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爆施工条件下岩溶隧道掌子面突水机制及最小安全厚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钻爆施工条件下岩溶隧道掌子面突水机制及最小安全厚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钻爆施工 裂纹扩展 突水滞后 最小安全厚度 应力波
【摘要】:岩体裂纹的水力劈裂破坏是岩溶隧道突水灾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从断裂力学角度分析了在钻爆施工条件下爆炸应力波对含水裂纹岩体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爆炸应力波通过增大孔隙水压力影响裂纹扩展模式;通过建立的岩体含水裂纹扩展计算模型,推导了在爆炸应力波作用下裂纹发生压剪扩展破坏时的临界水压力Pc,并被实例所验证。基于理论分析、数值试验及工程实例,得出了岩体含水裂纹压剪扩展破坏突水存在滞后效应,施工人员可利用这一特点,在发生突水灾害前,及时停工并迅速撤离,保证人员与机械设备的安全。最后,通过对岩溶隧道掌子面与高压含水体之间裂隙岩体的防突最小安全厚度的研究,提出"两带"理论,推导了合理反映爆破开挖扰动与水压作用下裂纹岩体最小安全厚度计算公式,并为工程实例所验证,其结果可为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突水预测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保宜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3CB036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139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51479106)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BYXYKY2012-003)
【分类号】:U455.41;U453.6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中国地下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修建于岩溶地区的隧道工程不断涌现,岩溶隧道掌子面裂纹岩体发生水力劈裂引发岩溶突水灾害时有发生,造成巨大───────的生命与财产损失[1-4]。针对水力劈裂问题,黄润秋等[2]利用断裂力学知识,探讨了高压水头作用下裂纹(断裂力学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魁;赵明阶;;岩石压剪裂纹水力劈裂分析及裂纹面方向计算[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李扬帆;盛谦;张勇慧;朱泽奇;陆定杰;;地下洞室开挖扰动区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3 郭佳奇;乔春生;;岩溶隧道掌子面突水机制及岩墙安全厚度研究[J];铁道学报;2012年03期
4 黄润秋,王贤能,陈龙生;深埋隧道涌水过程的水力劈裂作用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5期
5 吉小明;隧道开挖的围岩损伤扰动带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0期
6 李银平;杨春和;;裂纹几何特征对压剪复合断裂的影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7 王建秀;冯波;张兴胜;唐益群;杨坪;;岩溶隧道围岩水力破坏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8 陈卫忠,朱维申,罗超文;万家寨引黄工程总干一、二级泵站水力劈裂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1年01期
9 谢兴华,速宝玉;裂隙岩体水力劈裂研究综述[J];岩土力学;2004年02期
10 李宗利,张宏朝,任青文,王亚红;岩石裂纹水力劈裂分析与临界水压计算[J];岩土力学;2005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军,胡宗军,刘一华;确定复杂形状平面板的应力强度因子[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杨伯源,,牛忠荣;蜕化四边形等参元的单元节点挠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3 倪尔有;裂纹尖端的塑性区分析[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4 方恩权;蔡永昌;朱合华;;单轴压缩岩石不同边界裂纹扩展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5 牟忠霞;潘海泽;黄涛;;石太客运专线特长隧道岩溶水对隧道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6 刘亮;翁其能;杜小平;;承水压隧道结构服役性能监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7 蒋国云;;深埋隧道岩溶突水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8 谢绒娜,李强;基于随机参数敏感性分析的焊接结构断裂失效概率估算[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9 黄德武,丛美华,刘英;构件中的多裂纹在J积分计算中的互相作用及影响[J];兵工学报;2000年S1期
10 孟广伟;沙丽荣;李锋;李广博;;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疲劳可靠性优化设计[J];兵工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吴军基;陶钢;;高速火箭橇动力学方程的建立[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刘青峰;怀利民;谢基龙;缪龙秀;;断裂力学裂纹扩展仿真技术-裂纹制作[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青峰;纪斌义;谢基龙;缪龙秀;;断裂力学裂纹扩展仿真技术-扩展特性[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宏刚;宋彦琦;;断裂力学中两种断裂准则的认识及应用[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魏爱华;马凤山;邓清海;郭捷;巩城城;;广东省某隧道区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6 孙士勇;陈浩然;;夹芯复合材料粘弹性界面裂纹的动态断裂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王金伟;刘捷;;静载下箱体主轴承座启裂数值分析[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沈明;胡云进;毛根海;;应用无单元法模拟岩体水力劈裂[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9 辛克贵;何铭华;;分布粘聚元的系统理论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10 