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大跨连续梁桥减隔震方案讨论
本文关键词:高速铁路大跨连续梁桥减隔震方案讨论
【摘要】:针对某铁路大跨连续梁桥,基于3种减隔震装置,提出了4种减隔震设计方案,利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每种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液体粘滞阻尼器可有效改善桥梁纵向的受力和位移;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能同时改善桥梁纵、横向的受力,但位移较大;液体阻尼器与双曲面减隔震支座配合使用可同时改善结构的纵、横受力,并且可控制位移;铅芯阻尼器耗能效果显著,位移基本可控,应继续开展研究。
【作者单位】: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2013G002-B)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12-25)联合资助
【分类号】:U442.55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地震频发,强震对结构物造成了严重的损坏(王克海,2007;叶爱君,2011;夏修身,陈兴冲,2011)。桥梁作为生命线工程,其抗震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对普速铁路桥梁,高速铁路桥梁行车要求具有更高的平顺性和稳定性(郑健,2008),因此对结构基础的刚度要求更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承根;高日;;高速铁路桥梁减震技术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01期
2 夏修身;陈兴冲;王常峰;丁明波;;桥梁震害分析与合理抗震体系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6期
3 刘书贤;魏晓刚;张弛;麻凤海;;基于隔震技术的桥梁结构抗采动变形抗地震保护[J];地震研究;2014年01期
4 周云,周福霖,邓雪松;铅阻尼器的研究与应用[J];世界地震工程;1999年01期
5 彭天波;李建中;范立础;;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开发及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6 焦驰宇;胡世德;管仲国;;FPS抗震支座分析模型的比较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王合希;;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在刚构连续梁桥中的应用[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2 周云,徐彤,俞公骅,李希平;耗能减震技术研究及应用的新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2期
3 周云,邓雪松,徐赵东;铅粘弹性阻尼器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4 王艳武,王铁英,王焕定,张永山;两类铅阻尼器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1期
5 王建强;陈磊河;攸青言;赵卓;;支座滑道半径对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4期
6 李名佳;高日;李承根;;连续梁桥耗能减震设计新方法[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9期
7 陈浩;高日;李承根;冯刚宪;;减震榫减震性能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10期
8 龚健;邓雪松;周云;;摩擦摆隔震支座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9 吴曼林;谭平;叶茂;;建筑工程中结构振动控制研究应用综述[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10 饶建兵;刘林;;FPS型巨型框架隔震结构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闫维明;苏亮;彭凌云;王维凝;;铅阻尼器的研究与应用概况[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袁万城;韦正华;曹新建;荣肇骏;;拉索减震支座及桥梁抗震设计应用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3 沙千里;韩淼;许乐;贺宇龙;绳雯;;U型钢板-Ⅰ型铅棒复合限位器力学性能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4 管仲国;李建中;;城市快速路高架桥抗震体系选择与经济性对比——上海浦东内环线改扩建工程[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梁轩;杜建镔;;基于准静态实验的减隔震支座非线性动力学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伟;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性能设计及整体抗震能力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贾俊峰;桥梁三维隔震分析与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文明;干摩擦抗振系统性能及控制方法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4 陆建辉;随机波浪载荷激励下海洋平台振动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杨军;铅挤压阻尼器的研制及结构消能减震相关问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欧谨;粘滞阻尼墙结构的减振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吕丽;玻璃纤维芯铅网(丝)增强橡胶阻尼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彭凌云;地震动随机模型及结构响应控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9 潘秀珍;偏心支撑结构在现代钢结构应用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刘猛;新型铅阻尼器与预应力装配式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聪;榫减震系统的研究及其在大跨度连续梁桥上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杨竹青;车辆制动力作用下飘浮体系桥梁振动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凌宏华;新型阻尼器的工作机理及在抗震加固工程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范雪梅;底部框架结构被动控制及时程分析[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0年
