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例温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确定
本文关键词:大比例温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确定 出处:《公路》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温再生 施工温度 确定方法
【摘要】:针对大比例温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确定方法研究不足的现状,通过黏温曲线法、黏温曲线计算法及等体积法分别确定掺加两种温拌剂的RAP掺量为52%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结果表明黏温曲线法与黏温曲线计算法不适用于大比例温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确定。采用等体积法确定的掺M-1温拌剂的大比例温再生沥青混合料降温幅度约为10℃,掺Sasobit温拌剂的降温幅度约为18℃。按照等体积法成型的温再生沥青混凝土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与水稳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
[Abstract]: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temperature regeneration to determine the status quo lack of method for construction material temperature of asphalt mixture, the viscosity temperature curve method, construction temperature viscosity temperature curve calculation method and volum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RAP is mixed with two kinds of warm mix agent for recycled asphalt mixture 52%,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truction temperature viscosity temperature curve method and the viscosity temperature curve calculation method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large scale temperature of recycled asphalt mixture is determined. The high blending ratio of M-1 warm mix agent volum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temperature of recycled asphalt mixture temperature range is about 10 degrees Celsius, the cooling rate of Sasobit doped warm mixed agent is about 18 degrees Celsius. According to volume forming method the temperature of recycled asphalt concrete has excellent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and water stability, can meet the specifications.
【作者单位】: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
【基金】:山西省交通运输厅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1-5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近年来,节能环保意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内外均采用温拌技术来降低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和摊铺温度,改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问题,以达到欧盟标准[1]。随着高速公路大范围维修养护阶段的到来,将温拌技术运用到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中,成为节能环保新措施[2]。温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旭亮;;再生沥青混合料特性研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2年05期
2 胡达平;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J];市政技术;2003年04期
3 李荣冕;;再生沥青混合料旧料掺量研究[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2期
4 查旭东;陈兆坤;;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J];公路与汽运;2008年03期
5 王欣;;溶剂法测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密度[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年06期
6 余建民;吴为义;吴玉霞;;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城市道路中的试应用[J];浙江建筑;2008年07期
7 王超;;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机理分析与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年07期
8 崔普查;;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长期水稳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33期
9 陈静云;孔令然;李正阳;;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抗冻融循环性能试验[J];山西建筑;2010年22期
10 赵亚兰;陈拴发;;再生沥青混合料老化性能研究[J];中外公路;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松;熊巍;邹云华;刘勇;;厂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低等级公路应用的可行性探讨[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2 熊巍;卢柯;;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研究[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3 黄冲;黄绍龙;黄修林;丁庆军;;废橡胶粉在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性能研究[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金喜;藤原忠司;;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针入度对其使用性能的影响[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志祥;吴建浩;;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6 刘浩;李涛;;EC120温拌改性剂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作用与影响[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7 梁伟光;卢铭伊;许先琴;;我国城市废旧沥青料的再生利用[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叶子 马芳;为绿色奥运献一份力[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杨彦海;变废为宝 经济环保[N];中国交通报;2007年
3 通讯员 冯文华;亏本订单逼出来的创新[N];绍兴日报;2007年
4 张东平;给黑土地添一抹亮丽的“绿色”[N];首都建设报;2008年
5 记者 罗源源;节能巧算“三笔账”[N];首都建设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斌;沥青混合料热再生机理及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永强;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与应用效益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康强;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与应用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彭玉柱;沥青路面温拌再生技术及工程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4 王刚;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刘振丘;RAP回收工艺及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尤江;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及路用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江照伟;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材料及结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8 雷润生;基于厂拌热再生技术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9 张豹;贵州山区乳化沥青冷再生RAP料变异性及质量控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10 田永强;水发泡温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99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99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