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虚拟单轴蠕变试验方法
本文关键词:沥青混合料虚拟单轴蠕变试验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单轴蠕变 虚拟试验 变形
【摘要】:为了更为准确地预测混合料的变形,验证虚拟单轴蠕变试验方法的可行性,选用不同粗细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利用X-ray CT扫描无损沥青混合料试件,获取其内部结构(集料、砂胶和空隙)精细分布信息;根据三维重构理论和开发的重构算法,构建基于真实细观尺度分布的沥青混合料三维虚拟试样;基于沥青砂胶的Burgers黏弹本构关系,根据Boltzmann线性叠加原理和Laplace数学理论,将沥青砂胶的黏弹特性转换为有限元软件可识别的Prony参数,进行虚拟单轴蠕变试验。结果表明预测的变形结果与实测变形结果非常吻合。虚拟单轴蠕变试验方法真实反映了不同混合料级配的不同变形特性,克服了传统基于均质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的缺陷,实现了沥青混合料单轴蠕变试验的初步仿真。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12B001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0490092)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0引言单轴蠕变试验是指对圆柱体试件施加轴向瞬时荷载,并保持这个荷载大小不变,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立即卸载,使试件的变形恢复,同时记录施加的荷载和荷载所产生的响应,是分析沥青混合料变形特性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之一[1]。但是蠕变试验需要室内成型试件,并对试件进行较为复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葛折圣;张肖宁;高俊合;;富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的改进[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11期
2 万成;张肖宁;王邵怀;吴文亮;吴志勇;;基于X-CT技术的沥青混合料三维数值化试样重建[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1期
3 张肖宁;设计沥青混合料[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张肖宁,,郭祖辛,吴旷怀;按体积法设计沥青混合料[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5 虞将苗;李晓军;王端宜;张肖宁;;基于计算机层析识别的沥青混合料有限元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6 陈页开;虞将苗;张肖宁;;Micromechanical analysis of damage evolution in splitting test of asphalt mixtures[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0年03期
7 张肖宁;万成;王栋;贺玲凤;;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sphalt mixture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heterogeneous specimen[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强;;半柔性路面材料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6期
2 陆建明;;国内外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浅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6期
3 毛灵涛;毕玉洁;左建民;郝丽娜;王欢;;基于CT图像分析建立岩土材料数值模型的方法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0年04期
4 王江洋;钱振东;;基于细观结构有限元模型的环氧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试验研究(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1年01期
5 谭积青;公路路面沥青质量管理分析[J];广东公路交通;2005年01期
6 张天航;段越华;;沥青混合料CT扫描切片图像分割算法研究[J];广东公路交通;2010年03期
7 张益明;邹健;;半柔性路面试验设计与效果评价[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张肖宁,王绍怀,吴旷怀,王端宜;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的CAVF法[J];公路;2001年12期
9 邹桂莲,张肖宁,王绍怀,王端宜;富沥青混合料的CAVF法设计[J];公路;2002年03期
10 姚学昌,谭积青,马立军;体积法设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J];公路;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肖宁;;沥青路面技术研究的思考与探索[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周博;王剑锋;;基于球谐函数的砂土颗粒形态研究[A];2014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杨勇;粗集料表面微观构造分形性质探讨与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祖仲;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抗裂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段跃华;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础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高立波;沥青路面结构抗车辙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张鑫;沥青路面热反射与热阻技术降温机理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袁迎捷;基于Superpave的沥青胶浆流变特性与级配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赵战利;基于分形方法的沥青路面抗滑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8 王端宜;设计沥青路面及其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9 周卫峰;基于GTM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10 赵永利;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组成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锋;端面状态对沥青混合料强度影响分析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赵士辉;基于分形理论的SAC-16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郭经纬;超轻木质集料路面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许瑞芹;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破冰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王德强;湿热地区桥面铺装动水行为及材料组成设计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蒋锦毅;高温多雨潮湿地区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设计及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邵立波;基于使用功能的小粒径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李天祥;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袁成刚;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材料与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李永明;细集料对沥青混合料骨架结构的干涉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金安;论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密度、空隙率与压实度问题[J];公路;1996年06期
2 贾渝,张全庚;论我国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J];公路;2001年08期
