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结构健康监测中多维传感器的优化布置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11 14:00

  本文关键词:桥梁健康监测中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大连理工大学》 2013年

结构健康监测中多维传感器的优化布置方法研究

王相  

【摘要】:传感器优化布置是设计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它对数据采集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考虑到实际工程结构型式复杂、体量巨大,以及现场条件和建造费用等因素的影响,只能在结构有限的位置上布置相对较少的传感器,因此一个好的传感器布设方案,应以尽可能少的传感器获取足够多的结构状态信息。以往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算法一般针对结构某一方向进行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然后将多维传感器布置在这些测点上,这就造成传感器在优化的结构振动方向是最优的,而在其余方向不是最优的。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多维传感器的优化布置方法,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Kammer提出的三维动态测点优化布置的有效独立法(Effective independence algorithm for triaxial accelerometers,简称EfI3),将其推广到其他维数,分别给出了适用于高层建筑的EfI2和EfI5算法。将EfI3算法中使用的矩阵行列式值作为信息阵最大化的标准推广到使用矩阵的迹等其他标准来最大化信息阵,以广州新电视塔为算例,并比较不同标准下传感器布置的优劣。 (2)针对以往算法不能考虑结构自身不适定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综合考虑结构反应信息敏感性以及系统鲁棒性相协调的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E测试矩阵使Fisher信息矩阵获得最大值,,且能够保证在迭代过程中振型矩阵的条件数最小;本文以广州新电视塔为例,采用模态保证准则、Fisher信息矩阵行列式,以及振型矩阵条件数三种优化准则,对比分析了仅考虑水平振动,以及同时考虑水平振动和空间扭转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效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3)针对大型复杂的实际结构,考虑到自由度之间信息的冗余现象,本文提出了基于冗变度分析的多维传感器快速扩展方法,以便更加有效地布置多维传感器。该方法采用扩展的方式,通过迭代直到所需的传感器数目,最后所得的布置方案即能满足模态振型的可观性要求义能够采集尽可能多的振动信息。本文以悬臂长板和大连北大桥作为算例,将该力法与经典的三维有效独立法进行比对,并采用模态的可视化程度、模态保证准则、矩阵的条件数3种评价准则对比分析了传感器优化布置的效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4)借鉴Kammer提出的质量加权的有效独立法,本文提出发展了刚度加权的有效独立法。为了提高迭代的效率以及能够保证在特定的测点布置传感器,进而提出了刚度加权有效独立扩展法,它是从初始配置结果进行扩展,直到所需的传感器数目。为了探讨精确缩聚的优越性,同时又考虑到质量矩阵加权和刚度矩阵加权之间的差异,本文采用二维简支桁架进行计算,分析两者与经典的多维传感器的有效独立法之间的差异。证明了质量矩阵加权和刚度矩阵加权都有利于提高结构动态响应信号测量时的信噪比,但质量矩阵加权的优越性更强一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31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刘贵杰;刘波;;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现状与展望[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年11期

2 王山山,任青文;结构模态参数测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5年01期

3 郑蕊,李兆霞;基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桥梁疲劳寿命可靠性评估[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4 郭彤,李爱群,李兆霞,韩晓林;大跨桥梁结构状态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刘斌,姚永丁,叶贵如;斜拉桥传感器优化布点的研究[J];工程力学;2005年05期

6 潘汉明;周福霖;梁硕;;广州新电视塔整体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11期

7 伊廷华;李宏男;顾明;;基于模型缩聚的广州新电视塔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03期

8 熊海贝;李志强;;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现状[J];结构工程师;2006年05期

9 伊廷华;李宏男;王国新;;基于简化模型的超高层结构传感器优化布置[J];计算力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杨玉冬,王浩,李爱群;大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和状态评估研究进展[J];江苏建筑;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小猛;基于模态观测的结构健康监测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炎华;结构状态监测中的模态参数辨识方法研究[D];五邑大学;2009年

