载1-6页,共6页)


  本文关键词:城市标志性景观道路营建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2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2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9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