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信号交叉口排队消散特性实证对比

发布时间:2017-12-02 00:25

  本文关键词:信号交叉口排队消散特性实证对比


  更多相关文章: 信号交叉口 排队消散特性 对比研究 饱和流率


【摘要】:对中国上海和天津2个城市的11条直行车道的数据分析表明,信号交叉口的排队消散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稳定阶段和上升阶段.与日本名古屋市17条直行车道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两国案例城市排队消散特性的异同.结果表明,我国案例城市的饱和车头时距较大(0.05s),饱和流率较小(80pcu·h-1),启动损失较大(0.83s),大车的折算系数是日本的1.07倍;但3个城市排队消散过程都出现了末尾车头时距的下降且相关参数分别服从相同分布.最后,以上海市一个典型交叉口为例比较了两国案例城市的排队消散特性对信号配时与通行效率的影响.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圳市龙岗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G03B02)
【分类号】:U491.23;U491.54
【正文快照】: 对于信号控制交叉口的排队消散过程,传统理论认为,绿灯启亮后排队消散流率迅速上升并达到最大值,随后维持该最大值直到排队车辆完全消散,并将这一稳定的最大值定义为饱和流率[1].这一理论构成了《美国通行能力手册(Highway CapacityManual,HCM)》[2]中饱和流率、损失时间等参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东来,赵宪尧,曹凌峰,邹志云;城市远引立交的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杨贵庆;赵力生;;创新型城市道路交通特征及其对社会交往的作用——基于2个Cambridge城市案例的分析[J];上海城市规划;2012年02期

3 付玉元;霍慧增;傅建伟;;何家梁全互通式立体交叉桥的设计[J];华东公路;2009年06期

4 吴倩;杨霞芳;;南昌市红谷滩配建停车场需求预测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傅方,王东炜,王光远;新建区域道路网络系统全局优化设计方法及应用[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瞿尔仁,张业平,韩振峰,潘莉,任国红;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优化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7 袁进霞;张卫华;丁恒;马钧;;城市道路路段立体行人过街设施设置条件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8 满淼;快速货运通道通行能力初探[J];化肥设计;2003年06期

9 樊永华;徐波;武思标;;基于交通分类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12期

10 卜丹;王慧;李炳义;刘霞霞;;镇江市公交网络现状分析和评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建新;赵靖;;“环岛+定向匝道”立交型式研究[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梁文娟;张宁;;浅谈淄博市老城区支路网改造与梳理[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欣;朱荣军;金文刚;;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的改造设计[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黄金霞;刘新武;;长沙市城市道路红线分析与研究[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5 陈培新;陆正嘉;宋震奇;张帆;张华;程丹明;;上海市城市道路分类及各级道路照明水平研究[A];走近CIE 26th——中国照明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孙华灿;;基于效用理论的公共交通系统短板分析及建议[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叶建红;;中国城市交通规划顶层设计若干思考[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8 马睿;;国外高铁枢纽地区接驳路网布局对我国的启示[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9 赵健;喻晓;孙振;;公交引导下老城区空间布局优化浅谈——以济南老城区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10 张宇;田凯;;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量化目标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晗;城市近邻工业园区域公路网规划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李忠燕;基于交通微循环的城市核心区路网系统优化与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吾斯曼.若孜;南溪县综合交通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曹永先;大学校园道路规划设计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刘玲;西安市行政小区边界道路交通拥堵的评价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6 沈艳梅;非方形小区对城市方格网络交通的影响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7 宋颖慧;上海人行道空间环境再优化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8 张明明;基于GIS的城市公交线网优化设计[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9 许轶群;城市综合体的功能构成与功能组合模式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10 黄W

本文编号:1243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243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2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