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围岩变形预测的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隧道围岩变形预测的对比研究 出处:《现代隧道技术》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精确预测隧道围岩的收敛变形,文章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原理和非等时距GM(1,1)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隧道围岩收敛变形的预测模型,借助MATLAB 2010b平台编写了两种模型的拟合程序,并结合张涿高速公路林里隧道工程围岩收敛的实测数据,对两种模型进行训练,并做了收敛变形预测。通过两种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以及模型误差的检验表明,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值更为精确,其预测曲线与实测值吻合更好,更能够反映围岩收敛变形的变化规律。
[Abstract]:In order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convergent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of tunnel, a prediction model of convergenc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of tunn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principle of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and the theory of grey system of non-equal-time distance GM1Q1). With the help of MATLAB 2010 b platform, the fitting program of two models is compil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measured data of surrounding rock convergence of Zhangzhao Expressway Linli Tunnel Project, the two models are train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between the predicted values of the two models and the measured values, as well as the test of the model error, it is shown that the prediction value of the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model is more accurate. The predicted curve is in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values and can reflect the changing law of surrounding rock convergence and deformation.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技术开发中心;
【基金】:河北省交通厅科技计划项目(Y-201031)
【分类号】:U456.3
【正文快照】: 杨昌民1耿朋飞2(1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保定071002;2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技术开发中心,保定071000)修改稿返回日期:2014-06-12项目资助:河北省交通厅科技计划项目(Y-201031).1引言隧道围岩由于前期的生成条件不同或后期受到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地质作用,使其具有非线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明星,张德龙;RBF网络基函数中心选取算法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郝哲,刘庆恩,刘斌;公路隧道开挖围岩位移预测及稳定性预报[J];公路;2004年08期
3 凌同华;李品钰;张胜;彭放枚;;隧道监测数据回归分析模型选择与优化的灰色局势决策法[J];中外公路;2013年01期
4 杨昌民;李强;耿朋飞;李洪斌;;RBF神经网络在隧道围岩变形预测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4年07期
5 王义国;韩爱民;王军;刘晓燕;刘军;施春晖;;隧道围岩变形预测的GM(1,1)模型优化分析[J];现代交通技术;2009年05期
6 麻官亮;邵玉刚;;BP和RBF神经网络在边坡稳定性评估中的比较研究[J];路基工程;2012年01期
7 邹盛国;章克凌;彭少培;文辉辉;;灰色系统在隧道监控量测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12年S1期
8 刘思峰,邓聚龙;GM(1,1)模型的适用范围[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05期
9 戴文战,李俊峰;非等间距GM(1,1)模型建模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年09期
10 孙虎元,魏绪钧;非等间隔灰色模型及应用[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利;朱谷昌;张普斌;夏正清;;灰色系统在赛什塘铜矿区Cu品位预测方面的应用[J];四川有色金属;2009年02期
2 吴新民;张静平;;化学专业学生实验能力与就业能力关联度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杨攀;张宇;;灰色控制系统理论在火灾预测中的应用[J];安防科技;2006年03期
4 周斌;对前后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的灰色双重建模测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陈华友,吴涛,许义生;灰关联空间与灰关联度计算的改进[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6 魏中俊;太阳能热水器市场销售趋势的灰色系统分析[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7 伍长荣,胡学钢;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粮食生产预测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叶明全,伍长荣;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冠心病识别模型[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9 伍长荣;叶明全;胡学钢;;基于PCA的RBF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吴艳蕾;;基于灰理论的居民生活电力消费预测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荆浩;赵希男;;改进的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在科技中小企业成长能力评价中的应用[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刘捷;李军亮;廖锐全;;非等间隔广义累加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陈晨;陈杰;张娟;;网络化天基信息系统的连续性效能评估[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刘长生;;旅游产业国际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不同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5 廖海斌;王宏勇;;基于灰色理论的人脸图像特征融合识别[A];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进展——第三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王颖;韩萍;吴仁彪;;基于Adaboost的SAR自动目标识别[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7 王铁生;张冰;马开锋;;时变参数灰序模型TGM-AR及其应用[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8 