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隧道拱顶沉降及周边收敛动态过程预测的Richards时间函数模型

发布时间:2017-11-01 16:18

  本文关键词:隧道拱顶沉降及周边收敛动态过程预测的Richards时间函数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拱顶沉降 周边收敛 Richards时间函数模型 拟合


【摘要】:隧道围岩变形(拱顶沉降、周边收敛)一直是岩土工程中的热门问题。针对传统的曲线预测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含有4个参数的增长曲线模型-Richards模型。对隧道开挖造成的围岩拱顶沉降及周边收敛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掌子面后方围岩变形过程的3个阶段,将此作为依据,获取变形(拱顶沉降、周边收敛)—时间曲线的基本特征,表明围岩沉降及收敛过程是一个先加速后减速的过程,且相应的速度-时间曲线的起点为零,终点也为零。因此,能描述围岩变形过程的时间函数模型可较好地拟合其位移-时间曲线,也能拟合速度-时间曲线。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Richards时间函数模型的合理性,发现所提出的模型对拱顶沉降及周边收敛的预测结果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作者单位】: 湖北省保康至宜昌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武黄高速公路管理处;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拱顶沉降 周边收敛 Richards时间函数模型 拟合
【基金】: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BYXYKY2012-003)
【分类号】:U456.3
【正文快照】: 1概述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容易引发地表位移性状的改变,原因主要是由于开挖等施工过程易造成周围岩层的扰动,土体沿开挖面的应力场会重新分布,应力集中现象随之出现。此时,洞体或者支护结构提供很少的抗力,在隧道的径向应力和切应力作用下,产生了周边收敛位移,而随着位移的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希民,缪协兴,赵英利,金日平;论地表移动过程的时间函数[J];煤炭学报;1999年05期

2 王军保;刘新荣;李鹏;郭建强;;MMF模型在采空区地表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12年03期

3 苏美德,赵忠明,李德海,李东升;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在矿山开采沉陷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04期

4 王正帅;邓喀中;;采动区地表动态沉降预测的Richards模型[J];岩土力学;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永香;崔建国;;影响地表动态移动和变形的因素[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宁永香;崔建国;;动态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方法[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焦彪;吴长俊;曾武;;关于下沉时间函数模型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2年14期

4 琚朝旭;奚小虎;徐遵玉;井欢庆;;开采沉陷的预计方法及发展[J];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5 刘义生,方君实,王家臣;地表动态下沉过程实测分析与预测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2年02期

6 郑彬;郭文兵;桑培淼;;我国开采沉陷动态过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现代矿业;2009年03期

7 连达军;汪云甲;张华;;矿区DEM的时空模拟与反演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0年01期

8 束立勇;连达军;;基于Matlab的矿区地表移动与变形计算方法研究[J];煤;2007年09期

9 安宝剑;吴圣林;熊彩霞;刘家迎;冯啸;;高层建筑场地采空区地表残余变形分析[J];煤炭工程;2011年06期

10 汪吉林;吴圣林;丁陈建;张云;蔡光桃;;复杂地貌多煤层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价[J];煤炭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帅;老采空区残余沉降非线性预测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常西坤;深部开采覆岩形变及地表移动特征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丁陈建;采动场地残余变形特征及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4 郝兵元;厚黄土薄基岩煤层开采岩移及土壤质量变异规律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玉成;开采沉陷的动态过程及基于关键层理论的沉陷模型[D];重庆大学;2010年

6 杜善周;神东矿区大规模开采的地表移动及环境修复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7 常庆粮;膏体充填控制覆岩变形与地表沉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8 张兆江;不同时间尺度下沉陷变形动态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9 胡海峰;不同土岩比复合介质地表沉陷规律及预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10 夏小刚;采动岩层与地表移动的“四带”模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希民,缪协兴,赵英利,金日平;论地表移动过程的时间函数[J];煤炭学报;1999年05期

2 黄乐亭;王金庄;;地表动态沉陷变形的3个阶段与变形速度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6年04期

3 郭文兵;;深部大采宽条带开采地表移动的预计[J];煤炭学报;2008年04期

4 高延法;贾君莹;李冰;张庆松;;地表下沉衰减函数与塌陷区稳定性分析[J];煤炭学报;2009年07期

5 王利;张修峰;;巨厚覆岩下开采地表沉陷特征及其与采矿灾害的相关性[J];煤炭学报;2009年08期

6 麻凤海,范学理,王泳嘉;岩层移动动态过程的离散单元法分析[J];煤炭学报;1996年04期

7 苏美德,赵忠明,李德海,李东升;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在矿山开采沉陷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04期

8 余学义,党天虎,潘宏宇,吴教锟;采动地表动态沉陷的流变特性[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常占强,王金庄;关于地表点下沉时间函数的研究——改进的克诺特时间函数[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9期

10 王志亮,郑明新,吴勇,殷宗泽;增加曲线模型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岩土力学;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辉;谢俊峰;陈建平;;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界牌关隧道拱顶沉降[J];路基工程;2008年02期

2 王军;李鹏;;青岛地铁3号线某区间隧道拱顶沉降测量方法选择与精度分析[J];城市勘测;2012年01期

3 葛斌;丁飞;;免棱镜全站仪在隧道拱顶沉降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年06期

4 黄鹏;;混合围岩条件下3车道公路隧道拱顶沉降概率统计分析[J];施工技术;2012年17期

5 朱得华;梁斌;李治国;;软岩隧道掌子面挤出与拱顶沉降变形相关性[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6 喻军;刘松玉;龚晓南;;基于拱顶沉降控制的卵砾石地层浅埋隧道施工优化[J];中国工程科学;2013年10期

7 乔叶青;;某隧道地表及拱顶沉降控制关键技术及监控[J];山西建筑;2009年35期

8 胡惠林;;隧道拱顶沉降累计值数据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17期

9 李辉;炊鹏飞;杨小红;朱江伟;杨罗沙;李征;;隧道下穿采空区的监测及结果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10 李海深;刘丰;马一跃;李训根;;基于Asaoka法山岭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拱顶沉降预测分析[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树立;新旧隧道变截面接合施工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陈福成;大跨软岩隧道监控量测及数据反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3 汤寅净;地铁风道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分析及安全风险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朱得华;软弱围岩隧道大断面施工监测与信息反馈技术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27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27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d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