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隧道明挖段拉槽爆破时既有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特性

发布时间:2018-01-09 22:11

  本文关键词:隧道明挖段拉槽爆破时既有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特性 出处:《振动与冲击》2015年1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拉槽爆破 既有隧道 有限元分析 动力响应


【摘要】:研究确定拉槽爆破开挖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影响特征是制定正确合理控制爆破方案的前提。为此,以雅山隧道明挖段岩体拉槽爆破开挖为背景,利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爆破试验研究浅孔拉槽爆破时下部既有隧道结构的振动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既有隧道上部进行浅孔拉槽爆破时,既有隧道衬砌各质点的竖向振动均明显较水平振动强烈,对爆破振动控制起主要作用;距爆源较近一侧隧道拱肩衬砌的质点竖向振速峰值为最大,且其随单段起爆药量增加而显著增大;既有隧道衬砌上的竖向质点振速峰值与Von-Mises应力间呈明显线性关系,当衬砌振速阈值设定为4.5cm/s时,既有隧道衬砌的动力安全系数为2.0。现场试验结果证明了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可有效指导拉槽爆破开挖和爆破振动测试方案的制定,并据实测振动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了可优化设计拉槽爆破单段起爆药量的计算公式。
[Abstract]:The research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influence characteristics of blasting excavation on the existing tunnel structure is the premise to formulate a correct and reasonable blasting control scheme. Therefore, the background of blasting excavation of rock mass in the open excavation section of Yashan tunnel is taken as the background.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existing tunnel are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blasting tes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allow hole blasting is carried out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existing tunnel. The vertical vibration of each particle of existing tunnel lining is obviously stronger than that of horizontal vibra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trol of blasting vibration. The peak value of the vertical vibration velocity of the tunnel arch shoulder lining near the detonation source is the largest, and it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explosive content in the single section.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ak value of the vertical particle vibration velocity and the Von-Mises stress on the existing tunnel lining is obvious, when the threshold value of the lining vibration velocity is set to 4.5 cm / s. The dynamic safety factor of the existing tunnel lining is 2.0. The fiel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can effectively guide the excavation and vibration test of blasting. Based on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measured vibration data, the formula for the optimal design of the amount of detonating charge in single stage blasting is obtained.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272321) 乌鲁木齐市应用开发研究计划(Y131320008)
【分类号】:U451
【正文快照】: 为满足城市交通发展及节约土体的需要,常要求某些路堑、隧道等设施近距离平行或重叠既有地下结构进行开挖。岩体开挖不仅会再次改变地层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岩体采用爆破开挖时将可能造成邻近既有地下结构发生振动损伤破坏。因此,在岩体工程总体开挖方案确定后必须制定合理的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曹孝君;张继春;吕和林;郭建群;;浅埋隧道掘进爆破地表震动效应数值模拟[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张继春;曹孝君;郑爽英;郭学彬;;浅埋隧道掘进爆破的地表震动效应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2期

3 叶培旭;杨新安;凌保林;张业炜;;近距离交叉隧洞爆破对既有隧道的振动影响[J];岩土力学;2011年02期

4 汪波;何川;夏炜洋;;爆破施工新建地铁隧道与既有运营地铁的相互动力响应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1年05期

5 蒋楠;周传波;罗钢;苗高建;;铁路隧道混凝土衬砌爆破振动安全判据[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6 朱正国;孙明路;朱永全;孙星亮;;超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现场监测及动力响应分析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12期

7 姚强;杨兴国;陈兴泽;李洪涛;;大型地下厂房开挖爆破振动动力响应数值模拟[J];振动与冲击;2014年06期

8 管晓明;傅洪贤;王梦恕;;隧道近距下穿山坡楼房爆破振动测试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利军;李立宾;;爆破技术在门槽二期混凝土拆除施工中的应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7年S1期

2 聂相田;陈宁;齐静;王其同;;隧洞洞口处理方案探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年02期

3 张戈平;张丽清;;预裂爆破技术在软岩高边坡开挖中的应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年04期

4 梁宝成;张金东;;王村分洪闸爆破拆除方案的探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9年05期

5 高文平;;西大洋水库混凝土闸室整体快速安全拆除[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年06期

6 刘海洋;;渠道石方爆破起爆网路设计[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曾剑;;小净距隧道在山区高等级公路中的应用[J];华东公路;2010年05期

