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桥梁在地震海啸多灾害作用下的结构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近海桥梁在地震海啸多灾害作用下的结构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近海桥梁 地震海啸多灾害作用 孤立波 损伤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与基础建设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近海桥梁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兴建。已建的包括日本的濑户跨海大桥、明石海峡大桥、横滨海湾大桥,印尼的泗水-马都拉大桥,中国的杭州湾大桥等等。这些近海桥梁逐渐成为各国中连接不同经济区域的重要咽喉通道。然而地震和海啸给这些近海桥梁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地震引发的海啸可能会使近海桥梁在经受地震作用后再次受到海啸的冲击,这种地震海啸接续作用会对近海桥梁造成更大的破坏。本文通过OpenSees建立近海桥梁有限单元模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评估桥梁在地震、海啸以及地震海啸接续作用下的损伤状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广泛阅读文献和已有研究成果,确定海啸荷载的模拟方法,经过分析对比,选择用孤立波来进行海啸模拟。(2)建立了近海桥梁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重点考虑了桥梁主要构件支座、桥墩等的建模方法。(3)确定了近海桥梁支座、桥墩的损伤模型,针对不同损伤状态用损伤指标进行量化。根据基于性能的抗震思想,选择曲率延性比作为桥墩损伤指标,支座的损伤指标采用支座变形。(4)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析桥梁在地震、海啸、地震海啸接续作用的损伤演化过程。地震分析中,考虑70gal、200gal、400gal的地震动分别表征小震、中震和大震;海啸分析中,考虑海啸波高为0.5m、1m、2m、3m、4m、5m六种工况。模拟结果表明在小震下近海桥梁基本完好或者只受轻微损伤,在大震作用下发生中等损伤甚至严重损伤。而地震海啸接续作用会加重近海桥梁的损伤,大震过后再次经受海啸冲击,墩底曲率、支座变形等都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大,但是墩底剪力、弯矩会有所降低。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少才;;地震海啸,离我们有多远[J];中国海事;2011年05期
2 ;地震海啸是怎样形成的[J];四川建筑;2014年02期
3 李平;;南亚大地震的警示[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年06期
4 ;向印度洋地区地震海啸灾区捐款仪式[J];广西城镇建设;2005年01期
5 沈四林;陆丹;刘亚蕊;;印度洋地震海啸产生原因及交通运输业的影响[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08期
6 郭瑞璜;;日本东部大地震的火灾[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年11期
7 肖盛燮;陶庆东;;地震海啸驱动方向和破坏力探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8 程才实;祝福,为我们居住的地球——关于地震与抗震救灾之随想[J];建筑;2003年09期
9 冯义钧,黎益仕;地震安全标准化综述[J];中国标准化;2005年10期
10 阎夷新;危福泉;;建立海峡两岸地震海啸防御体系的可行性探讨[J];海峡科学;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怀;曹建玲;;印尼地震海啸的三维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2 刘迎春;石耀霖;刘海龄;;中国南海相邻海域地震海啸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怀;曹建玲;;印尼地震海啸的三维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郭坚峰;魏乐军;;加强地震海啸预警研究 提高海南科技减灾能力[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杨马陵;;中国大陆沿海发生破坏性地震海啸的可能性分析[A];地震海啸与地震预报实验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5年
6 任鲁川;薛燕;洪明理;;中国地震海啸研究与早期预警进展(英文)[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高建国;;关于未来全球发生9级地震的思考[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任振球;;印尼特大地震的震源机制、歧异海啸及其预测问题探讨[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杨冬红;杨学祥;;重大自然灾害周期及其动力机制[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任智源;刘桦;;日本东部地震海啸对我国沿海地区影响的数值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下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锋邋通讯员 胡金文;海南不具备发生大地震海啸条件[N];海南日报;2008年
2 王红卫;“龙吸水”现象与地震海啸无关[N];海南日报;2008年
3 记者 栾翔 赵凯;智利哀悼地震海啸遇难者[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记者 于青 崔寅;日本发生特大地震海啸[N];人民日报;2011年
5 记者 毕式明 通讯员 许广企 陆玮;粤西将建成首个地震海啸监测站[N];南方日报;2011年
6 凌朔;日本地震海啸满月祭,全国悼亡灵[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记者 李鹏;印尼大地震,海啸预警为何错报?[N];北京科技报;2012年
8 李华;地震海啸大多发生在太平洋[N];中国水运报;2005年
9 ;认识地震和地震海啸[N];济南日报;2005年
10 赵金川;印尼强化地震海啸预警机制[N];中国社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西双;渤海活动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任德胜;论自然灾害对中东文明发展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智博;中国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2 张锟;潜在地震海啸源区强震危险性估计及在海啸风险分析中的应用[D];防灾科技学院;2016年
3 吴杰春;近海桥梁在地震海啸多灾害作用下的结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宋昱莹;沿海重大工程场址的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5 梁建宏;地震快速处理方法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年
6 刘志鹏;地震伤亡发生分析与预测[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7 吴昊昱;地震死亡人数的分布与震后快速估计的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年
,本文编号:1290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290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