由立真;穆志纯;;基于GHSOM网络预测客户欺诈行为[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9 李彤;黄岁j;周潮洪;刘波;;改进灰色模型在地面沉降预测中的应用[A];全国控制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沈路;周晓军;张杰;;基于形态非抽样小波与灰色关联度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琪;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曲建军;基于提速线路TQI的轨道不平顺预测与辅助决策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任家福;服务商选择与备件备品库存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滕跃;基于ISO9000标准的政府科学技术奖励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沈路;数学形态学在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王静;化肥供应链及其适应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日勖;抚顺西露天矿北帮滑坡监测预报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柳卿;电信设备制造企业产品生态设计实现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丹;区域旱情中长期预报及农业干旱风险综合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鑫鑫;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洋;柳州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永宾;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评价方法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乔小琴;基于灰理论的土石坝安全监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申志涛;基于灰色系统预测理论的商品住宅价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辛涛;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视频序列压缩与加密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任航;我国村镇建筑防灾减灾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骏;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阳江源;数控机床热误差检测与建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田向伟;基于参数优化LSSVM在转炉煤气系统预测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赵学娟;油桃园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分析及害虫与天敌的关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明星,张德龙;RBF网络基函数中心选取算法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霍玉华;;隧道围岩变形量预测的灰色模型应用比较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胡斌,曾学贵;不等时距灰色预测模型[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4 黄修云,曹国安,张清;人工神经元网络在地下工程预测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5 谢谟文,杨淑清,廖野澜;岩体位移短期灰色预报模型及应用实例[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6年S1期
6 王梦恕;21世纪我国隧道及地下空间发展的探讨[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7 黄声享,李志成;工程建筑沉降预测的非等间距灰色建模[J];地理空间信息;2004年01期
8 靳晓光,李晓红,高們,亢会明;隧道围岩位移的灰色优化模型预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李洪锡,银耀德,张淑泉,高英;低合金钢土壤腐蚀性能灰色模型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3年02期
10 郝哲,刘庆恩,刘斌;公路隧道开挖围岩位移预测及稳定性预报[J];公路;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锡鎏;周翠英;黄显艺;张亮;;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隧洞围岩变形预测[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颜治国;西安地铁黄土地层中盾构隧道地表沉降控制理论与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万利;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2 唐斌;基于灰色马尔可夫链组合预测的随机桥梁荷载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李鹏飞;地铁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预警预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剑,史世雍,周淑春;隧道围岩三轴压缩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03期
2 菅玉奇,樊丽文;杭新景高速路设岭隧道右线塌方治理措施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05年04期
3 ;信息[J];公路隧道;2006年01期
4 闫东;;隧道塌方分析及其整治[J];铁道建筑;2007年01期
5 李雷;张慧;张涛;;Q体系分类法在窝梁隧道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年30期
6 张楠;王述红;王晓明;李飞;;含弱层围岩的隧道变形破坏过程模型实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7 许建聪;;隧道围岩 初支系统灰色突变失稳预测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8 彭振宾;;隧道围岩温度场特性浅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年07期
9 程选生;郑颖人;田瑞瑞;;隧道围岩结构地震动稳定性分析的动力有限元强度折减法[J];岩土力学;2011年04期
10 杨驰;;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性与可靠度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继伟;钟国;;韩家岭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戚承志;钱七虎;王明洋;陈剑杰;;深隧道围岩分区破裂的数学模拟[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阳友奎;;应变软化地层中隧道围岩响应的解析[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4 李松;祝家麟;;三维弹粘塑性边界元法分析隧道围岩[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黄伦海;;隧道围岩稳定分析的相似模型实验研究[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李之达;黄强;李耘宇;;联拱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与黏弹性分析[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杜健;王文忠;那云龙;;白茫雪山1号隧道工程地质评价[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_5_7勇;李圫才;朱},
本文编号:1412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12601.html