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与控制措施研究
本文关键词: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与控制措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长安大学》 2012年
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与控制措施研究
王小霞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主要污染源来自工业废气排放。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动车快速增长引起的尾气型污染(如NOX、CO、SO2等)在许多城市逐渐取代煤烟型污染,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我国部分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城市建筑物高、道路拥挤,导致机动车尾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密度及其造成的大气污染浓度比发达国家高出几倍,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大气环境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挑战。虽然我国政府部门一直致力于采取措施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我国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基本上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此研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论文在介绍国内外机动车保有量预测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控制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相关研究。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1)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的汽车污染物排放量、低速汽车污染物排放量和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量基本上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2)将生态足迹理论及其模型应用到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探讨中,建立了以建筑用地生态足迹需求、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足迹需求为主的道路交通生态足迹需求与道路交通区域生态承载力构成的道路交通生态足迹模型: 以我国道路机动车保有量为计算依据,说明了道路交通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过程,得出我国2000年以后的道路交通生态足迹均处于ED状态,其已不符合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且具有持续恶化的趋势,道路机动车的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3)应用灰色预测理论对我国道路机动车保有量2005年~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道路机动车保有量灰色GM(1,1)预测模型x (1)(k+1)=77273.6e0.137400721k67000,,应用残差检验、级比偏差检验、关联度检验和后验差检验四种方法对机动车保有量GM(1,1)预测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靠,精度较高。 (4)采用改进的试算法,通过建立并求解线性规划方程确定了平滑系数a,得到道路机动车保有量指数平滑预测的平滑系数α=0.87,汽车保有量指数平滑预测的平滑系数α=1,摩托车保有量指数平滑预测的平滑系数α=0.73。论文对于平滑系数a的选取过程表明:改进的试算法不仅能够明显降低a选择的计算工作量,而且由该方法确定的a值会非常准确。 (5)应用组合预测原理,根据方差—协方差法(MV),得到道路机动车保有量预测的灰色预测值与二次指数平滑预测值的加权系数分别为: w1=0.87、 w2=0.13,建立了基于灰色指数平滑的组合预测模型fc=0.87f1+0.13f2,得到了机动车保有量(总量)的组合预测结果。然后用类似的办法预测得到了2010年~2015年我国道路机动车分车型保有量的预测值。 (6)应用线性回归模型理论对我国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2005年~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机动车保有量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Y t=4214.947+0.0545Xt(其中:X t是自变量在第t期的取值,Y是第t期的预测值),相关系数R=0.98。而后,应用上述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得到了2010年~2015年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预测值。 (7)把CO、HC、NOX和PM作为道路交通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基于改进的单箱模式建立了道路交通环境大气容量模型,合理选取了混合层高度、干湿沉降速度以及化学转化率等模型参数,得到了目标年的道路交通环境容量。 (8)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主要受到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年平均行驶里程和机动车平均排放因子三个因素的影响,论文从这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机动车NOX排放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U491.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天来;黄华锋;;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对策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年01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小华;;Excel在指数平滑法参数优选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毕晔;葛蕴珊;韩秀坤;;基于MOBILE6.2的北京市出租车排放污染物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2期
3 赵晓光;许振成;王轩;王俊能;;北京机动车限行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4期
4 栾颖;吕宝增;;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分析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1期
5 刘扬;郭建斌;;汽车使用对生态环境污染的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2期
6 马因韬;刘启汉;雷国强;李潭峰;栾胜基;;机动车排放模型的应用及其适用性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白炜;新加坡的交通污染控制[J];节能与环保;2004年06期
8 谢开贵,何斌,郑继明;灰色预测模型建模方法探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9 金小山;;广州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及控制措施[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9年03期
10 吴全雷;汪云甲;;焦作市2005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姬杨蓓蓓;孙立军;;交通拥挤收费的理论基础和在国内实施的对策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哲林;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我国环境税有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晓燕;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2 赵文娟;城市道路交通的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戴华娟;组合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王令;深圳市机动车尾气的污染排放状况及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5 严修红;改进型灰色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07年
