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形混凝土梁粘贴碳纤维布的受弯承载力
本文关键词:箱形混凝土梁粘贴碳纤维布的受弯承载力 出处:《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混凝土结构 箱形梁 碳纤维布 受弯性能 承载力
【摘要】:为研究箱形混凝土梁粘贴碳纤维布后的受弯性能及承载力,对8根不同混凝土强度、配筋率、碳纤维布加固量、U形箍间距的混凝土梁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粘贴碳纤维布能够有效改善梁受弯性能,提高梁的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能够充分发挥其高强特性,得到了很好的加固效果;由于粘贴碳纤维布属于被动加固,且材料很薄,在加载初期发挥的作用很小,故对梁的开裂荷载影响较小;该加固方法对屈服前梁的刚度影响很小,屈服后梁的刚度有一定的提高;标准梁受压区高度x≤2a's时,由于混凝土不参加计算,故无需考虑箱形梁的特殊截面,设计时可采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矩形截面梁的计算公式,计算精度较高;碳纤维布加固梁在受压区高度x≤2a's时,参照《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中计算公式,但计算精度不高,通过对折减系数的修正,能够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
[Abstract]:For the study of box concrete beams with CFRP after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bending performanc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8 different concrete strength, reinforcement ratio, CFRP amount, U stirrup spacing of concrete bea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FRP can improve the flexural performance, improve beam the yield load and ultimate load,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trength, have good reinforcing effect; because of the passive with CFRP, and the material is very thin, very small in the early stage of loading play a role, so the cracking load influence on beam smaller; stiffness influence the strengthening method on the yield of the front beam the yield is very small, the beam stiffness is improved; the standard beam height of compression zone x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2a's, because the concrete does not participate in the calculation, so no need to consider the special section of box girder, the design can be used when the "norm" in the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moment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cross-section beam, high accuracy;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beams in compression zone height x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2a's, according to the "formula" code for design of highway bridge reinforcement, but the accuracy is not high, by doubling the reduced coefficient of correction, can make the results more accurate.
【作者单位】: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辽宁省建筑材料监督检验院;沈阳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8065)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LR2014015) 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cstc2013yykf A30004) 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F12-271-4-00)
【分类号】:U441
【正文快照】: 引文格式:张延年,李朝阳,刘新,等.箱形混凝土梁粘贴碳纤维布的受弯承载力[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5):604-609.钢筋混凝土桥梁是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勘察、设计、施工和使用时间等因素,以及公路交通量不断增加,公路桥梁负荷日趋加重,普遍存在桥梁承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吴刚,安琳,吕志涛;碳纤维布用于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加固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0年07期
2 冯永利;;浅谈桥梁加固[J];山西建筑;2008年02期
3 张智梅;考书姣;白世烨;;C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2年04期
4 高璞;吴冲;苏庆田;孙一鸣;刘海燕;;连续宽箱组合梁桥混凝土桥面板的疲劳损伤度[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5 王晓初;刘洪涛;;碳纤维混凝土受弯构件抗弯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3年08期
6 徐明磊;张俊;李晓瑾;朱浮声;;不同强度混凝土T形加固梁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2年04期
7 涂晓佩;张保敏;李重情;;碳纤维材料在桥梁加固中应用的探索研究[J];纤维复合材料;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琼;陆洲导;;碳纤维受弯加固梁变形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2 钱伟;高丹盈;;初始损伤对CFRP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3 刘小芳;李旭;;CFRP片材加固混凝土连续梁长期受力性能与极限承载力试验[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4 朱彦鹏;廖永石;郑建军;滕文川;赵丹丹;;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二次受力抗剪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5 唐义军;;碳纤维布加固RC梁后的荷载-挠度全曲线的简化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6 方从严,梁有峰,吴庆;土木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综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7 万颖;碳纤维布用于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加固[J];安徽建筑;2001年03期
8 程健;;碳纤维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吴志平,杨林德;外贴碳纤维增强材料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设计[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10 周奋生,章梓茂;FRP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丽军;张岩俊;陈伟;刘云;;某工程碳纤维布加固设计实例[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2 郑权;;火灾受损后的大桥维修与加固技术工艺探讨[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齐海燕;;碳纤维布加固问题的探讨[A];现代建设工程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贵平;李斌宇;;某严重裂缝钢筋混凝土梁板的补强增荷[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雪丽;丁亚红;曾宪桃;王兴国;;粘贴预应力玻璃钢板加固混凝土梁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李趁趁;高丹盈;赵军;;碳纤维布增强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江卫国;陈忠范;;梁柱端碳纤维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王兴国;曾宪桃;周朝阳;丁亚红;;粘贴预应力GFRP板加固混凝土梁抗弯试验分析[A];先进纤维混凝土 试验·理论·实践——第十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杨利伟;王天稳;尹志强;林汪勇;侯发亮;;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二次受力性能试验研究[A];FRP与结构补强——'05全国FRP与结构加固学术会议论文精选[C];2005年
10 陈尚建;杨金华;欧阳普英;侯发亮;;BFRP筋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煜;玻璃纤维(GFRP)片材加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任慧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基本力学性能和长期受力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3 于天来;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张娟霞;混凝土结构破坏机理的数值试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5 任伟;钢筋混凝土T梁桥的片材加固机理、设计方法及其应用[D];长安大学;2006年
6 李趁趁;FRP加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彭亚萍;FRP加固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和节点的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杨f,
本文编号:1338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38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