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洲型船闸通航安全问题及改善措施研究
本文关键词:江心洲型船闸通航安全问题及改善措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安全工程 水路运输 船闸布置 江心洲 通航安全 船舶模型试验
【摘要】:船闸布置在江心洲上后,由于相邻建筑物的动水作用及两汊水流在洲尾的交汇,将会影响船闸的通航安全。为研究江心洲型船闸下游的船舶航行问题,探讨有效的改善措施,结合澧水艳洲枢纽、沅水桃源枢纽布置的共同特点,在物理模型基础上利用船舶模型试验分析船闸下游影响航行安全的因素,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后航行条件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布置隔流堤、导流墩等辅助建筑物只能解决下游靠近引航道出口部分航段的通航问题;综合采用拓宽航槽、优化航线、合理调度、优化船闸布置等措施,可有效减小船体漂移,优化航行环境,保障船舶通航安全。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湖南省水沙科学与水灾防治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水路运输 船闸布置 江心洲 通航安全 船舶模型试验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9009) 西部交通科技项目(20113280001570)
【分类号】:U641.78
【正文快照】: 2湖南省水沙科学与水灾防治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76)0引言在分汊河道内建设水利枢纽时,一般将各水工建筑物分别布置于两汊河道,以满足枢纽整体功能的需求。《渠化工程枢纽总体布置设计规范》[1]规定:对于集中布置的情况,通航建筑物不宜布置在通航期泄水或过水建筑物之间,通航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广年;王义安;章日红;;松花江依兰航电枢纽平面布置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11年06期
2 岳文杰;刘达;;清远水利枢纽工程船闸通航建筑物优化布置试验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李金合,郑宝友,周华兴;那吉航运枢纽左岸船闸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J];水道港口;2002年04期
4 龚延庆,王义安,李金合;改善大顶子山航电枢纽通航水流条件措施研究[J];水道港口;2004年02期
5 戈龙仔,刘红华,孟祥玮;三峡汛期日调节对通航影响及改善措施[J];水道港口;2004年04期
6 李君涛;郝品正;李金合;;右江鱼梁航运枢纽平面布置优化研究[J];水道港口;2007年05期
7 胡旭跃,李彪,徐立君;水利枢纽通航水流条件研究综述[J];水运工程;2005年11期
8 吴雪茹;;水利枢纽通航水流条件研究[J];水运工程;2006年09期
9 徐国兵;;株洲航电枢纽平面布置研究[J];水运工程;2008年06期
10 吴澎;张珊;罗少桢;赵凯;;航电枢纽工程选址与布置[J];水运工程;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锡章;程昌华;赵世强;;草街航电枢纽下游河床冲淤变形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赵清江;王义安;于广年;;改善依兰通航水流条件方案试验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09年10期
3 岳文杰;刘达;;清远水利枢纽工程船闸通航建筑物优化布置试验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李君涛;张公略;冯小香;;导流墩改善口门区水流条件机理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11年02期
5 吴雪茹;燕柳斌;张小飞;苏国韶;陈光强;莫崇勋;;下福水利枢纽工程通航水流条件研究[J];广西水利水电;2009年05期
6 凌春海;;石虎塘航电枢纽布置及建筑物设计[J];广东水利水电;2014年01期
7 王崇宇;刘虎英;周杰源;;船闸工程安全监测技术与设计[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14年05期
8 李静;;船模通航波高采集测量系统及其应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7年01期
9 周玉洁;张绪进;;犍为航电枢纽船闸上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研究[J];吉林水利;2011年03期
10 张亮;卢启超;;船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措施的综述[J];科技信息;2009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滕娟;赵建钧;;老口枢纽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坝址及坝线比选[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祥玮;船闸灌泄水引航道非恒定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丁坝坝头对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距离[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滕凯;船闸通航安全相关问题研究及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周玉洁;犍为航电枢纽总体布置及通航问题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4 朱红;导流墩改善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的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5 叶海桃;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流态的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6 李伟;透空隔流堤对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7 徐红;乌江峡谷弯曲型河道通航建筑物引航道通航条件概化模型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8 刘玲;银盘水利枢纽通航建筑物引航道平面布置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9 赵健;富金坝枢纽船闸引航道布置及通航条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10 李珊;双线船闸共用下引航道的水流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发政,孙家斌;三峡船闸下游引航道通航条件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5期
2 薛阿强;三峡船闸下游引航道不稳定流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4年04期
