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机械防沙体系风沙危害状况及其空间分异——以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23 22:02

  本文关键词:机械防沙体系风沙危害状况及其空间分异——以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防沙体系 风沙危害 草方格 阻沙栅栏 地貌类型 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


【摘要】:为了对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阿和公路)机械防沙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维护,对阿和公路沿线机械防沙体系布设和风沙危害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评价了沿线防沙体系危害状况及其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防沙体系中不同防沙措施风沙危害程度差异较大。其中,草方格风沙危害较轻,受灾较重和严重的路段总长100 km,占全线的24.8%;而阻沙栅栏危害较重,危害严重的路段总长199 km,占全线的49.3%,主要集中在沙漠公路的中段和偏南段。2公路防沙体系东西两侧风沙危害程度差异较大。在K227~K311路段,东侧危害程度明显大于西侧;而在红白山南北80 km范围内,西侧危害程度明显大于东侧。3在Ⅰ~Ⅴ地貌类型区,防沙体系危害程度值依次是0.67、0.75、0.79、0.80和0.70,Ⅰ区的风沙危害程度较轻,Ⅱ、Ⅴ区的危害程度中等,Ⅲ、Ⅳ区的危害程度较重。防沙体系受灾较轻的路段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端,受灾严重的区段主要集中在公路中段和偏南段(K382~K582)。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塔里木油田公司;
【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计划(20129110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201130106-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科研项目(2010-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撑项目(201433101) 中科院西部博士专项(XBBS201205)
【分类号】:U418
【正文快照】: 沙漠地区防沙体系发挥防护效益的过程,也是消耗其防护能力和承受风沙危害的过程,防沙体系的风沙危害状况是风沙运动与防沙体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反映区域风沙活动强度,同时直接影响沙漠工程的安全运行。机械防沙体系是一种防沙效果明显的防沙措施,但寿命较短,一定时间后就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辉;李生宇;王海峰;徐新文;雷加强;马学喜;丁云富;张建林;刘耀中;;塔克拉玛干沙漠4种结构尼龙阻沙网的防风阻沙效益对比[J];干旱区研究;2014年02期

2 王宁波;谷峰;李生宇;王海峰;徐新文;雷加强;张忠良;;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复合纵向沙垄间地沙丘空间分形及稳定性[J];干旱区研究;2014年01期

3 康向光;李生宇;王海峰;雷加强;徐新文;;高立式沙障不同叠加模式的阻沙量对比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3年03期

4 胡智峰;;防沙技术在新疆阿—和沙漠公路的应用[J];交通标准化;2010年20期

5 杨新龙;刘辉;柳承敏;;新疆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病害分析及防治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年12期

6 雷加强;李生宇;范冬冬;周宏伟;谷峰;邱永志;许波;刘尚;杜文意;闫增辉;王永昌;;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风沙危害形成环境分级与区划[J];科学通报;2008年S2期

7 吴彦;马淑红;陈晓光;陈杰;徐洁;张新军;祝解;;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防风阻沙效应参数分布特征[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8年04期

8 李生宇;雷加强;徐新文;王德;王鲁海;黎跃东;;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暴特征——以塔中地区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06年02期

9 徐海量,陈亚宁;塔里木盆地风沙灾害危险性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2期

10 雷加强,王雪芹,王德;塔里木沙漠公路风沙危害形成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尊驰;刘彤;韩志全;孙钦明;朱乐奎;;新疆和田地区春季气流和沙尘传输路径的时空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12期

2 陈涛;宋友桂;李云;;柴达木盆地末次盛冰期与全新世大暖期风沙活动的对比研究[J];干旱区研究;2016年04期

3 马学喜;李生宇;王海峰;孙娜;俞祥祥;冯筱;袁鑫鑫;;固沙网沙障积沙凹曲面特征及其固沙效益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6年04期

4 马学喜;李生宇;何志辉;王海峰;冯筱;武新成;;高立式阻沙网的阻沙效果对比[J];中国沙漠;2016年04期

5 贾文茹;李生宇;马学喜;王宁波;;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横向沙丘表面紧实度分异特征[J];干旱区研究;2016年03期

6 辛国伟;程建军;景文宏;张芳;王连;智凌岩;;来流廓线对风沙流场和风沙堆积影响的数值模拟——以挡沙墙为例[J];干旱区研究;2016年03期

7 马建勇;何清;杨兴华;霍文;杨帆;;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性与塔中局地性沙尘暴特征比较[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6年02期

