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改性剂对沥青自愈合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10 03:28

  本文关键词:改性剂对沥青自愈合能力的影响 出处:《公路》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沥青 改性剂 自愈合 间歇时间 损伤度


【摘要】: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仪(DSR),对70号基质沥青和添加SBS、岩沥青、表面活性剂3种改性剂的沥青进行间歇疲劳加载。试验采用应变控制加载模式,当沥青达到规定的损伤度(D=15%、30%、45%)时,停止加载,并设置不同的间歇时间(300s、600s、1 800s、3 600s、5 400s)使沥青愈合,再进行重复加载。通过表象评价指标(HI1、HI2)和能量指标(HI3)对沥青愈合能力进行分析,研究改性剂对沥青自愈合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评价指标对沥青自愈合能力评价具有一致性,添加SBS改性剂使沥青愈合能力明显增强,添加岩沥青愈合能力减弱,添加表面活性剂对沥青愈合能力影响不大;愈合指标与间歇时间的1/4次方(t1/4)存在着很好的线性关系,且不同沥青愈合方程的斜率的大小关系与沥青自愈合能力排序一致。
[Abstract]:A dynamic shear rheometer ( DSR ) was used to carry out intermittent fatigue loading on asphalt mixture 70 and SBS , rock asphalt and surfactant . The effect of modifier on asphalt self - healing ability was studied .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自1976年Bazin等率先提出沥青混合料具有自愈合能力以来,大量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了沥青材料具有明显的自愈合行为,能够提高抗疲劳能力[1-6]。但目前对沥青材料的自愈合机理和发生过程尚未明确,只能通过沥青材料的宏观特征对自愈合能力进行简单地量化,特别是改性剂对沥青自愈合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孟勇军;张肖宁;;基于累计耗散能量比的改性沥青疲劳性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骁龙;叶奋;宋卿卿;黄运;;沥青疲劳评价指标试验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2 傅强;谢友均;曾晓辉;;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力学性能的能量机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3 严建新;;基于耗散能评价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J];市政技术;2013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华鑫;王秉纲;;SBS改性沥青的动态力学性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怡;;直投式改性剂作用机理及生产控制指标探讨[J];公路;2011年11期

2 马千;矿渣水泥及其混凝土改性剂通过鉴定[J];施工技术;1985年01期

3 呼岱炯;;掺加改性剂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J];青海交通科技;2007年05期

4 ;新型多功能橡胶改性剂[J];宇航材料工艺;2010年03期

5 王莹;;SBS改性剂与基质沥青配伍性的试验研究[J];北方交通;2013年02期

6 李修文;孙宝忠;陈光;;铸造用改性固体酚醛树脂[J];汽车工艺与材料;1992年12期

7 袁万杰,彭波,陈忠达;不同类型SBS改性剂适用气候分区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1期

8 赵美珍;;煤炭改性剂的试用经验[J];广西节能;2007年03期

9 孙美丽,郝彦军,方有利;改性剂与基质沥青配伍性室内试验研究[J];东北公路;2003年02期

10 张富彬;李小兰;施杨;张登峰;;SBS改性剂与沥青的相容性分析[J];建材世界;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诵英;;反应改性剂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精细化工催化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陈娟;;改性CPCAH70号沥青SBS改性剂的选择[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3 包永忠;黄志明;翁志学;;ACR/水滑石复合改性剂的合成及其对PVC的改性作用[A];2005塑料助剂生产与应用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可;;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流变特性与改性剂亚微观形态[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下册[C];2005年

5 秦永春;徐剑;黄颂昌;;改性剂对微表处混合料性能的影响[A];2002年道路工程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赵可;原健安;;聚合物改性沥青机理研究(之一)——改性剂对轻质组分的吸收作用及体系的聚集态[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7 龙广成;周文献;石明霞;谢友均;;改性剂在粉煤灰砂浆中的增强效应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8 杨江金;张朝辉;钱中秋;张菁燕;;工业副产石膏制建筑干粉腻子技术研究[A];2009第四届全国石膏生产与应用技术交流大会暨展览会论文集[C];2009年

9 周云;刘会斌;陈广言;刘玉兰;丁陈来;李辽沙;董元篪;;不同处理方法对钢渣稳定性的影响[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化学建材研究所所长,,中国菱镁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菱镁行业协会科技咨询委员会主任 曹永敏;菱镁改性剂的选用原则及使用方法[N];中国建材报;2008年

2 驻上海记者朱宏才;高泰公司在常熟新建流变改性剂工厂[N];中国建材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海青 王京生;环保改性剂大大改善纸箱抗压强度[N];中国包装报;2006年

4 文利;新型塑料改性剂诞生[N];中国矿业报;2003年

5 梁诚;加工和抗冲击改性剂发展应各有侧重[N];中国化工报;2003年

6 陈君;煤炭改性剂可实现煤炭内外燃烧同步[N];科技日报;2006年

7 焦念友;石油大学柴油稳定性改性剂工艺新颖[N];中国化工报;2003年

8 张仲波 窦玉玲;安钢烧结矿改性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N];中国冶金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郐羽;核壳结构改性剂增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树脂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大程;高抗冲ASA改性剂的合成及其对PVC的改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2 周丽娜;高抗冲ACR改性剂的合成及其对PVC的改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3 赵莹;丙烯酸丁酯改性剂及其共混物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4年

4 任庆雷;PVC纳米级交联粒子耐热改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5 宋立新;核壳结构改性剂AIM增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陈晓松;新型改性剂的制备及PVC材料的功能化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7 郭胜龙;新型温拌沥青改性剂的研制和性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

8 陈建;高性能PVC加工改性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9 王春茂;多层结构核—壳改性剂增韧PVC体系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10 田永生;RA沥青复合改性剂路用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03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03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9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