2 许勇;基于QR分解法和有效独立法的大型钢结构健康监测测点优化布置研究与应用[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大宏,赵人达;基于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3期

2 淡丹辉,马德云,何广汉;嵌入式智能桥梁结构总体研究(Ⅰ)——技术现状及总体方案规划[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3 淡丹辉,何广汉;嵌入式智能桥梁结构总体研究(Ⅱ)——自感知监测及自诊断子系统方案规划[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4 施洲;蒲黔辉;李晓斌;;桥梁结构应力与变形监测方法及其精度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5 魏义仙;戚振中;;桥梁智能监测系统[J];安防科技;2006年08期

6 姜华;陈青华;;某预应力连续梁桥悬臂施工应力监控分析[J];安徽建筑;2012年01期

7 完海鹰;马莎莎;;高层建筑传感器的优化布置[J];安徽建筑;2012年02期

8 张艳辉;郭学东;曹健;;基于风载激励下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刘胜春;张顶立;黄俊;张成平;;大型盾构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10 高占凤;杜彦良;苏木标;;桥梁振动状态远程监测系统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凤鹏;邱兆国;支晗;;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损伤相关性分析[A];第七届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刘昱;王涛;弭艳;肖辉衡;高岩;;基于应变式力传感器的桥梁无线动态测试系统的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袁旭东;周晶;;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结构损伤识别组合参数法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4 刘文峰;张劲泉;何玉珊;魏忠;;公路桥梁健康与安全监测系统的进展[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黄健;凡友华;肖家友;高夕超;;基于小波分析和曲率模态的变截面梁损伤识别[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王廷芳;黄思训;杜华栋;;大气边界层GEM模式参数反演的理论分析及数值试验[A];2008年北京气象学会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8年

7 冯遵德;李云云;;基于CGLS求解坐标转换参数[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8 肖岩;陈国;单波;;轻型竹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9 刘丽芬;赵均海;高中俊;田宏伟;;混凝土简支梁桥面部分连续新型构造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10 潘维霖;;浅析基于动力特性和神经网络的桥梁结构损伤检测[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帆;全景视觉图像质量优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秦海华;Helmholtz方程的若干反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陈宇;电容层析成像反问题求解及图像重建算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谭林;基于动力指纹的结构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白羽;梁、板、网架结构损伤诊断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刘卓;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建立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赵俊;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测点优化布置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温瑾;几类抛物型方程逆问题的数值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金恩平;空间网格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10 狄生奎;基于动力参数的损伤识别及嵌入SMA的钢筋砼结构自监测与自修复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琴;基于振动模态分析和BP网络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海丽;非线性抛物型方程若干类反问题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德;基于GIS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与管理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薛明玉;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宏云;基于数据挖掘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夏敬婵;基于结构模态参数和SVM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沈岚;基于LabVIEW的光纤应变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设计[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8 高宝庆;基于迭代法的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算法[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江定宇;大跨度桥梁的精细化损伤识别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涂胜;基于曲率模态理论研究桥梁损伤诊断的有限元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大宏,赵人达;基于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3期

2 祖伟;马修水;李桂华;;光纤光栅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杨兴;胡建明;戴特力;;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郭谆钦;王承文;;用LabVIEW实现信号的预处理[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康玉梅;白泉;陈百玲;刘斌;;基于广义逆理论的转角信息重构近似算法[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林家浩;随机地震响应的确定性算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5年01期

7 李宏男,李东升;土木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估、健康监测及诊断述评[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3期

8 刘晖,瞿伟廉,袁润章;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中的传感器优化配置[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6期