8 苗春平;;机械防沙体系更新养护判定方法[J];公路;2016年04期

9 徐雨晴;何吉成;;气候变化对公路交通的影响研究进展[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6年01期

10 张登山;张佩;吴汪洋;田丽慧;;青海湖东克土沙区风沙运动规律及防治对策[J];中国沙漠;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向光;李生宇;王海峰;雷加强;徐新文;;高立式沙障不同叠加模式的阻沙量对比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3年03期

2 张克存;张伟民;屈建军;安志山;谭立海;;不同砾石盖度戈壁床面动力学特征研究[J];干旱区研究;2012年06期

3 张克存;屈建军;牛清河;姚正毅;韩庆杰;;青藏铁路沿线阻沙栅栏防护机理及其效应分析[J];中国沙漠;2011年01期

4 杨兴华;何清;艾力·买买提明;;塔中地区一次沙尘暴过程的输沙通量估算[J];干旱区研究;2010年06期

5 张克存;牛清河;屈建军;韩庆杰;;青藏铁路沱沱河路段流场特征及沙害形成机理[J];干旱区研究;2010年02期

6 罗万银;董治宝;钱广强;袁文丽;;栅栏绕流减速效应风洞实验模拟[J];中国沙漠;2010年01期

7 梁海荣;王晶莹;卢琦;杨文斌;董慧龙;赵爱国;张正才;;低覆盖度乔木两种分布格局内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风洞实验[J];中国沙漠;2009年06期

8 范冬冬;李生宇;雷加强;徐新文;孙艳伟;代述勇;谷峰;邱永志;张忠良;刘保松;;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高大复杂纵向沙垄区简单横向沙丘形态特征的空间变异[J];干旱区研究;2009年05期

9 罗万银;董治宝;钱广强;王洪涛;袁文丽;;直立阻沙栅栏流场特征的风洞模拟实验[J];中国沙漠;2009年02期

10 王翔宇;丁国栋;高函;张进虎;胡晋茹;张玉明;;带状沙柳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阳;;防治风沙危害 保护朔准铁路[J];绿色中国;2011年17期

2 张克存;屈建军;姚正毅;韩庆杰;牛清河;;青藏铁路格拉段风沙危害及其防治[J];干旱区地理;2014年01期

3 王锡来;张登绪;蒋育华;蒋富强;李舟;;南疆铁路沿线风沙危害与工程防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年01期

4 雷加强;李生宇;范冬冬;周宏伟;谷峰;邱永志;许波;刘尚;杜文意;闫增辉;王永昌;;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风沙危害形成环境分级与区划[J];科学通报;2008年S2期

5 张克存;牛清河;屈建军;姚正毅;韩庆杰;;青藏铁路沱沱河路段风沙危害特征及其动力环境分析[J];中国沙漠;2010年05期

6 于志勇;青藏线伏沙梁段风沙危害及其防治[J];中国沙漠;1997年02期

7 钱征宇;中国沙漠铁路的风沙危害及其防治技术[J];中国铁路;2003年10期

8 李文盛;谈风沙路基的综合治理[J];内蒙古统计;2004年03期

9 吕志强;王阿雄;史涛宁;;锡乌铁路风沙路基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10 钱亦兵,王雪芹,黄强,赵景峰,雷加强;塔里木沙漠公路风沙危害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登绪;王锡来;李国利;张振全;杨印海;;沙砾质戈壁地段铁路防治风沙危害的实践与试验——以新疆哈密以东地段为例[A];扩大铁路对外开放、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暨中国铁道学会学术年会和粤海通道运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高银峰;王智军;;兰新线西段风沙危害特征及治沙经验[A];中国西部地区铁路治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志忠;刘自强;高素芳;;新疆和田-阿拉尔公路风沙危害及综合防治的初步研究[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4 岳德鹏;李海龙;刘永兵;王计平;黄月艳;;基于GIS和RS的风沙危害风险性评价——以大兴区永定河沙地为例[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唐开文;本市五大风沙危害区披绿装[N];北京日报;2003年

2 记者 刘浦泉;北京 风沙危害区披绿装[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记者 郑北鹰;北京消灭五大风沙危害区裸露沙地[N];光明日报;2003年

4 记者 张锋、钱晓虎;沿海国防设施可望披上绿色“外衣”[N];解放军报;2006年

5 记者 林东升;京津风沙危害明显减轻[N];农民日报;2003年



本文编号:1219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219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a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