5 朱斌;拉线式猫头输电塔线体系风振响应及风振控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杨菲菲;超塑性合金及其结构减震阻尼器的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7 马海龙;基于粘弹性阻尼器的海洋平台振动控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8 吴霄;铅粘弹性阻尼器的性能试验和耗能减震结构的设计方法[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9 张同忠;粘滞阻尼器和铅阻尼器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10 吴晓兰;大跨度斜拉桥结构阻尼消能减震技术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云,邓雪松,黄文虎;装有铅橡胶复合阻尼器结构的减震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年04期
2 王东升;郭迅;孙治国;孟庆利;于德海;李晓莉;;汶川大地震公路桥梁震害初步调查[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3期
3 孙治国;王东升;郭迅;孟庆利;于德海;李晓莉;;汶川大地震绵竹市回澜立交桥震害调查[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4期
4 刘书贤;魏晓刚;魏亚强;;采动区建筑物抗震、抗变形双重保护作用机理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5 陈敬;云南地区地震的桥梁震害[J];地震研究;2000年04期
6 范立础;李建中;;汶川桥梁震害分析与抗震设计对策[J];公路;2009年05期
7 庄卫林;刘振宇;蒋劲松;;“5.12”汶川地震公路桥梁震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公路;2009年05期
8 刘季,,周云;结构抗震控制的研究与应用状况(上)──基础隔震与耗能减震技术[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9 周云,刘季;耗能减震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世界地震工程;1995年01期
10 王建强,管品武,李大望;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双向地震反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国庆;黄庆祥;;减隔震桥梁的能力谱分析方法[J];山西交通科技;2008年01期
2 刘延芳;叶爱君;;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J];世界地震工程;2008年02期
3 乔治.李;扎克.梁;;罕遇地震作用下当前减隔震技术的局限性[J];公路;2009年05期
4 邵楠楠;;桥梁结构减隔震技术的研究[J];北方交通;2009年06期
5 王统宁;刘健新;于泳波;;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减隔震桥梁空间动力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6 燕斌;冯云成;;厦漳跨海大桥南汊北引桥减隔震方案设计[J];建筑结构;2010年S2期
7 吴运达;;浅析桥梁减隔震设计[J];科技资讯;2010年30期
8 张宁;Marioni;吴惠卿;;桥梁减隔震设计与新型减隔震装置[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0年06期
9 孔令俊;陈彦北;姜其斌;;太白路桥减隔震设计分析[J];铁道建筑;2012年09期
10 侯冠文;;矮墩大跨连续梁体系桥纵向减隔震设计[J];中国市政工程;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燕斌;冯云成;;厦漳跨海大桥南汊北引桥减隔震方案设计[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志强;;减隔震技术在我国桥梁中的应用[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王淑波;袁万城;范立础;;桥梁减隔震分析的弹性反应谱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6年
4 袁万诚;盛善定;胡世德;范立础;;悬索桥支座的减隔震效能分析[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5 李峰;柳建设;刘鹏;;分离式减隔震技术在高烈度区半中承式系杆拱桥的应用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6 管仲国;李建中;;城市快速路高架桥抗震体系选择与经济性对比——上海浦东内环线改扩建工程[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杜仲莹;保障房建设将用上减隔震技术[N];昆明日报;2012年
2 记者 蒋敏;我省全面推进减隔震技术推广应用[N];云南日报;2012年
3 李萌;减隔震技术助力云南“防震减灾”[N];云南科技报;2014年
4 记者 杜仲莹;全国近半减隔震建筑在云南[N];昆明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泳波;减隔震桥梁的空间动力分析及动力试验[D];长安大学;2004年
2 王炎;铁路减隔震桥梁地震反应分析及易损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杨风利;铁路桥梁减隔震设计方法及设计参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雯;高烈度地震区连续梁桥减隔震设计初步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2 刘锡媛;山区桥梁减隔震技术的适用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刘丹;等截面多跨连续梁桥减隔震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张显杰;塘汉快速路工程永定新河桥减隔震效果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5 范效贵;桥梁减隔震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彭伟;减隔震桥梁非经典阻尼问题与简化分析方法[D];同济大学;2006年
7 张玲;青州大桥的减隔震分析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8 黄子渝;高速铁路连续箱梁桥减隔震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王丽萍;高速铁路桥梁减隔震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向凯;定海大桥地震响应及减隔震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75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75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