9 卢文生,吕西林;模态静力非线性分析中模态选择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6期

10 邹昀,吕西林,卢文胜,钱江;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整体结构振动台试验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顺德;蔡德所;何薪基;张存吉;丁涛;;分布式光纤监测三峡工程大块体混凝土水化热过程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雨;文晖大桥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主要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何旭辉;南京长江大桥结构健康监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谢峻;基于振动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4 孙小猛;基于模态观测的结构健康监测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娟;基于遗传算法的海洋平台传感器优化配置及损伤诊断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左云;茅草街大桥健康监测方案以及传感器优化布置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刘明辉;免疫算法原理应用研究及机翼结构布局优化[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陈宇;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段鸿杰;桥梁健康监测中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周雨斌;网架结构健康监测中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谭艳;斜拉桥索力测量及索力状态评估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早;;故障一点通[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6年02期

2 韩兆福;欧阳寰;吴卫玲;王虹昙;;基于传感器应用技术的机载火控故障诊断系统[J];中国测试技术;2005年06期

3 吴宗志;;浅谈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环境监控施工[J];工程科技;2008年01期

4 倪炯明;耕深自动调节系统中应用磁致伸缩拉力传感器的试验研究[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82年04期

5 方淼荣;钱光明;;一个嵌入式火显系统的设计[J];仪器仪表用户;2007年04期

6 李发光;刘镇;陈生春;;传感器组故障自诊断自修正方法[J];船海工程;2007年04期

7 田少民;SIM-Check液压系统分析仪及其使用[J];工程机械;2002年06期

8 祖力;王羽;赵寒涛;;柴油车用超载限制技术研究与开发[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9 Charles J.Murray;;微机电系统产量增加、价格下降[J];工业设计;2009年01期

10 王健;邢科家;;编组场尾部的判辆技术[J];铁道通信信号;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宗濂;;多维视角话养生[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5-2006)[C];2007年

2 秦树基;黄林;;用于酒类识别的电子鼻研究[A];第六届全国气湿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3 雷绍充;梁峰;张路文;王震;刘泽叶;;采用多维相似性的测试压缩[A];第十四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CFTC'2011)论文集[C];2011年

4 杨璟昭;李学庆;;HHME:一种面向多维数据展示的交互方法[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poster】[C];2011年

5 ;中华多维饲喂肉猪的试验效果[A];第三届全国猪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吴海龙;李元娜;俞汝勤;;多维校正方法及在植物激素与农药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李庆忠;张世栋;董国庆;;在数据多维体中进行关联规则的挖掘[A];第十六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郭建胜;赵嵩正;黄莺;惠晓滨;;装备技术保障数据仓库的概念建模研究(英文)[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魏源;;多维焦虑评估量表的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苏绛;刘鹏;;电子汽车衡检定分度数的分析[A];称重科技暨第六届称重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电子报;2009年

2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N];科技日报;2010年

3 何玉红 西北师范大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立凡;[N];华夏时报;2011年

5 ;[N];发展导报;2001年

6 记者 瞿学江 实习生 顾颖;[N];宁夏日报;2009年

7 实习记者 赵凝;[N];大庆日报;2010年

8 于尚民;[N];通信产业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吕勇;[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10 深圳新兰德;[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艳丽;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覆盖和节能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张晓军;多种天然化合物的模式识别及双通道传感器的设计与合成[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谭学秋;全球化:进程、趋势及其多维影响[D];山东大学;2003年

4 蒲书缙;复杂环境下目标识别的智能数据融合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赵中源;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多维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蒋鼎国;无线传感器网络农业信息监控系统设计与数据融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赵坤;复杂环境下红外小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8 胡学海;机载多传感器目标信号属性融合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李富林;管理信息中的多维序列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10 宋其江;基于有向图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及其在航天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相;结构健康监测中多维传感器的优化布置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吴凌慧;高温高压差传感器的设计与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李权;面向多维数据及微博社交网络的可视分析技术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4 秦毅;基于无线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杨超;认知网络多维资源管理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蒋波;多功能组合传感器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7 王子龙;监控器跟踪系统多维支架测控仪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许跃;基于自联想神经网络的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9 刘艳菊;多维数据的多元图特征基元表示与分类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10 刘人杰;基于模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目标覆盖[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桥梁健康监测中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3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3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c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