施龙青;于小鸽;尹会永;魏久传;朱鲁;刘同彬;;“下四带”理论及其在底板突水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武;淮南矿区典型煤层水力冲孔技术参数研究及消突效果考察[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伟杰;基于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裂隙型底板突水机理及危险性预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宝媛;混凝土断裂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邢利铭;掘进巷道煤岩瓦斯流固耦合效应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方镜平;压力隧洞内水外渗的渗流-应力-开裂耦合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6 褚凯;焊接接头的裂纹尖端塑性区及多裂纹断裂模拟[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冠兰;电解镍板剪切力与剪切抗力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黄金;FRANC2D/3D网格技术研究与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高翠兰;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力学性能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10 王光普;抽油机井油管的断裂强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阳春;周晓军;邓遥林;;侧部岩溶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力学特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2 高富强;高新峰;康红普;;动力扰动下深部巷道围岩力学响应FLAC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3 杨小林,王树仁;岩石爆破损伤断裂的细观机理[J];爆炸与冲击;2000年03期
4 杨小林,王梦恕;爆生气体作用下岩石裂纹的扩展机理[J];爆炸与冲击;2001年02期
5 黄润秋,苟定才,屈科,许模,徐则民;圆梁山特长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问题预测[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周火明,丁秀丽,盛谦;三峡工程地下电站开挖的粘弹性数值模拟及稳定性评价[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年01期
7 杨天鸿,徐涛,冯启言,唐春安;脆性岩石破裂过程渗透性演化试验[J];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10期
8 刘洪磊;杨天鸿;于庆磊;陈仕阔;;凝灰岩破坏全过程渗流演化规律的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9 李宏,徐曾和,王泳嘉;弹性流体一维耦合渗流的计算机代数解[J];东北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10 陈崇希;岩溶管道-裂隙-孔隙三重空隙介质地下水流模型及模拟方法研究[J];地球科学;199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奎;隧道岩溶围岩力学特性的初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艾万民;岩体卸荷应力场—渗流场耦合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D];重庆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柒勤;杨峰;;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刚体平动运动单元上限有限元分析[J];公路与汽运;2014年03期
2 李斌;;隧道掌子面地震动力响应特性及加固方法[J];现代隧道技术;2014年02期
3 段强;曹大明;贾延刚;;隧道掌子面画像处理系统的开发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铁道勘察;2006年01期
4 叶英;王梦恕;;隧道掌子面地质信息数字编录识别技术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黄平;方方;周建斌;李佳南;;基于隧道掌子面的放射性测量[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4期
6 郭佳奇;乔春生;;岩溶隧道掌子面突水机制及岩墙安全厚度研究[J];铁道学报;2012年03期
7 刘彦文;;隧道掌子面稳定的几种解析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4年11期
8 李斌;漆泰岳;高波;;隧道掌子面稳定的判定方法研究[J];路基工程;2010年04期
9 张军伟;梅志荣;;全粘结型锚杆加固隧道掌子面强化机理研究[J];隧道建设;2010年S1期
10 孙谋;刘维宁;;高风险岩溶隧道掌子面突水机制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军伟;梅志荣;;全粘结型锚杆加固隧道掌子面强化机理研究[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苏茂鑫;李术才;薛翊国;李貅;张庆松;;隧道掌子面前方低阻夹层的瞬变电磁探测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薛建;曾昭发;田钢;王者江;;地震和地质雷达方法探测隧道掌子面前方岩石结构[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马超锋;李晓;成国文;赫建明;;大跨度公路隧道围岩动态分级的Bayes优化[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5 钟世航;孙宏志;李术才;王荣;;陆地声纳法在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溶洞、暗河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广宽;抓安全制度落实掷地有声[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冷彪;基于数码成像的隧道掌子面地质信息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志;破碎岩体隧道掌子面破坏机理及加固措施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魏琨;中山中路隧道掌子面稳定性与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3 周艺;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刘阳;软弱围岩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判别及变形控制技术[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5 田书志;软岩隧道掌子面稳定性位移判定方法及控制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6 傅长风;水下浅埋暗挖软岩隧道掌子面稳定技术及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7 李俊生;基于通风方式对高温隧道掌子面温降效果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48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248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