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驾驶员与道路环境因素的驾驶行为差错数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驾驶员与道路环境因素的驾驶行为差错数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3年
基于驾驶员与道路环境因素的驾驶行为差错数学分析
付坤
【摘要】:汽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差错,是汽车行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统计表明,汽车驾驶行为差错导致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5%~92%;相关统计资料也表明,驾驶员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总事故的88.23%,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占总伤亡人数90.6%;由于道路环境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总事故的8%~11.2%。统计资料说明,驾驶员因素与道路环境因素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针对道路系统交通事故的驾驶员因素与道路环境因素两大致因,国内外许多学者分别从驾驶员的生理要素、心理要素、行为修养及道路环境等因素开展专题研究,但是对驾驶员生理、心理、习惯等主观因素包含各要素的相关性,以及道路环境因素包含各要素的相关性,尚无系统研究。 本文以行为心理学为指导,以驾驶员的生理、心理、习惯等主观因素,以及道路环境客观因素为研究对象,从驾驶行为构成及驾驶行为特点入手,构建汽车驾驶行为模型,深入分析驾驶行为差错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并建立汽车驾驶行为差错形成机制模型,探究驾驶行为差错的含义及表现形式,以驾驶行为差错为因变量,以驾驶员主观因素及道路环境客观因素为自变量,统计分析驾驶行为差错影响要素的概率分布以及对驾驶行为差错的贡献度,详细分析驾驶行为差错的驾驶员因素与道路环境因素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工作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章:绪论。介绍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针对国内外关于驾驶行为差错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式、影响过程、影响程度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了本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图,并介绍研究工作采用的理论。 第二章:驾驶行为过程研究。应用层次模型理论解释驾驶行为过程,应用有限信息能量处理模型理论,解释驾驶行为中信息处理过程,构建汽车驾驶过程模型,阐述驾驶行为发生特点,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第三章:驾驶行为差错机制研究。研究驾驶员主观因素、道路环境客观因素对驾驶行为差错的影响方式,即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驾驶行为差错的形成机制,驾驶行为差错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为论文的后续研究提供框架。 第四章:驾驶员主观因素对驾驶行为差错的影响研究。依据驾驶员行为特征,分别分类统计驾驶员的生理、心理及习惯对驾驶行为差错的影响数据,应用极大似然估计原理、加权平均值方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驾驶员主观因素包含各要素对驾驶行为差错的影响,以及驾驶员主观因素包含各要素的关联性。 第五章:道路环境因素对驾驶行为差错影响研究。根据道路因素的道路环境、车辆环境、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对驾驶行为差错影响的调查统计数据,应用极大似然估计原理、加权平均值方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统计分析道路因素各要素对驾驶行为差错的贡献程度及关联性。 第六章:驾驶员因素与道路因素的相关性研究。通过列联表进行驾驶员因素与道路因素的相关性检验,应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驾驶员因素与道路因素各要素进行主成份分析,总结主要影响要素与次要影响要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U491.2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江;田萍;荣建;任福田;;驾驶员气质与行车速度关系的初步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戴立操;黄曙东;张力;;现代制造系统中人因失误分析[J];系统工程;2007年02期
3 邱荣华,李文权,王晓凤;交通事故特征与道路安全改善[J];交通标准化;2005年07期
4 谢晓非;乐观与冒险中的性别差异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5 陈汇勇,邵毅明,束海波;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识别方法研究[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3年04期
6 赵长城,何存道;长途客运汽车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初探[J];心理科学;1992年01期
7 姜华平,许洪国,高立平;论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基本框架体系[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张宏,王力,李蔚;机动车驾驶员身体素质对交通事故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01年08期
9 张文霖;;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操作应用[J];市场研究;2005年12期
10 曹书平;对安全意识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丽丽 ,张兴强;道路交通事故中道路条件因素影响分析[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5年01期
2 范曙光;彭尚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电子信息企业财务评价[J];湖南农机;2007年01期
3 张艳霞;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与对策研究[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邱荣华,李文权,王晓凤;交通事故特征与道路安全改善[J];交通标准化;2005年07期
5 唐登科,陈飞;驾驶员适应性对交通安全的影响[J];交通标准化;2005年10期
6 于志刚;邵毅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体制的探讨[J];交通标准化;2006年10期
7 陈双,高惠瑛;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方法的对比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05年03期
8 刘志强,宫镇,蔡东;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9 邓宝,宋瑞;基于BP神经网络的安全评价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年02期
10 边卫华,张鹏,庞继栓,李克荣,刘铁民,蔡建平,曹为民,李舜才;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策划方案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雪梅;高利;魏中华;;基于神经网络的驾驶员因素与交通事故率关联性研究[A];第四届亚太可持续发展交通与环境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姜华平;道路交通事故社会经济损失评价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刘江;山区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3 刘兆惠;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及多元事故预测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立存;汽车驾驶员控制行为统一决策模型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徐小玲;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变化及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志发;高等级公路景观对行车安全影响的综合评价与仿真[D];吉林大学;2007年
7 吕彦昭;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我国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建湖;道路交通事故危险因素辨识与控制技术之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2 蒋松强;新疆高等级公路安全设施效益评估模型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3 张建峰;汽车驾驶员动态视觉对感知—决策—校正模式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4 吴晓武;高速公路收费站交通安全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5 叶贵;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成本核算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魏萍;社会决策中信息错误表征的实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云;城市交通隧道安全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杨振起;道路交通事故社会经济损失的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9 梁坤;驾驶模拟器危险视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10 徐道涵;双车道公路线形安全评价研究与应用[D];长安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承伟;企业安全意识水平测定初步设想[J];安全;1994年04期