3 陈永奎;斜流效应的分析计算[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6年03期
4 陈永奎,王列,杨淳,饶冠生;三峡工程船闸上游引航道口门区斜流特性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2期
5 黄碧珊,张绪进,舒荣龙,陈桂馥;新政电航枢纽船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刘晔,杨希宏,祝世华,罗刚;船舶进出口门通航条件的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00年06期
7 宋春山;;依兰航电枢纽坝址比选分析论证[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7年01期
8 张亚利;葛洲坝航线设计与运行回顾[J];人民长江;2002年02期
9 杨本新;枢纽通航建筑物最大通航流量设计标准探讨[J];人民长江;2004年10期
10 周建军;内河船闸引航道尺度与通航水流条件的关系[J];人民长江;1997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东;江苏泗阳船闸下游引航道非恒定流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辉;李顺亮;钟碧良;;水域通航安全评估未确知测度模型[J];中国航海;2009年02期
2 施兴华;;对涉水工程通航安全评估的几点思考[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李道科;刘必胜;唐寒秋;;解析《通航安全评估报告》编制格式[J];船海工程;2009年06期
4 林伏光;;通航安全评审制度诸问题的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1年02期
5 芮浩强;;跨海大桥施工期大桥水域通航安全维护[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年08期
6 孔宪卫;李晓松;;港航工程立项阶段通航安全影响论证必要性分析[J];天津航海;2013年04期
7 章伟彬;瓯江挖砂作业通航安全堪忧[J];中国水运;2005年11期
8 唐国榜;汤卫忠;杨嗣云;;浅析通航安全技术论证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年07期
9 宋斗新;;综合安全评估在港口通航安全领域的应用[J];世界海运;2007年06期
10 潘大勇;;狠抓船舶通航安全管理 推进文明畅通港区建设——辽渔港口通航安全长效管理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郁文晋;;从金塘大桥再遭撞击看我国跨海大桥的通航安全[A];2010船舶航泊实践研究论文集[C];2010年
2 刘伯宁;;三峡库区蓄水至172 m后通航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港区、渡口船舶航行安全与管理论文集[C];2009年
3 金海林;马莹渭;徐斌;;通航安全评估有关问题的探讨[A];2009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慈红武;;南淝河某千吨级码头的通航安全研究[A];2009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车建仁;;受限船舶对广州白坭水道通航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探讨[A];2009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赵东华;陈虹;;跨航道桥梁建设与船舶通航安全探讨[A];2009年苏浙闽沪航海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9年
7 李道科;刘必胜;唐寒秋;;通航安全评估要素分析[A];2009年苏浙闽沪航海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9年
8 黄应府;望作信;;三峡库区156m蓄水通航安全应急对策[A];长江三峡库区蓄水与航路航法论文集[C];2007年
9 吴卫平;;长江干线水位交替期通航安全浅析[A];江海直达船舶驾驶技术与安全管理论文集[C];2008年
10 胡学金;;苏北运河港口、船舶密集区通航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探讨[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港区、渡口船舶航行安全与管理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蔡晓燕邋聂华林;多举措确保三峡通航安全[N];湖北日报;2008年
2 记者 徐景明邋通讯员 陈新飚 余育成;通航安全评审 厦漳大桥工程通过论证[N];厦门日报;2007年
3 记者 林奕群;通航安全评估报告通过评审[N];汕头日报;2009年
4 记者 罗俊峰 通讯员 陈亮;浙江加快内河通航安全评估体系建设[N];中国交通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杜爱萍;桥区水域通航安全监管压力前所未有[N];中国交通报;2010年
6 潮海事;建“五项机制”保通航安全[N];潮州日报;2012年
7 驻粤记者 龙巍 通讯员 冯钦龙;全国首个桥梁水域通航安全管理省级法规正式实施[N];中国水运报;2014年
8 牛春荣;济南海事强化港区通航安全[N];中国交通报;2006年
9 柴燕菲 夏毅;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航安全管理规定出台[N];中国改革报;2008年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核查工作的指导意见[N];中国水运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牟军敏;长江通航安全的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李伟;基于人工神经智能的船舶航迹保持控制及通航安全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波;天津港复式航道通航安全的灰色模糊预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史耀星;重庆港运砂船舶通航安全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刘文永;岚山港区西突堤通用泊位及锚地通航安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4 赵红红;东营港通航安全评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于江华;河北辖区水域通航安全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李冬;鲁北风电场海上测风塔工程通航安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黄跃华;天津港通航安全灰色定权聚类评估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8 闫s,
本文编号:1134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34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