8 郑强;林从谋;林丽群;黄金山;杨海书;;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对山顶影响测试与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9 王波;蒋美蓉;谭跃虎;;城市隧道开挖爆破对古城墙的安全影响研究[J];环境工程;2008年S1期

10 巴久捌斤;;浅析中深孔爆破的降震措施[J];华章;2010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海霞;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安全判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新涛;城市岩体开挖爆破振动效应及安全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曲树盛;地铁车站在内爆炸作用下的结构响应与破坏及地面振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张谆;施工振动风险评估模型及专家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易长平;爆破振动对地下洞室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曹孝君;浅埋隧道爆破的地表震动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史秀志;爆破振动信号时频分析与爆破振动特征参量和危害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林大能;平巷掏槽爆破空孔尺寸效应及围岩频繁震动损伤累积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闫长斌;爆破作用下岩体累积损伤效应及其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龚伦;上下交叉隧道近接施工力学原理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勇;何川;周俐俐;童庞;;爆破振动对相邻隧道的影响性分析及控爆措施[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张建华,李世禄,王玉杰,李寿贵;爆炸扩腔数值模拟及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3 谭忠盛,杨小林,王梦恕;复线隧道施工爆破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4 李云安,葛修润,糜崇蓉,张鸿昌;岩-土-混凝土破坏准则及其强度参数估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5 王玉杰;梁开水;田新邦;;周宁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爆破地震波衰减规律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2期

6 张继春;曹孝君;郑爽英;郭学彬;;浅埋隧道掘进爆破的地表震动效应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2期

7 陈明;卢文波;易长平;唐浩;;大型地下厂房岩锚梁爆破安全控制标准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8 晏启祥;何川;姚勇;;软岩隧道施工特性及其动态力学行为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9 王祥秋;杨林德;周治国;;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动力响应特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7期

10 夏才初;龚建伍;唐颖;朱合华;;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现场监测分析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文煊;大型地下厂房开挖爆破振动破坏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新荣;郭子红;裴丽;王吉明;林志;王芳其;;交错既有隧道次生力学效应三维模型试验[J];岩土力学;2011年09期

2 于清浩;;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J];铁道建筑技术;2011年10期

3 李健;李昕;李华;;既有隧道改扩建工程结构安全性研究[J];公路隧道;2013年01期

4 刘方琨;丁云;朱崇钊;;新建建筑物对既有隧道的变形响应分析[J];工程建设;2013年05期

5 郭保生;刘庆潭;;既有隧道丙烯酸防水材料的实验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杜鹏;周莹;吴欣;;水库蓄水对既有隧道影响的稳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19期

7 张丽娟;孙巍;谢明;袁勇;;竖向近距离卸载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8 丁一波;杨威;;既有隧道与后建地下变电站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及处治措施[J];上海电力;2011年05期

9 许有俊;陶连金;李文博;王枫;;地铁上穿工程中既有隧道结构周围土体注浆加固范围研究[J];铁道建筑;2012年11期

10 张帆;袁文山;苏逢彬;张玉;;邻近既有隧道的新建隧道稳定性控制对策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韩银全;滕文彦;周向阳;崔春霞;;既有隧道安全性分析与加固技术[A];第二届湖北省力学学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毕强;吴金刚;马杰;;新建隧道近距离上穿既有隧道的力学分析及工程处理措施[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辉;;新建铁路路基对下方既有隧道影响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树佳;张孟喜;吴惠明;李林;;新建盾构隧道上穿对既有隧道的变形影响分析[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5 魏奇芬;吴逢春;;新建盾构隧道对邻近既有隧道的影响研究[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6 刘奕晨;;顶管穿越既有隧道施工风险控制[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 张立清 曹晓东 袁仁祥;30万次爆破无事故[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姜兆华;基坑开挖时邻近既有隧道的力学响应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2 吴克新;青岛地铁交叠隧道施工力学响应与地面建筑变形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磊;拟建比邻建筑对既有隧道的技术影响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2 孙芳强;新蛇皮沟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稳定性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李冀伟;地铁隧道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4 张超;既有隧道对临近爆破的振动响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5 李辉;上跨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变形影响及控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6 李磊;既有隧道车站影响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7 裴丽;立交隧道近接施工对既有隧道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潘晓马;邻近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9 钟建辉;邻近隧道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10 谢晓锋;立交下穿隧道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动力响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02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02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d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