2 谢晓非;乐观与冒险中的性别差异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黄蔚,杨芳;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路平,龚瑞庚;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规律与对策[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丁良川,金勇;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社会学分析[J];城市问题;2005年02期
6 刘利花;张金喜;;高速公路不良天气交通事故分析[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6年08期
7 戴立操;黄曙东;张力;;现代制造系统中人因失误分析[J];系统工程;2007年02期
8 陈晓光,李俊超,李长林,刘健;风吹雪对公路交通的危害及其对策研讨[J];公路;2001年06期
9 刘志强,蔡策,童小田;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1年02期
10 何勇;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力;概率安全评价中人因可靠性分析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艳;不利气候条件下高速公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2 赵海存;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3 周刚;人的安全行为模式分析与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4 沙爱敏;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高华;城市道路条件及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朱承瑛;高速公路路面温度模型及其预报系统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疏祥林;杨柳青;;驾驶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对汽车行驶安全的影响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06年03期
2 王欣;李文权;王炜;;基于驾驶行为共性的回波速度解释及仿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3 程国胜;;驾驶初探[J];驾驶园;2011年06期
4 王晓原,邢业顺,贾洪飞;交通流计算机微观仿真的一种随机模型[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小新;开车请不要这样[J];汽车实用技术;2005年04期
6 杨京帅;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驾驶行为干预技术分析[J];人类工效学;2005年03期
7 李德慧;刘小明;荣建;胡江碧;;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车辆跟驰建模与仿真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王登峰;邓阳庆;王建华;;汽车使用因素对其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综述[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8年04期
9 白云;石京;;北京市驾驶行为与影响因素分析[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年02期
10 肖献强;王其东;;基于驾驶行为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0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锋;;人格和安全态度对汽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蒋丽;李永娟;刘雪元;;不安全驾驶行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修订模型[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彦章;王正国;尹志勇;朱佩芳;;摩托车驾驶员驾驶行为、人格、交通安全态度与事故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付洪川;王剑;万婵;赵建英;付凯;;基于BP神经网络的VFCWA的设计与仿真实现[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5 刘旭;胡刚;;基于驾驶行为的车辆跟驰模型仿真参数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刘宁;郝学芹;葛燕;徐祥刚;张侃;;驾驶经验和次要任务难度对模拟驾驶行为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韦清波;何兆成;林科;;信号交叉口左转待行区的交通仿真模型研究[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亮;胡江碧;;眼动与驾驶行为的相关性分析[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傅国庆;;鹤壁矿区深部开采弱化灾害因素的对策探讨[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20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10 宣杭英;;港航公安部门能处罚船员无证驾驶吗[A];2007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春宝;[N];消费日报;2010年
2 沈义 谭玉文 秦泽桂;[N];检察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郭锦润;[N];中山日报;2008年
4 记者 张春云;[N];西宁晚报;2010年
5 记者 何屹;[N];科技日报;2007年
6 陈鑫欣;[N];经理日报;2008年
7 记者 左燕东;[N];山西日报;2009年
8 曹林;[N];检察日报;2009年
9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候选人 陈杰人;[N];南方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刘怀英 实习生 杨金元;[N];广元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坤;基于驾驶员与道路环境因素的驾驶行为差错数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肖献强;基于信息融合的驾驶行为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李平凡;驾驶行为表征指标及分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培;信息和沟通对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5 曹鹏;高速公路限速标志设置的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雁飞;驾驶行为建模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周立军;基于驾驶员信息处理特性的跟驰及换道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任有;交通环境下驾驶行为模拟与应急驾驶可靠性建模[D];吉林大学;2007年
9 郭孜政;驾驶行为险态辨识理论与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李彦章;重庆市摩托车事故特点及心理影响因素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桃;矫正学生行为差错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司东美;高速公路驾驶员不良驾驶行为危险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卞晓华;基于驾驶行为的车辆运行安全特性及其模型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4 沈佼;醉酒驾驶行为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李实振;北京市司机风险驾驶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海琼;不同交通流状态下驾驶行为差异模拟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7 钟芬;论醉酒驾驶行为[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8 尤强;面向汽车主动安全的驾驶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陶立;机动车驾驶员不当驾驶行为特征与判别指标分析[D];清华大学;2012年
10 满东;基于驾驶行为模型的青年驾驶行为及反馈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驾驶员与道路环境因素的驾驶行为差错数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9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29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