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道路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1-09 07:39

  本文关键词:道路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出处:《生态经济》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道路 生态学 产沙 地形稳定性 敏感性


【摘要】:道路建设影响了诸多生态过程,也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成为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对地形稳定性、侵蚀敏感性产生重大影响,造成生境破碎化及鱼类的屏障效应。道路生态学问题早已引起广泛关注,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但道路生态影响的大尺度性和长期性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理解,作为一个广阔的前沿领域,其研究应把握好与国际同步这一良好契机。
[Abstract]:Road construction has influenced many ecological processes , also caused a series of negative impacts , which has been the main source of sediment in the river basin . I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terrain and the sensitivity of erosion . The problem of road ecology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 which is one of the hot problems in the world today . However , the large - scale and long - term nature of the ecological impact of the road has not been further understood as a broad frontier field , and its research should grasp the good opportunity to synchroniz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

【作者单位】: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澜沧江国际能源有限公司;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
【基金】:西部大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研究(GW-KJ-2013-06)
【分类号】:U412
【正文快照】: 2002年1月,美国著名景观生态学家Forman教授指出:道路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中枢,其分布范围之广和发展速度之快,是其他人类工程无法比拟的[1]。道路建设影响诸多生态过程[2],其生态学问题早已引起广泛关注,是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之一。道路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双成,许月卿,周巧富,王磊;中国道路网与生态系统破碎化关系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2 徐宪立;张科利;刘宪春;;道路侵蚀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3 张科利;徐宪利;罗丽芳;;国内外道路侵蚀研究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2008年01期

4 蔡强国,刘纪根,刘前进;岔巴沟流域次暴雨产沙统计模型[J];地理研究;2004年04期

5 包薇红,范兢;浅谈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交通环保;2000年03期

6 郑世清;田风霞;王占礼;徐学选;;植物路与土质路产流产沙过程的比较试验[J];泥沙研究;2009年04期

7 王伯勤;高建恩;李书钦;韩信来;;黄土高原不同道路的水沙响应模拟试验研究[J];人民长江;2009年16期

8 刘世梁;崔保山;杨志峰;甘淑;董世魁;;高速公路建设对山地景观格局的影响——以云南省澜沧江流域为例[J];山地学报;2006年01期

9 邱荣祖,王玉明,康文和;山地林道路面土壤侵蚀的研究[J];森林工程;1997年04期

10 宗跃光,周尚意,彭萍,刘超,郭瑞华,陈红春;道路生态学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凤英;何小武;金伟;何艳;;公路工程土壤侵蚀预测方法评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2 祁军;宋桂龙;王琼;;应用于植被护坡的两种野生灌木抗旱适应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3 花可可;魏朝富;;土地整理工程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4 周芸;周建华;段展展;;基于生态角度的山地公园道路规划[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5 张龙;杨昆;;GIS环境下洱海流域降雨径流模拟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6期

6 何如海;叶依广;;基于模糊理论的城市交通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7 高标;韩玉民;;高速公路建设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杨发相;陈晓光;雷加强;韩志强;张凡;岳健;何新红;;荒漠区公路建设引起环境退化及对策——以新疆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3期

9 雷军;匡星;白明洲;王连俊;;典型铁路工程边坡降雨侵蚀过程规律调查[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孙超;金永焕;陆秀君;;长白山道路对周边植物及土壤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0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云鹏;;生态风险的气候变化情景分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禹金彪;胡蝶;罗熊;陈勇;;江西吉安至莲花高速公路建成前后景观生态变化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3 汪甜;刘胜祥;;景观生态评价在高速公路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以攀枝花高速公路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4 蔡强国;刘纪根;;流域侵蚀产沙模型与尺度转换研究[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5 何毓蓉;廖超林;徐佩;;西部山区道路建设毁损土地的退化及其环境效应 Ⅱ.四川盆地典型路段地区的土壤退化与土壤系统分类[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6 史东梅;;高速公路建设中侵蚀环境及水土流失特征的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殷利华;姚忠勇;薛宁;黄小卫;万敏;;道路生态学视野下黄土公路绿化改造景观分析与评价[A];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宗跃光;顾朝林;甄峰;;景观规划韵律学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运用[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9 毕研蒙;;流动的风景线——浅析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斌;董博昶;秦晓春;吴贤斌;彭丹;田雷;赵琴;李茵;;公路工程对生态环境长期影响的识别与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霞;基于青海半干旱地区公路生态恢复集成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李坚;基于分形理论滇池流域水土流失生态影响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陈刚;四川盆周山地土地利用/覆盖景观空间格局演替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杨德生;重庆市渝北区地表景观格局时空演化及生态环境响应[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屈广义;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及案例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陈华;西南丘陵山区农村道路构建及其景观效应[D];西南大学;2011年

7 曾胜兰;道路建设对路边植物群落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8 郭军庭;潮河流域土地利用/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冉江洪;小相岭大熊猫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策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刘清;高速公路交通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安;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土壤侵蚀规律与坡面侵蚀经验模型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崔普伟;基于单元流域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岔巴沟流域次暴雨产沙经验模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杨超;村庄用地综合适宜度评价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4 曹永先;大学校园道路规划设计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张昌贵;旅游开发对太白山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谷颖乐;广州市郊区公路交通系统对两栖爬行动物公路死亡的影响及对策[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吴雨;基于生态完整性的风景名胜区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8 莫吉炜;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公路死亡研究及生物通道设计[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石道才;小城镇道路绿地提质改造规划与设计[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黄滢;平原道路作用与景观协同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峰;周伟;王磊;;江西省公路网规划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2 张鹏飞,姚成;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沿线交通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3期

3 席嘉宾,杨中艺,陈宝书,张惠霞,陈麦侠;西安地区高等级公路边坡护坡绿化草种的引种栽培试验[J];草业科学;1998年05期

4 谢云,林燕,张岩;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发展与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5 蔡强国,范昊明;泥沙输移比影响因子及其关系模型研究现状与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6 后立胜,蔡运龙;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实质分析与进展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7 韩增林,杨荫凯,张文尝,尤飞;交通经济带的基础理论及其生命周期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4期

8 彭文英,张科利,江忠善,孔亚平;黄土高原坡耕地退耕还草的水沙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2002年04期

9 郑粉莉,高学田;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03年02期

10 罗利芳,张科利,李双才;撂荒后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透水性和抗冲性的变化[J];地理科学;2003年06期



本文编号:1400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00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f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