6 习江鹏;道路运输节能减排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刘小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容量计算的探讨[D];厦门大学;2008年
8 翁小杰;基于灰色理论和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9 张栓柱;武汉市汽车保有量预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利;朱谷昌;张普斌;夏正清;;灰色系统在赛什塘铜矿区Cu品位预测方面的应用[J];四川有色金属;2009年02期
2 李岗,熊猛;浅析灰色系统的发展及其展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3 杨开云;冯卫;王亮;朱峰;;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在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4 徐波;林伟;蒋忠席;张卫芳;;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机场道面使用性能预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5 叶勇;郭子雄;;GFRP筋—混凝土粘结性能影响参数的灰色关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6 吴新民;张静平;;化学专业学生实验能力与就业能力关联度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杨攀;张宇;;灰色控制系统理论在火灾预测中的应用[J];安防科技;2006年03期
8 张建栋;赵丽红;王海峰;;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安防科技;2008年08期
9 齐新安;朱祖林;;安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与发展态势的灰关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王贵权;朱云鹃;;企业债券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孝鹏;龚亲华;李振宇;许甜甜;;中国古代决策思想与现代决策科学的融合与发展[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冯羽;马凤山;魏爱华;赵海军;郭捷;;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在地下水水位预测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3 黄碧春;;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筑物变形分析中的应用[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琳;;浅谈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5 师荣光;赵玉杰;沈跃;郑向群;王维;;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技术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6 陈璐;王岩龙;王伟;吉晟;黄浩云;;规划环评中污染物总量的分析方法[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7 陈冲;;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支撑理论与方法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8 荆浩;赵希男;;改进的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在科技中小企业成长能力评价中的应用[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魏长顺;沈银花;魏利胜;;基于优化GM(1,1)模型的人口预测方法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孝红;吴姝芹;申涛;范勇;;灰色预测控制及在篦冷机系统中的应用[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赵琪;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刘洪斌;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文俊强;石灰石粉作混凝土掺合料的性能研究及机理分析[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5 陈非;基于过程信息融合的旋转机械信息(火用)故障诊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宏;镇江市水环境安全评价及风险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7 谷化铮;我国滑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石钦文;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协调发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曲建军;基于提速线路TQI的轨道不平顺预测与辅助决策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郝艳召;中观层次路网机动车排放动态量化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熊洋;柳州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郝春晖;先进制造系统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朱浩锋;新疆包尔图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乐志军;新朝川矿矿井水分布规律研究与防治对策[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田富超;寺河矿西井区3号煤层瓦斯突出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段守军;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杜武青;西部大气环境中聚酯玻璃钢老化及室内外老化相关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9 王艳霞;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收费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永宾;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评价方法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平措;;大气污染扩散长期模型(ISCLT3)及其应用尝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2 吴丽芳;程水源;陈东升;王海燕;郭秀锐;;应用多维多箱与高斯复合模型研究大气环境容量[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1期
3 毕晔;葛蕴珊;韩秀坤;;基于MOBILE6.2的北京市出租车排放污染物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2期
4 郭连军,李莲花;我国汽车保有量预测方法浅析[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沙维奇;ADMS模型测算鞍山市空气中SO_2环境容量[J];北方环境;2004年03期
6 徐盛荣;哈尔滨市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方法[J];北方环境;2005年01期
7 赵靓;;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减排措施[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5期
8 李金齐;计彤;;行星意识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文化思考[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9 马晓明;王东海;易志斌;尹衍鹏;;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与分配方法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张远航,邵可声,唐孝炎,李金龙;中国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Z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劲;[N];中国工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会萍;环境税及其国际协调[D];厦门大学;2002年
