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高速铁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研发
本文关键词:大跨度高速铁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研发
【摘要】:为确保高速列车行车舒适性、平稳性和安全性,有必要实时监测高速铁路桥梁在各种激励下的变形与动力响应。然而,相对于公路桥梁,高速铁路桥梁存在天窗时间短、全封闭式运营等特点,因此为高速铁路桥梁建立健康监测必须结合其自身特点,保证长期无人照料下系统自动采集、传输与存储。以南广铁路西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开发了一套基于云计算的DASP-MTS在线健康监测系统,利用3G无线网络将实时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同时DASP-MTS采用Brower/Server工作方式,使用过程中无需安装任何软件,解决了远程监控的难题;用户可在任意场所实时掌控系统中的各种监测量。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高速铁路桥梁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8471,51322808)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2-055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M562133)
【分类号】:U446
【正文快照】: 为桥梁建立一套健康监测系统已成为桥梁管理及养护的重要辅助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多座桥梁安装了健康监测系统,包括明石海峡大桥(Akashi-Kaikyo bridge)[1-2]、厄勒海峡大桥(Ore-sund bridge)[3]、香港青马大桥[4]、大佛寺长江大桥[5]、润扬长江大桥[6]、南京长江大桥[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岩,盛黎明,柯在田,张煅;我国高速铁路桥梁活载图式的研究[J];中国铁路;2000年12期
2 王重实,王凤勤,高淑英;高速铁路桥梁噪声预测方法的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龚家逵;浅谈高速铁路桥梁设计特点[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S1期
4 曾敬东,李贞新,李小珍;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的结构型式及特点[J];四川建筑;2005年04期
5 王召祜;;京沪高速铁路桥梁设计[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6 郑健;;中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关键技术[J];中国工程科学;2008年07期
7 ;中国工程科学高层论坛 京沪高速铁路桥梁建设技术及工艺设备材料研讨会[J];铁道建筑技术;2008年06期
8 孙树礼;;京沪高速铁路桥梁工程[J];铁道标准设计;2008年06期
9 ;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建造技术进入世界前列[J];岩土力学;2008年08期
10 文望青;;高速铁路桥梁实现跨越功能的桥式方案设计[J];山西建筑;2008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戴公连;胡楠;刘文硕;;中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新进展[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牛斌;;中国高速铁路桥梁综述[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刘家锋;刘春彦;;秦沈客运专线桥梁综述及高速铁路桥梁建设的思考[A];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辜小安;李耀增;刘兰华;步青松;;高速铁路桥梁线路环境噪声预测模型探讨[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夏;高速铁路桥梁技术交流会在津召开[N];天津日报;2008年
2 记者 张春莉;中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进入世界先进行列[N];人民政协报;2008年
3 苏民;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N];经济日报;2008年
4 矫阳;我高速铁路桥梁建造技术进入世界前列[N];科技日报;2008年
5 王小润;高速铁路桥梁建设取得重大成就[N];光明日报;2008年
6 李晓华邋高李鹏;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取得重大成就[N];人民铁道;2008年
7 高李鹏;高速时代的铁路桥梁新生[N];人民铁道;2008年
8 记者 罗忠河;我国高速铁路桥梁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形成[N];中国冶金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于祥明;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迎来快速发展[N];上海证券报;2008年
10 高宣 整理;话说高铁桥梁[N];人民铁道;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志军;高速铁路桥梁动力学问题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魏召兰;高速铁路大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杨奇;高速铁路桥梁桩基础变形性状试验与工后沉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冯胜洋;深厚软土区段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工后沉降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梅;高速铁路桥梁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动力响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2 黄尚;高速铁路桥梁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吕佳;基于车桥耦合动力作用的高速铁路桥梁状态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赵虎;基于动力参数的高速铁路桥梁多层次损伤识别与性能评定[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刘旭东;京沪高速铁路桥梁混凝土聚脲防护技术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6 罗波夫;高速铁路桥梁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7 张效奎;高速铁路桥梁检测车结构设计与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宁育才;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高速铁路桥梁变形预测与控制[D];中南大学;2013年
9 张秀芳;高铁简支梁检测项目与桥上轨道病害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年
10 田卿;基于梁轨共同作用的高速铁路桥梁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39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239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