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地层大跨双连拱公路隧道结构受力及施工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软弱地层大跨双连拱公路隧道结构受力及施工方法研究 出处:《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双连拱隧道 中隔墙稳定性 支护结构受力 施工方法 数值模拟 监控量测
【摘要】:连拱结构是近几十年在公路隧道建设中常采用的一种隧道结构型式,因其具有接线容易,占地少,地下空间利用率高,有利于保护环境,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等优点,得以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诸如中隔墙渗漏水、结构变形大等病害的发生,因此全面了解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受力特点和变形规律成为迫切需求。本文以南山路双连拱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调研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中隔墙稳定性、支护结构受力规律和施工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在前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地表偏压区对称中隔墙和非对称中隔墙受力进行计算,得出非对称中隔墙比对称中隔墙竖向不平衡力减小了 12.06%,不平衡力矩减小了 61.87%,因此非对称中隔墙在地表偏压区有较好适应性;分别对洞口偏压段和40m埋深段的隧道结构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选取代表性断面进行中隔墙的内力监测,得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中隔墙墙顶处始终存在偏压,并且向先行洞一侧偏转,在后行洞上台阶开挖时偏压最大。(2)利用FLAC3D软件模拟软弱地层双连拱隧道初期支护在施工过程中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现场对地层和结构变形、支护结构受力以及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试验来优化支护参数。地层变形包括地表沉降、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地表沉降主要受本侧主洞开挖影响,洞内初期支护以竖向沉降为主,水平收敛较小,后行洞的施工对先行洞的沉降有一定影响,但幅度不是很大;支护结构的受力监测包括围岩压力、初支二衬接触压力、钢拱架内力和二衬内力,后行洞的施工使先行洞围岩应力重分布,使其围岩压力、初支二衬接触压力和二衬内力都有所增大,但钢拱架受压有所减小,对钢拱架的受力状态有所改善。(3)以南山路双连拱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在不同的围岩级别设置不同的主洞开挖错距和台阶长度来优化双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通过对Ⅲ围岩中导洞开挖法和V级围岩三导洞开挖法的数值计算,得出Ⅲ级围岩合理主洞错距为2D~2.5D,台阶长度视具体情况决定,V级围岩合理主洞错距为2.5D~3D,合理台阶长度为1Om左右。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stability of the middle partition wall , the stress law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middle partition wall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ouble - arch tunnel . The main work an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 1 )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evious stage ,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formation law of the asymmetric middle partition wall are reduced by 12.06 % , the unbalanced torque is reduced by 61.87 % , and the internal force of the middle partition wall is measured by means of investigation , analysis ,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site measurement . ( 2 ) Using FLAC3D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change law of the displacement field and stress field during the initial support of double - arch tunnel in soft stratum , and combine the site ' s influence on formation 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 , support structure stress and early strength test of shotcrete .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U45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华;刘士海;任少强;;隧道喷射混凝土强度增长规律及硬化速度对初期支护性能影响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5年06期
2 郗锋;;双连拱隧道主洞上下台阶法施工数值模拟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年05期
3 唐伟;张红薇;;浅埋偏压双连拱隧道施工顺序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1年05期
4 曹志林;;大跨度双连拱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年05期
5 袁飞;刘新荣;钟祖良;;偏压黄土连拱隧道掌子面纵向间距优化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6 吕剑云;;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7 马永峰;张志豪;贾贵智;曹力桥;;连拱隧道先行洞室支护体系施工力学性态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1年01期
8 柴文书;杜朝伟;李曙光;;厦门机场路隧道双连拱与小间距工法设计比选[J];中国勘察设计;2011年02期
9 周丁恒;曹力桥;王晓形;房师涛;;浅埋大断面大跨度连拱隧道支护体系现场监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10 任少强;;大跨度双连拱公路隧道数值模拟与围岩稳定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伟;陈少华;姚国芳;陈文辉;;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结构型式的初步研究[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孟德鑫;高速铁路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空间变形特性及支护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林刚;连拱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甄浩宇;连拱隧道设计及施工优化[D];长安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85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8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