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多孔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衰变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5 09:35

  本文关键词:多孔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衰变特性研究 出处:《东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多孔沥青路面 空隙率 配合比设计 路用性能衰变 功能性能 耐久性能


【摘要】:多孔沥青路面是一种大空隙骨架结构的路面,其空隙率为20%左右。这种大空隙结构使得路面具有很好的连通空隙,改善了路面的排水性能,有利于雨天的行车安全。大空隙结构同时增加了路面的构造深度,有利于提高抗滑性能,并具有降温和降噪的功能。随着多孔沥青路面在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其使用过程中的路用性能的下降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多孔沥青路面的功能性能和耐久性能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考虑使用空隙率作为路面功能性能衰变的特征变量,根据多孔沥青路面使用的环境特点,考虑沥青老化和冲刷为路面耐久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依托上海五洲大道的实体工程,本文分析了空隙率和有效空隙的关系,以及多孔沥青路面对材料及配合比设计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空隙率下的级配和油石比,并分析了多孔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空隙率的关系。针对多孔沥青路面空隙的衰变,本文分别分析了荷载压密以及堵塞作用造成的空隙损失。其中,堵塞是造成空隙损失的主要原因。随后,本文以不同的空隙率(18%-22%)的混合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多孔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的功能性能衰变,包括排水性能、抗滑性能和抗堵塞性能;以沥青的加速老化和动水冲刷为手段,分析了沥青老化和冲刷对耐久性能的影响,包括低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空隙率的衰变,多孔沥青路面的功能性能逐渐下降,其中,排水性能和抗堵塞性能下降最为明显。而多孔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受到沥青老化和冲刷的影响而下降。综合本文的研究成果,为了保证多孔沥青路面的正常使用,原则上要求多孔沥青路面的空隙率在18%以上。另外,对使用中的多孔沥青路面应定期清洗路面结构中的堵塞杂物,当空隙率衰变到20%以下时,路面的抗滑性能和抗堵塞性能损失较大,应该清洗维护路面结构。
[Abstract]:Porous asphalt pavement is a kind of pavement with large void skeleton structure and its void ratio is about 20%. This kind of large void structure makes the pavement have very good connected voids and improves the drainage performance of pavement. The large void structure increases the structure depth of the pavement at the same time, and improves the anti-skid performance, and has the function of cooling down and reducing noise.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porous asphalt pavement in the worl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road performance in the course of u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wo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functional performance and durability of porous asphalt pavement. Considering the void ratio as the characteristic variable of pavement functional performance decay,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porous asphalt pavement. Considering asphalt aging and scouring as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pavement dur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id ratio and effective void based on the solid engineering of Shanghai Wuzhou Avenue. On the basis of this, gradation and oil stone ratio under different voids are desig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void ratio of porous asphalt mixture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decay of porous asphalt pavement voids, the void losses caused by load compaction and blockage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Plugging is the main cause of void loss. Subsequently, the mixture with different void ratio (18- 22)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decay of the function of porous asphalt pavement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is analyzed by the method of laboratory test, including drainage performance, anti-skid performance and anti-clogging performance. The effects of asphalt aging and erosion on durability, including low temperature stability, water stability and fatigue resistance,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accelerated aging and hydrodynamic scouring of asphalt. With the decay of voids, the function of porous asphalt pavement decreases gradually. The deterioration of drainage performance and anti-blocking performance is most obvious, while the durability of porous asphalt pavement is affected by asphalt aging and scouring. In order to ensure the normal use of porous asphalt pavement, the paper synthes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principle, the void ratio of porous asphalt pavement should be more than 18%. In addition, the porous asphalt pavement in use should be cleaned regularly to block debris in the pavement structure, when the void ratio decay below 20%. The road surface should be cleaned and maintained because of its large loss of anti-skid and anti-clogging performance.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向进;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J];东北公路;2001年02期

2 王守立,麻虹艳;沥青路面防水措施初探[J];辽宁交通科技;2001年05期

3 李愉平;沥青路面质量管理与控制[J];青海交通科技;2003年04期

4 李江,封晨辉;永久性沥青路面[J];石油沥青;2005年03期

5 张雁,李维生,赵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纤维稳定料的发展综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曹卫东,陈旭,吕伟民;简述国内外低噪声沥青路面研究状况[J];石油沥青;2005年01期

7 宋秀兰;杨英;;英试验多孔沥青路面[J];建筑工人;2006年02期

8 卜伟;;沥青路面热风加热的计算[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年04期

9 贾渝;;2008年沥青路面与环境专题研讨会信息[J];现代交通技术;2006年03期

10 关书敏;;国内第一条景区橡胶沥青路面铺就通车[J];公路交通技术;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杰;;加强全面管理防止沥青路面水破坏[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2 刘韩英;张忠光;孙红兰;;浅谈沥青路面的养护与维修[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6[C];2006年

3 王佐民;吕伟民;;低噪声沥青路面的声学特性[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位俊涛;刘晓兵;;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以新密市荥密路施工为例[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5 姬东;李黎;;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承斌;穆杰;邵龙潭;;微波加热沥青路面及其控制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泽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关键施工质量管理实践[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9 万里鹏;程琳;;浅谈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10 杨海鸥;吕松年;;合理选择沥青路面设计结构方案[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珍珍;美专家提出系统考虑沥青路面质量[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记者 杨宝众 特约记者 王丽霞;技术交流有助提升中国沥青路面水平[N];中国交通报;2006年

3 赵会;岷江大道沥青路面全面开铺[N];眉山日报;2008年

4 王远洋 孙燕 程佳祺;城市非主干道推广沥青路面[N];蚌埠日报;2009年

5 周瑞华;“衡大高速”沥青路面“就地再生”[N];衡阳日报;2010年

6 记者 白秋薇;陕西:沥青路面耐久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交通报;2010年

7 荣磊 春燕;我省要求40%沥青路面循环利用[N];新华日报;2011年

8 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 通讯员 蒋恒;港城“尝鲜”沥青路面修复新技术[N];苏州日报;2011年

9 实习记者 赖囝楠;浙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换颜”[N];中国交通报;2011年

10 实习生 李茜邋杨捷;彩色沥青路面制作“独占鳌头”[N];长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圣洁;基于江西南部地区温度条件的沥青路面健康性能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2 周泽洪;基于四川气候和轴载要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陈尚江;贵州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适应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杜银飞;沥青路面取向热诱导传输机理与结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刘涛;基于无损检测方法的沥青路面介电特性与施工质量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耿立涛;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书云;基于生心理因素的沥青路面性能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8 黄志义;特长隧道沥青路面火灾过程燃烧机理与安全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聂鹏;辽宁省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类型与区划原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关彦斌;大孔隙沥青路面的透水机理及结构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作舟;基于混合Lagrange-Euler算法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疲劳损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亮;典型沥青路面罩面施工工艺及质量管理[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赵耀华;基于性能的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曹玉华;季冻区高等级公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合理结构及使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刘世伟;沥青路面冷铣刨切削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张勇;沥青路面施工设备作业质量指标体系与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熊海珍;提高青海省沥青路面耐久性的技术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高建纲;城市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高国立;重载交通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10 秦昊;潮湿山区公路沥青路面主动抗凝冰技术研究[D];南昌工程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382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82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2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