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与锈蚀耦合对无粘结预应力梁承载力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冻融与锈蚀耦合对无粘结预应力梁承载力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预应力梁 冻融循环 钢绞线锈蚀 预应力损失 承载能力
【摘要】:在高湿度和高原地区,由于地区寒冷且空气湿度较大,钢筋混凝土结构经常会遭受冻融循环和钢筋锈蚀的严重侵蚀,造成不少建筑物出现混凝土脱落、钢筋裸露和锈蚀等的严重不良现象,使得相当一部分建筑物的承载力大幅度降低、性能严重劣化,甚至不得不提前退役。无粘结预应力梁由于内部钢绞线周围没有灌注砂浆,当出现超载等情况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酸性气体就会进入梁体内部,较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而言,预应力构件里面的钢绞线更易遭到锈蚀。目前,无粘结预应力结构在冻融循环和钢绞线锈蚀耦合作用下的研究基本还是空白。本文结合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重庆交通大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考虑环境条件损伤的山区PC桥梁结构性能裂化研究(项目编号:CQSLBF-Y14-13)”,探索无粘结预应力梁抗弯承载力劣化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开展了钢绞线不同锈蚀率的快速锈蚀试验,以及静力拉伸试验。得到了各锈蚀率条件下钢绞线的质量损失率、名义极限强度、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与锈蚀率的关系,建立了与其对应的函数关系式;揭示了锈蚀后钢绞线拉伸破坏的机理。为钢绞线锈蚀条件下的无粘结预应力梁承载力计算提供了依据和参考。(2)开展了无粘结预应力梁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快速冻融循环试验,以及抗压强度试验和弹性模量试验,得到了各冻融循环次数下的混凝土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与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建立与其对应的函数关系式;揭示了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力学性能的劣化原理。为冻融循环条件下的无粘结预应力梁承载力计算提供了依据和参考。(3)开展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冻融循环试验和钢绞线锈蚀试验,以及二者的耦合试验,对比了钢绞线锈蚀和冻融循环导致预应力梁钢绞线的预应力损失大小,研究表明无粘结预应力梁在二者耦合条件下产生的预应力损失大于钢绞线锈蚀和冻融循环分别产生的预应力损失之和。(4)开展了各试验条件下的无粘结预应力梁的抗弯加载试验,得到以下成果。第一,钢绞线的锈蚀可使无粘结预应力梁的破坏特征具有少筋梁的破坏特点,而构件的冻融循环可使无粘结预应力梁的破坏特征具有超筋梁的破坏特点。第二,钢绞线锈蚀率的大小对无粘结预应力梁的挠度发展影响是很大的,但是冻融循环次数的多少对梁挠度发展影响较小。第三,各不同锈蚀率和冻融循环次数条件下的无粘结预应力梁裂缝高度均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加,且裂缝的发展速度在裂缝出现初期较快,而后减慢。第四,无粘结预应力梁仅在钢绞线锈蚀条件下受锈蚀率影响的承载力计算通式;第五,无粘结预应力梁仅在冻融循环条件下受冻融循环次数影响的承载力计算通式;第六,无粘结预应力梁在冻融与锈蚀耦合条件下受锈蚀率和冻融循环次数影响的承载力计算通式。同时分别对比了钢绞线锈蚀和冻融循环对无粘结预应力梁承载力影响的相对大小。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都华;青岛海信信息产业园无粘结预应力梁施工[J];建筑结构;2001年07期
2 陈杰;;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5期
3 高吉恒,董俊平,谢炽星;蛋形消化池双向曲线无粘结预应力施工[J];建筑技术;2000年12期
4 李萌,苏茂生,于华毅;麒麟大酒店无粘结预应力平板开洞施工[J];施工技术;2000年12期
5 范夕森,苏小卒;18m无粘结预应力框架在房屋改建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4期
6 李志刚,朱哲峰;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7 王波;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济南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8 付泓;包头市永生光彩大厦无粘结预应力结构施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S1期
9 赵美玲,李珠,黄鹤;微机控制无粘结预应力张拉研究[J];山西建筑;2000年03期
10 徐巨龙;双向无粘结预应力宽扁梁、板的施工技术[J];浙江建筑;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昭杰;李德升;;无粘结预应力在体育场工程的应用[A];现代建设工程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小光;李万超;;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案浅谈[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3 刘春霖;王炳藩;;无粘结预应力现浇平板施工——福建省新图书馆书库工程[A];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践[C];1993年
4 李东彬;代伟明;王广宇;史培森;;航华科贸中心0-2楼无粘结预应力施工[A];第五届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5 李东彬;代伟明;王广宇;史培森;;航华科贸中心0-2楼无粘结预应力施工[A];第十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6 王中强;余志武;;高温下无粘结预应力扁梁耐火性能的理论研究[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旭;;无粘结预应力结构在咸阳路污水处理厂工程中的施工[A];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韩晓莹;綦敦成;;无粘结预应力在延边污水处理厂工程中的应用[A];“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吉林省第三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9 黄成若;南建林;;无粘结预应力工程定额与报价[A];第九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10 冯良慈;蒋应龙;;无粘结预应力宽扁梁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茂贤;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的施工作法[N];建筑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楼铁炯;无粘结预应力梁的有限元建模与性能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苏健;有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砼梁力学性能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高立堂;无粘结预应力砼板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及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姚蕴艺;基于抽柱法的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框架防连续倒塌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王涵平;基于IDA的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陈瑞明;冻融与锈蚀耦合对无粘结预应力梁承载力的影响[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4 李天成;无粘结预应力在无梁楼盖中的技术经济性能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5 魏玉锁;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汪霞利;无粘结预应力简支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梁德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CAD系统的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8 吴磊;张拉顺序对无粘结预应力多层框架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唐小平;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锈蚀损伤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57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57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