2 袁明鹏;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及其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谢鸿宇;基于空间综合生态足迹分析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蔡自力;可持续发展与财税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赵静波;吉林省综合运输体系完善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鹏飞;世界汽车市场需求的宏观分析与中国汽车行业的销售对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2 马超群;环境容量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3 李晓燕;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4 罗清玉;道路运输行业评价监控指标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5 任乐;道路运输服务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6 李华罡;构建我国环境保护税收体系的思考[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7 王占宇;汽车排放污染物CO植物阻散特征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8 邵洪强;我国能源节约型经济体系建设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9 朱彤;车辆购置税征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10 胡伟;我国汽车销售量预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承鹏;;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尾气净化器将上市[J];科技资讯;2004年10期
2 ;威孚力达向机动车尾气后处理行业领军企业迈进[J];内燃机与配件;2011年01期
3 周丽艳;;浅谈治理机动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J];车世界;2002年10期
4 ;动态信息[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6年11期
5 吴同华;王真明;;机动车尾气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J];科技信息;2009年22期
6 ;短波[J];摩托车信息;2004年04期
7 陈红岩;黄从海;;基于ARM7的机动车尾气分析仪的开发[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10年02期
8 王琛;王伯光;钟流举;冯志诚;冯安明;;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污染控制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6期
9 董锦;机动车尾气的克星——“埃克马”系列高科技环保节油产品在申城落户[J];工业技术进步;2000年06期
10 沈明辉;;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机动车排放污染治理工作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超;;南宁市机动车尾气监测技术探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2 王铁栋;刘文清;杜光宇;刘建国;张玉钧;洪顺坤;王敏;方曦;;机动车尾气遥测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李金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可忽视尾气排放[A];《河北环境科学》-华北五省市环境科学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志石;景承涛;;澳门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评价[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5 张洪汛;祁明晰;勾频;陈琪;;机动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封装设计[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谭钦文;王成明;尹华强;杨枬;;成都市城区大气环境中氮氧化物的控制策略[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7 于莹莹;吴辉;宋宏;;交通主干道尾气污染对大鼠的气道损伤的现场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8 陈耀强;史忠华;赵明;林涛;龚茂初;袁书华;陈启章;;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史忠华;姚艳玲;赵明;龚茂初;陈启章;陈耀强;;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10 史忠华;姚艳玲;赵明;龚茂初;陈启章;陈耀强;;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兆木;[N];中国环境报;2009年
2 记者 冯梓剑;[N];南宁日报;2010年
3 记者 曹爱方 通讯员 谢小诚 陈晓众;[N];宁波日报;2009年
4 记者 甘晓妹 实习生 张红茹;[N];徐州日报;2010年
5 杨政莹;[N];人民政协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杨树洁;[N];铜仁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赵永伟;[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4年
8 本报记者 李凌翌;[N];成都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赵乃林;[N];辽宁日报;2001年
10 记者张世科;[N];中国汽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袁书华;满足欧Ⅲ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D];四川大学;2007年
2 古金霞;天津市区PM_(2.5)污染特征及灰霾等级评价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琳;降低二次有机碳对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影响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邱立民;城市大气中颗粒物源解析的不确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高知义;大气细颗粒物人群暴露的健康影响及遗传易感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刘光亚;基于全反射X射线荧光技术的武汉市大气颗粒物有害元素浓度分析[D];南华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蕾;沈阳市机动车尾气治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郑英;机动车尾气污染与防治的法律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韩晶;兰州市机动车尾气中污染物量化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4 周留柱;大气压力下激光电离技术探测环境痕量苯系物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蔚隽;西安市机动车排放尾气中多环芳烃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6 艾宏志;机动车尾气有机成分分析及天然水体中全氟有机物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多佳;基于GIS的乌鲁木齐市友好路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8 袁青青;火电厂和机动车排烟中多环芳烃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9 杨国彬;街道峡谷机动车尾气污染扩散模拟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7年
10 樊新岩;激光质谱法在大气污染物分子探测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与控制措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1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