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材料对旧沥青路面胶结料的再生性能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再生材料对旧沥青路面胶结料的再生性能影响研究
【摘要】:为分析不同再生材料对旧沥青路面胶结料再生性能的影响,基于实际工程抽提回收得到不同老化程度的旧沥青路面胶结料,应用新沥青材料与两种黏度等级的再生剂调配旧沥青路面胶结料制备成再生沥青,分析再生沥青的黏度与针入度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再生方法的再生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沥青材料对旧沥青路面胶结料的再生能力有限,再生剂对旧沥青路面胶结料性能指标的改善远优于新沥青;低黏度的再生剂能较好地恢复旧沥青路面胶结料的针入度指标,但对于老化程度较低的旧沥青路面胶结料,会使其黏度指标下降过快,而不能保证再生沥青的高温性能;建议老化等级较低的旧沥青路面胶结料采用黏度等级较高的再生剂再生的方法,老化等级较重的旧沥青路面胶结料采用黏度等级较低的再生剂与新沥青共同再生的方法。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泰州市公路管理处;
【基金】: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2Y08-1)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沥青路面再生的首要问题是旧沥青路面胶结料(旧沥青)的再生利用[1],而旧沥青再生,从化学的角度来看,是沥青老化的逆过程[2]。以基于化学热力学的相容性与基于化学组分转化的组分调节两种再生机理[3]为理论依据,从流变学的角度可以实现对旧沥青的再生,主要是将老化沥青的黏度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涛;黄晓明;张久鹏;;基于材料复合理论的老化沥青再生规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况栋梁;余剑英;蔡正文;宋献东;;不同粘度等级的再生剂对老化沥青再生性能的影响[J];石油沥青;2010年06期
3 余国贤;周晓龙;金亚清;李承烈;;废旧沥青再生剂的实验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晶晶;张丽宾;祁欣;;废旧沥青的再生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漆萌;张新天;;改性沥青再生特性的试验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祁欣;武光明;尹亮;;橡胶硫化改性路用沥青紫外老化过程的研究[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刘颀楠;马涛;路畅;陶向华;;再生剂扩散机理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S1期
5 刘颀楠;马涛;陶向华;路畅;;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养护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S1期
6 盛燕萍;李海滨;孟建党;;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工程中的应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7 裴妍;徐光红;李有光;;沥青再生扩散模型及再生效果评价方法分析和改进[J];公路交通技术;2013年01期
8 李佳坤;孔令云;陈先勇;郭天彪;郭鹏;刘振秋;;Evotherm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9 屈春秀;郝丽峰;;沥青再生还原剂性能的研究[J];建材世界;2014年04期
10 张久鹏;杜慧;裴建中;徐士翠;;基于正戊烷沥青质的温拌沥青老化动力性能[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永明;热拌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2 陈静云;沥青路面再生方法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清平;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4 耿九光;沥青老化机理及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李进;沥青再生剂扩散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况栋梁;渗透型再生剂的制备及其对再生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路礼;道路老化沥青再生剂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宇;沥青路面再生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王凤楼;新型道路沥青热再生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张子鑫;京福高速山东段(k222-k246)路面维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如凯;胶粉再生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6 叶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和温度及老化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何利佳;SPRR技术在桥面铺装层早期病害处治中的技术适用性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8 时磊;沥青混凝土厂拌热再生设备改造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李佳坤;RAP加工工艺及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10 向东;冷再生沥青胶结料试验方法及性能评价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盛兴跃;熊巍;文海;;沥青热再生剂路用性能的试验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07年01期
2 吴少鹏,黄晓明,赵永利;路用沥青再生剂的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2001年04期
3 亓玉台;王明刚;陈斌;范耀华;;石油沥青在连续热和空气老化中化学族组成的变化及动力学研究[J];石油沥青;1993年04期
4 冯敏哿,李志军,宁爱民,吴佩尊,杨德斌;道路石油沥青中蜡对沥青性质的影响[J];石油沥青;1999年03期
5 余国贤;周晓龙;金亚清;李承烈;;废旧沥青再生剂的实验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6年05期
6 樊西惊;石油胶态分散体的稳定性[J];油田化学;1999年01期
7 黄晓明,赵永利,江臣;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试验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谊君,于兴龙,单连东;旧沥青路面防滑措施[J];东北公路;2001年02期
2 田国锋,高飞;旧沥青路面作基层时的处理措施[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3 张新天,罗晓辉,季节,徐维红;旧沥青路面利用与改造的设计方法[J];中国市政工程;2004年03期
4 李广民;;浅论旧沥青路面的改造设计[J];山西建筑;2007年35期
5 廖向阳;资建君;;旧沥青路面修复设计方案[J];公路工程;2009年02期
6 杨喜林;高照宇;;浅谈对旧沥青道路的硬化改造[J];今日科苑;2009年08期
7 胡岩刚;;浅析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J];科学之友(B版);2009年07期
8 林国琼;郭小宏;孟祥昌;;旧沥青路面振荡-破碎回收技术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1年11期
9 李宪;;旧沥青路面的性能的综合评价[J];民营科技;2013年03期
10 吕清泉;上海市解放路旧沥青路面利用[J];路基工程;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建华;路本升;路以林;;浅谈厂拌法旧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的应用与研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2 郑兆远;朱万生;王涛;张炳亮;张磊;;旧沥青路面热再生施工[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3 杜廷胜;;旧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A];2002年道路工程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苏敏;;旧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在路网改造中的应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5 姜军;高金龙;;旧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并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技术[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耿庆海;热再生技术让旧沥青“变废为宝”[N];中国建设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艾伊塞尔.纳吉德;旧沥青路面上的罩面抗裂系统评估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伟;长吉高速公路旧沥青路面冷再生应用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姚泽光;旧沥青路面及沥青混合料加热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3 吴建良;旧沥青路面评价与加铺设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敖祥;旧沥青路面加铺及可靠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5 韦琴;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70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270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