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煤矿开采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研究与应用条件

发布时间:2016-09-11 15:14

  本文关键词:控制采动区桥梁移动变形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全,廖国华;覆岩离层产生的机理及离层计算方法的探讨[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2 张建全,廖国华,黄在文,冯恩杰,刘青洲;综放开采条件下覆岩离层动态发育规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3 廖孟柯;高峰;李树荣;季明;;采场厚老顶破断规律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6期

4 谭志祥;邓喀中;;建筑物下采煤研究进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李凤仪;王继仁;刘钦德;;薄基岩梯度复合板模型与单一关键层解算[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张永波,李荣华,刘秀英;采动岩体分形裂隙网络演化规律的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04年02期

7 刘泽功,袁亮,戴广龙,石必明,卢平,涂敏;开采煤层顶板环形裂隙圈内走向长钻孔法抽放瓦斯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05期

8 谭小宁,王连国,秦昊;平顶巷道锚杆支护机理的数值模拟[J];矿业工程;2005年03期

9 张魁武,李金洲;掘进矸石在井下的处理[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谭小宁,秦昊;平顶巷道锚杆支护机理的数值模拟[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国钧;;既有铁路路基塌陷治理[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2 李树刚;林海飞;成连华;;采动裂隙椭抛带中瓦斯浓度分布规律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实践[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4 李晋平;;综放大断面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研究[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5 谭小宁;缪协兴;;煤矿巷道围岩非连续性变形的数值模拟[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6 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及其应用[A];21世纪中国煤炭工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刘操;;顶板水平抽放钻孔参数设计[A];瓦斯地质理论与实践——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树刚;林海飞;成连华;;采动覆岩卸压范围及裂隙场的特征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农;;巷道围岩强化支护技术体系及实践[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叶青;林柏泉;张建国;;工作面卸压区浅孔瓦斯抽放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学;开采沉陷塑性损伤结构理论与冒矸空隙注浆充填技术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1年

2 苏仲杰;采动覆岩离层变形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3 翟英达;采场上覆岩层结构的面接触类型及稳定性力学机理[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2年

4 魏锦平;综放面顶煤压裂规律及成拱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5 刘书贤;急倾斜多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模拟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5年

6 李晋平;综放沿空留巷技术及其在潞安矿区的应用[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5年

7 王春秋;综放采场顶板事故及沉陷灾害预测与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8 史红;综采放顶煤采场厚层坚硬顶板稳定性分析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9 张永波;老采空区建筑地基稳定性及其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10 弓培林;大采高采场围岩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维权;采动覆岩离层注浆机理及工程实践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2 杜福荣;浅埋煤层的覆岩破坏及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3 王志清;全煤巷破碎顶板围岩控制及锚杆支护配套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4 刘文岗;浅埋煤层砂土层载荷传递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5 刘秀英;采空区建筑地基稳定性分析的相似模拟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6 许少东;汝箕沟矿综放试采面围岩运动信息监测及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7 林海飞;采动裂隙椭抛带中瓦斯运移规律及其应用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8 程家国;深井高地压坚硬顶板采场围岩特性与支护设计方法[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9 张沛;浅埋煤层上覆厚沙土层采动载荷传递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10 赵兵朝;开采损害预计评价系统[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延法,牛学良,廖俊展;矿山覆岩离层注浆时的注浆压力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S2期

2 孙卫华;朱伟;郑祥本;;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现状[J];煤炭技术;2008年02期

3 徐平;郭文兵;张敏霞;;控制采动区桥梁移动变形方法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4 郑友刚;;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减沉注浆综合技术[J];中国煤炭;2009年08期

5 张金涛;华丰煤矿地质环境调查及保持措施研究[J];煤炭技术;2003年02期

6 隋惠权;刘聪隆;;覆岩离层注浆减沉工程有关技术问题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许敬立;;采煤地面注浆充填减沉试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6期

8 钟亚平,高延法,殷作如,李建民,董荣泉;唐山矿覆岩注浆减沉的工程实践[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1年04期

9 王素华;高延法;傅志亮;;煤矿覆岩离层注浆减缓地表沉降技术的应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申戍锋;;京山铁路煤柱注浆减沉综放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研究的经济效益分析[J];今日科苑;2010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延法;;煤矿开采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研究与应用条件[A];全国控制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高延法;牛学良;谢兴华;钟亚平;殷作如;李复;;建筑物下特厚煤层综放面覆岩离层注浆的工程实践[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朱伟;;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的研究现状[A];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高延法;张庆松;牛学良;谢兴华;;岩层离层规律的计算机仿真与多层位注浆减沉技术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高延法;张庆松;牛学良;张瑞玺;杨中东;李文成;;覆岩离层带多层位注浆时的浆体分布与注浆量预计方法[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滕永海;;建筑物下采煤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A];第六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杨居友;;特厚煤层采场上方覆岩导水断裂带高度的测定[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8 牛克洪;张振岭;张龙;李敏;刘艳丽;何迎庆;杜钟泉;吴军琪;;煤炭清洁生产模式研究[A];2009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10年

9 孟凡森;洪益青;;开滦林西区域地质灾害变形监测与治理[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杨居友;;覆岩(离层)注浆工程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A];开滦矿区采矿技术与实践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泽民;[N];中国煤炭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鑫磊;覆岩离层注浆条件下地表沉陷预计理论与参数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控制采动区桥梁移动变形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3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3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4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