3 张肖宁,王绍怀,吴旷怀,王端宜;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的CAVF法[J];公路;2001年12期
4 吴滨生,何英雷,王绍怀;广州市北环高速公路加铺层试验段研究[J];公路;2002年03期
5 邹桂莲,张肖宁,王绍怀,王端宜;富沥青混合料的CAVF法设计[J];公路;2002年03期
6 姚学昌,谭积青,马立军;体积法设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J];公路;2003年08期
7 谭积青,张肖宁;沥青混合料体积设计及其效果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6期
8 刘树堂;商庆森;郭忠印;;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含量范围估算[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9 马林;陈佩林;徐科;王端宜;张肖宁;;粗集料颗粒几何形状对VCA_(DRC)的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12期
10 林绣贤,游国兰;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快速确定法[J];华东公路;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长军,杨光;水泥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7期
2 刘爱;沥青混合料质量分析及控制[J];山西建筑;2003年04期
3 马云朗;彩色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和施工简介[J];市政技术;2003年01期
4 陈耀典;沥青混合料产生离析的原因及改善措施[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3年02期
5 李智,徐伟,王绍怀,张肖宁;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6期
6 张淼;李凯峰;刘福坤;;浅谈沥青混合料产生离析的症状及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年01期
7 李立寒,曹林涛,罗芳艳,郭亚兵;沥青混合料劈裂抗拉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4年01期
8 蔡建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控制与配合比调试[J];山西建筑;2004年07期
9 马立军,谭积青,姚学昌;体积法设计沥青混合料在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广东公路交通;2004年01期
10 王捷,吴建浩;关于沥青混合料密度测试计算方法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圣枫;杨新华;陈传尧;;粒径和骨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流变行为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蔡绪梅;王芳;;利用试验数据有效指导沥青混合料生产[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3 丁育青;刘海;汤文辉;冉宪文;;一种沥青混合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本构关系[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宋晓燕;李源渊;周卫峰;;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建昌;;热铺沥青混合料变异分析与控制[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喻光华;喻荣华;黄善华;曾辉;;沥青混合料施工配筛[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赵可;史炳中;卢永贵;;沥青混合料的力学特性与强度机理[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下册[C];2005年
8 柳浩;李自明;李桂军;冯润;苏玉昆;李宝生;黄颂昌;秦咏春;;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技术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9 刘至飞;吴少鹏;陈美祝;;温拌沥青混合料现状及存在问题[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高云龙;何唯平;;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在云南普炭公路的施工应用研究[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中华;沥青混合料力学机理研究取得突破[N];中国交通报;2007年
2 李铮;环保沥青混合料扮靓长安街[N];科技日报;2009年
3 项煜虹;长安街披上环保衣[N];大众科技报;2009年
4 郭少言 刘崭;西安公路院成功研制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车[N];中国交通报;2010年
5 首席记者 齐泽萍;我省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6 通讯员 张林山 贺正懿 记者 牛彦君;天祝公路段研制出沥青混合料保温箱[N];甘肃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袁岚;长安街大修工程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N];中国建材报;2009年
8 交轩;应用温拌技术 筑路节能无污染[N];中国交通报;2010年
9 葛玲玲邋徐亚栋;南理工研发成功沥青混合料搅拌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10 任晓明;温拌沥青混合料首次用于省城道路养护[N];太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蕾;基于细观分析的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刘建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吕得保;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苑苗苗;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沥青混合料疲劳破坏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周长红;沥青混合料非连续力学计算模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锁利军;沥青混合料强度理论与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常明丰;基于颗粒物质力学的沥青混合料细观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肖鑫;排水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及排水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9 乔英娟;沥青混合料位移场测定与流动性车辙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易军艳;基于界面行为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杨;沥青混合料多功能剪切仪的开发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朱磊;沥青混合料粘弹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3 蓝碧武;冰冻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残余寿命评估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苏明;新疆地区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5 张媛;基于能量法的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姚秋玲;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组成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欧阳岚;沥青混合料剪切性能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8 谢泽华;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三轴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9 马翔;高速公路修复工程中多种类型沥青混合料性能对比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汤存占;旧路沥青混合料再生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82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82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